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云南中考 - 丽江中考 - 正文
丽江2011中考化学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1-8-30 14:56:06 【字体:小 大】

 

 21.(4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1)他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
  (2)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白磷完全燃烧后,往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的pH  <   7(填“>”“=”或“<”),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
  火原理是 使酒精与空气隔绝 。
  22.(4分)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1)根据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
  (3)据有关资料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
  20%~40%。请写出铁锈蚀的主要条件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4)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合金能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C  (填序号)。
  A.不锈钢    B.黄铜    C.钛合金    D.硬铝
  23.(5分)本世纪以来,冰川融化、沙尘暴加剧,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一步步恶化,汽车排放的尾气是罪魁祸首之一。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在燃料使用汽车制造技术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来源于三大化石燃料中的 石油 :
  要从本质上治理汽车尾气,提倡开发和使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太阳能(合理答案均可)。
  (2)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铂钯合金表面发生反应,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和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铂钯合金能加快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反应的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改变,它所起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CO + 2NO 铂钯合金 N2 + 2CO2 。
  24.(5分)A、B、C、D、B、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同体,D为难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其余均为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D  Cu(OH)2 ;  E  K2SO4 。
  (2)写出上述关系中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计算题6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28题配平化学方程
  式1分,其余每空l分,共30分)
  25.(5分)图甲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图乙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
  (1)根据图甲按下列要求填写仪器名称:
  ①用作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是  试管  ;
  ②配制溶液时,溶解溶质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烧杯 。
  (2)实验室可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①写出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
  ②制取并收集氧气时,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连  c  (填“b”或“c”)。
  26.(5分)小李和小高同学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他们先向盛装l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1)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写出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

将这篇文章一键分享到: Qzone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网易微博分享 分享到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QQ书签 Google书签 Del.icio.us
  • 上一个文章: 没有了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