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考试乐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浙江中考 - 宁波中考 - 正文
2012宁波余姚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来源:2exam.com 2012-3-16 21:36:49 【字体:小 大】

余姚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是检验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我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共分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实践与服务、探索与研究四大类,每一类包含若干项。每一类测评结果呈现为A等或P等或E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每位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结果呈现为4个等第,如2A2P、1A3P、1A2P1E等。
              一、 审美与艺术
审美与艺术包含音乐与美术两个分项。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A等而无E等的,则本类测评结果定为A等;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本类测评结果定为P等;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E等的,则本类测评结果定为E等。
          (一)音乐测评实施办法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方面。
(1) 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试主要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音乐活动的兴趣、态度、表现及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学习品质测评的确定方法:学习品质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a.学生每学期必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量(病、事假除外);b.学生能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音乐实践活动;c.学生能掌握一项及以上音乐技能。
     (2)认知表现
认知表现主要包括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欣赏与基本常识等四块。认知表现的测评分必测和选测两方面:欣赏与基本常识为必测内容,采用听音笔试形式,由市教育局教研室命题,学校组织测试和阅卷,并根据成绩给学生评定为P等或E等;演唱、演奏和综合艺术表演为选测内容,由学生任选其一进行测评,测评的方式为:a.演唱:学生自选初中教材中歌曲,单独或小组(不超过5人)进行背唱,教师根据其演唱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b.演奏:学生自选初中教材中的歌曲,单独或小组(不超过5人)进行单纯乐曲演奏或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师根据其演奏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c.综合艺术表演:学生自定表演内容,单独或小组(不超过5人)进行表演,教师根据其表演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
认知表现的必测、选测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认知表现可评定为P等;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评定为E等。认知表现被评定为E等的学生允许其补测一次,但其音乐测评结果最后不能评定为A等。
2、 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音乐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音乐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音
乐测评结果为A等。
a.初中阶段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特长水平(音乐方面)测试,并获得A级或B级证书;
b.初中阶段参加市教育局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艺术活动,并获得等级奖的(团体项目中的人员界定:合唱指领唱和指挥者;群舞指领舞者;器乐合奏指全体人员)。
(二) 美术测评实施办法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个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是依据学生参与课内外美术活动的兴趣、态度、表现及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为P、E两等。
学生品质测评的确定方法:学生品质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才能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a.学生每学期必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量(病、事假除外);b.学生能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美术实践活动;c.学生能掌握一项及以上美术技能。
     (2)认知表现
认知表现主要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四项内容。认知表现的测评分必测和选测两方面:欣赏评述为必测内容,常用笔试形式,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并根据成绩确定为P等和E等;造型表现(绘画、工艺制作等)、设计应用(创意设计等)、综合探索(主题探索等)为选测内容,由学生任选其一进行测评。教师根据其测试水平评定为P等和E等。
认知表现的必测、选测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认知表现评定为P等;如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认知表现评定为E等。认知表现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美术测评最终结果不能定为A等。
2、 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美术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美术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其美术测评结果为A等。
a.初中阶段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特长(美术方面)测试,并获得A级或B级证书;
b.初中阶段参加市教育局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艺术活动(现场操作),并获得等级奖。
                     二、 运动与健康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运动与健康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运动技能、健康水平等三个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态度、表现及效果等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评议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为P、E两等。
学习品质测评的确定方式:学习品质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定为P等,否则确定为E等。a.学生每学期必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量(病、事假除外);b.学生能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主要反映在初中阶段学习体育、掌握的体育技能和水平。每个学生每学期均须参加4项技能的测评,其中2项由学生根据学校实际、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定,另2项必须是由教师制定的所在学年所学的技术动作。测评结果分P、E两等,测评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
     (3)健康水平
健康水平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结果,直接确定为P、E两等。
2、 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习品质、运动技能、健康水平等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均达到P等,则运动与健康测评结果才能评定为P等;若三个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运动与健康测评结果为E等;补考者其最终测评结果不能为A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运动与健康测评结果为A等。
a. 初中阶段参加过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及以上级别比赛;
b. 初中阶段参加过由市教育局或由市教育局和其它机构联合
举办的各单项体育比赛,并获得前6名(具体界定办法为:棋类、乒乓球、羽毛球指所有实际参加团体赛人员;其它项目指主力队员)。  
c.《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优秀等级者;
3、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凭市级及以上医疗单位的有效证明,直接视作P等,但不能确定为A等。
                    三、实践与服务
实践与服务包括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安全教育与实践三个分项。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A等而无E等的,则本项测评结果为A等;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E等。
           (一)社会实践测评实施办法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完成社会实践的课时情况和社会实践表现两个方面。
     (1)完成课时情况
完成课时情况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完成课时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完成课时情况测评的确定方法:完成课时情况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二个条件,才能确定为P等,否则确定为E等。a.学生在每学期必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劳技课课时量(病、事假除外);b.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学生自行组织(报学校同意并备案)的小组(5人及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且累计活动时间初三学年不少于10天。
     (2)社会实践表现
社会实践表现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表现及成效等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评议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2、 测评结果的评定
(1) 完成课时情况和社会实践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测评结果为E等。
(2) 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社
会实践测评为A等:
a.初中阶段参加学校或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表彰的优秀营员和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校级比例控制在参加实践活动总人数的5%以内);
b.初中阶段参加由宁波市教育局或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市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小学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比赛获奖的;
c.初中阶段参加宁波市、余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
d.初中阶段参加宁波市、余姚市中学生劳动技术操作比赛获奖的。
(二) 社会服务测评实施办法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与公益活动、家校服务等方面参与的时间与表现,由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议及参加公益活动的证明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为P等或E等。
    (1)社区服务与公益活动
社区服务与公益活动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各项公益活动次数、态度、表现及成效等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议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2)家校服务
家校服务的测评主要是各部据学生在校参加值日或值周、义务劳动、其它为学校或班级的服务,在家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的态度和表现,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家长评议、教师评议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2、 测评结果的评定
(1)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家校服务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社会服务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个方面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社会服务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社会服务测评结果为A等。
a.初中阶段获得校级以上(不含校级)“优秀志愿者”称号的;
b.初中阶段在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等方面特别突出,并得到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书面表扬或表彰。
           (三)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实施办法
1、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1)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测评结果分P、E两等。
行为表现测评确定办法:行为表现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须参加4次以上的学校或实践基地组织的综合性安全演练;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完成《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相关内容的学习;三是参加自救互救技术和心肺复苏培训活动。
(2)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的测评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效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为P、E两等。测评由班主任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进行综合评定。
2、测评结果的评定
(1)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两个P等的基础上,并在初中阶段遇到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或安全演练中有突出表现者(由学校评定,比例控制在毕业生数的15%以内),则本项测评结果为A等。
                     四、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包含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操作、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三个分项。其中,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操作测评结果呈现为A、P、E等,鉴于目前初中学校开设课程的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项的测评继续不设A等,测评结果只呈现P、E两等。若学生的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A等而无E等,则该生的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A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该生探索与研究的测评结果为E等。
                  (一)信息技术测评实施办法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三个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信息技术活动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呈现P、E两等。
     (2)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主要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网络文化等方面的程度。测评由学校统一组织,以开卷笔试、网上在线测评方式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呈现P、E两等。测评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信息技术测评的最终结果不能定为A等。
     (3)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主要反映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测评方式以上机测评和完成作品等为主。测评结果分为P、E两等。测评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其补测一次,但其信息技术测评的最终结果不能定为A等。
2、 测评结果的认定
(1)学习品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信息技术测评结果为P等;若三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信息技术测评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
定为A等:
a.参加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获得计算机二级及以上证书;
     b.参加宁波市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等级奖

(二) 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实施办法
     1、测评内容与方式
《科学》教材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实验项目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确定,选取10个实验,在初三第二学期初公布。测试前一周由学校向市教育局教研室抽签选定其中3个实验题目。
2、 测评组织
由市教育局中招办组织对全体初三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评,原则上每所学校要求一天内完成。具体时间由中招办另定。科学实验操作不允许补测。
测评前15分钟,每个学生抽取其中一个实验题目,并分批进入相应的测评场地参加测评,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测评结果的评定
每个实验总分为10分。学校应当结合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情况,以本次实验操作的结果为主要依据,给每位学生确定等级,但被确定为A等的学生,本次实验成绩必须分别达到9分及以上。各校要严格控制A等的数量,一般A等的总数不超过参加实验人数的15%。
               (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 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1)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的测评主要根据学生参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评价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为P、E两等。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两方面学习表现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E等。
     (2)学习效果
地方课程的学习效果测评以学生学习《地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通用知识和本土相关知识为主。测试由学校命题,采用开卷笔试形式,由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评定为P等或E等。评定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学校课程学习效果的测评由指导教师按开设课程的具体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基本技能或活动成果评定为P、E两等、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两方面学习效果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学习效果测评结果为E等。
2、 测评结果的评定
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测评结果为E等。

 


抄送:市纪检委,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是政协办,市教育局教研室,职成教教研室,市技工学校,姚江旅游学校
余姚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3月7日印发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