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copoyright:x,k,100.com*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盐城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环滁皆山也 环: ▲
⑵林壑尤美 尤: ▲
⑶山行六七里 山: ▲
⑷饮少辄醉 辄: ▲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⑵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谋铖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
10.⑴环绕 ⑵特别(尤其) ⑶在山上(沿着山路) ⑷就
11.⑴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⑵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12.D
13.事情:⑴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南园作记;⑵杨万里因韩侂胄“专僭日益甚”忧愤成疾;⑶杨万里因韩侂胄“用兵事”恸器失声而死。(答出其中两件即可)
品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
江西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南昌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0分)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随波而逝(消失)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13.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起,夺而杀尉 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2分)
15.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12.C(2分)
13.D(2分)
14.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分)
15.水军演习(1分)、弄弄潮表演(1分)、观潮情景(1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