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报考指南 - 正文
2011湘潭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1-7-25 10:57:36 【字体:小 大】

 

7.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你参加了所在社区组织的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庆祝活动。
  (1)在“党的知识抢答赛”中,你抽到了一个必答题,请休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徽的构图及象征意义。(党徽见右图。2分)
  (2)社区举行“火红的旗帜”歌咏比赛,参赛的歌曲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走进新时代》等。比赛即将结束,你作为特邀主持人,请准备一段本次比赛的结束语。(不少于40字。2分)
  (3)社区有一位老党员准备在自家大门上贴一副对联,他拟好的上联是“共产党恩泽四海”,一家人对出了 4个下联。请为这位老党员挑选一个最恰当的下联。(2分)
  A.中国人意气风发
  B.毛泽东名重千秋
  C.子弟兵钢铁长城
  D.向前看万众一心
  8.默写填空(8分)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4)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5)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由于上游缺少降水,日前湘江水位连续走低,人们很难再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风正一帆悬”的联想。
  (7)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华侨,几经辗转终于回到家乡。面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老人家禁不住热泪盈眶。孙女仰起小脸蛋:“爷爷,您不是回来了吗?怎么哭了?”爷爷摸着她的小脑袋:“孩子,有位叫艾青的诗人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其中有两句写得好啊——‘        ?       ……’。”
二、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答题。(14分)
  (一)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如别人的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将选文第3自然段空缺处应填入词语的字母序号,依次填写在答题卷上。(1分)
  A.辛苦麻木    B.辛苦恣睢    C.辛苦展转
  10.选文第4自然段中,“我”为什么“害怕”?请用原文回答。(2分)
  11.为什么“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请联系全文回答。(2分)
  12.谈谈你对选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二)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2分)
  16.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分)

 

将这篇文章一键分享到: Qzone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网易微博分享 分享到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QQ书签 Google书签 Del.icio.us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