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08年英语四、六级考试即将再次开考,四、六级的诅咒再次在神州大地上肆虐附体,阴魂不散。
中学时代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在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眼里,自己的母语法语是最美丽最珍贵最重要的语言。然而,在今日的中国,在今日的中国大学里,却是“任你360系,唯我英语独尊”的局面。
英语四、六级对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教育的毒害之深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一恶:明目张胆崇洋媚外。十几年来的西风东渐和西节东渐有目共睹,中国举国教育体制内设定的“英语皇权“功不可没。整日里呼喊五千年无间断的璀璨文明,结果汉语古诗可以完全忽视,不考英语四、六级等于大学白读(不给学位证),这就是“英语汉奸部”的脑残逻辑。
二恶:消灭汉语,培养“香蕉人”。受升学和就业所迫,很多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的年纪就将孩子送进双语幼儿园或英语幼儿园,结果是,一批中国孩子成长起来后,在中国本土有了美籍华裔的语言特性,英语说的像美国人,汉语说的也像美国人,英语造句说得天花乱坠,汉语造句让你想撞墙。
三恶:毁灭中国大学专业教育。专业课再好不如英语好,80%的在校大学生大学四年就围着英语转,不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专业课可以不上,专业课可以不学,专业课可以不过,但英语必须得过级。可是毕业后到社会才发现英语基本用不上,该学的没学,或者没时间学,学的东西没地方用,成了“屠龙术”。
四恶:培养学习傻子。四、六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吗?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了吗?有人说起码提高了中国人的英语单词掌握量,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背单词,做模拟题,在参加考试之前通过题海掌握了考试技巧,一考就过关,考完就忘记,对提高英语水平毫无帮助。学英语,完全是功利的学,被逼迫的学。
五:培养应试骗子和赌徒。四、六级这根指挥棒太粗,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各种不择手段,各种铤而走险纷纷出现。卖题、买题、做题、传声、针孔摄像、无线传输、干扰车,各种行当应运而生,一条庞大而完备的产业链丝丝入扣。学生呢?作弊过的长出一口气,作弊没成的下次继续。这是四、六级带给我们的附加产品。别跟我说什么学生素质问题,语言这东西,学习起来要靠兴趣,要有环境,要有时间和精力,干什么要求全中国的大学生都是英语痴迷者和爱好者。
六:消亡了中国一代人的技术力量。不少工科专业的学生为了证书,为了就业,为了英语,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搭了进去,结果本专业的东西没掌握,四年下来除了几个单词外脑子空空,等到步入社会后发现,真正需要并赖以安身立命的专业技术一知半解,花了大好时光学来的英语全无用处。敲门砖是有了,可能继续留在门里的能力全被“敲门砖”吸收了。或者上岗后拼命再补,或者职业转行谋生,4年大好时光,全无用处。
……
“汉奸部”把英语四、六级等同于学好英语本身就是个特脑残的伪命题;不分专业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硬性要求全国学生过四、六级更是个混帐主意;而部分学校将四、六级与学位挂钩,部分用人单位的录人标准可以说是国之巨害。试问,遍地的要求四、六级的单位有几个一年到末能说一句英语?接待一个外宾?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的学术成果享誉世界,但他对英语一窍不通,从未走出过日本。请某些当权者扪心自问一句:除了维护你们既得的产业链利益外,英语四、六级对这个国家真的就那么重要么?假模假式的在西方办什么“孔子学院”,自己家门口都忽视汉语最基础的教育,玩那花样有什么意思么?
面目狰狞的英语四、六级荼毒中国教育20年,它的存在对汉语、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技术力量的成长、对中国学子的人品道德、对中国真正的英语教育都是一种莫大的损伤,然而就是无论怎么满街喊打就是屹立不倒,其根本核心还在于部分部门和部分人的利益问题。
写到最后,莫名有点伤感,回到文初的《最后一课》里,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小弗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