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几年前形容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用来比喻时下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最恰当不过。11月29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笔试如期举行,全国百余万人的参考、69∶1悬殊的录取比例印证着此次考试的热度和激烈。辽宁考区的一名考生调侃地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考不上。
考生都是“老面孔”
早上8点刚过,沈阳大学考点外已围拢了大量考生,有的考生还在不停地翻看笔记。记者和几名考生交谈得知,他们全都参加了前不久辽宁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有的甚至已经参加了四五次考试,都已是招录公务员考试考场上的老面孔了。来自葫芦岛的小陈两年前毕业后一直没找工作,除了准备考研,就是备考公务员。此次小陈报考的岗位全国共有千余人竞争,她明显信心不足。“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考不上。”临进考场前,小陈幽默地表示。
既然考取希望渺茫,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专家表示,现在就业压力较大,好工作不好找,而公务员待遇稳定,最关键的是招录公正透明,报考者不愿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外市考生花销不少
今年辽宁共有3.2万名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而辽宁只在沈阳设立了一个考区。沈阳考生得近水楼台之便,免去了长途车马劳顿,而外市考生则要辛苦多了。一名来自丹东的男考生告诉记者,他后悔没提前定宾馆,当他昨天下午来到沈阳大学附近时,发现无论什么档次的宾馆都已人满了。最终,他在北站附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价格不菲的宾馆。
路费、宿费加上伙食费等其它花销,这名男考生说,此次沈阳之行的费用在500元以上。而购买考公务员教材和参加辅导班,则更是一笔大花销。“如果能考上,花多少钱都值。”这几乎是每名“考公族”的心声。
金融危机成为测试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命题的风向标,历来颇受关注。考试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考生。“金融危机形势下,以下哪些方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哪项成就是错误的?”这些都是今年行政能力测试题。一名女考生说有十多道题没答完,特别是数学题全是蒙的。申论的题目为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考生感觉难度适中。
辽宁公务员考录专家姬养洲表示,公务员考试试题难度逐年提高,题目的技艺性、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系统准备和知识的积淀,考取可能性不大。
此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笔试成绩将于明年1月中旬公布。本报记者 李明欣
摄影 王晓辉、夏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