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收入比公务员高,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公务员成了高收入阶层,才是不正常的。从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公务员的工资要低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也是参照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来制定的,公务员的工作要比企业员工稳定,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要略低于企业员工--高薪和稳定不可兼得,必然要牺牲一方面,这是国家调节收入,保证社会公正的一个原则。如果公务员又要求稳,又要高薪,这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认为公务员应该成为高薪阶层,见其他人收入高于公务员,心里就不平衡——这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封建社会里有“千里为官只为财”的说法,而社会主义的公务员在适当满足个人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努力贯彻“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出一番事业。当公务员是不可能发财的,每一个人在加入公务员队伍之前要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慎重的选择自己的职业。某些公务员如果确实认为自己收入低了,不喜欢公务员职业的话,可以选择
辞职--这对组织和个人都是有。
2、 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强调规矩有时又不利于创新,请你谈谈规矩和创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路点拨]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本意是指没有圆规也就是画圆的工具,画不出圆来,也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意思。后来规矩引申为做事情的基本办法和僵化的思想。我认为规矩和创新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规矩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要创新必须在规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就是说规矩是基础,创新是发展。过去大跃进时期我们搞经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写几张大字报就能赶英超美。那么创新一下写一张超越外星人的报纸就能走出地球了,显然是不可能的,搞经济的基本方法就是错的。
3、一个在京就读的外地学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放弃了户口、档案,自己租房,在京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你对他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思路点拨]
户口、档案在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成为人们生命的一部分。让他们有归宿感,同时也成为来百姓就业和获取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又起到了稳定社会,进行人才配置的有利作用。时代在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新问题不断出现,这样制度开始漏出它的弊端。它限制了人才的流动,这是位外地大学生他想留在北京,显然这项制度限制了不能留在北京的国有单位工作,只好选择外企。外企与国企对人才的认知标准存在区别,任人唯能,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租房体现了现在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提高,不想过去过于依赖单位户口、档案制度需要改革,但不能一刀切,它有利的一面还是应该保留。现在是诚信社会也需要建立个人的信任档案。思路:考察求职的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本题是从侧面间接地考查考生真实的求职动机,是否对该职位有不切实际的要求,考生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如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