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与微创手术器械研究中心
本中心核心科研目标: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结合现代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科研方向是图像引导医疗机器人与医学集成电路躯感网。截止 2011年六月,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中科院、广东省和深圳市科研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其中四项已顺利结题;发表SCI/EI索 引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四项已获授权。
截至2011年7月,荣誉首席科学家1人,千人计划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5人,工程师4人,研究助理9人,中心助理1人,全职员工21人;博士研究生5人(其中在职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8人,客座硕士研究生9人,研究生共22人。
要求毕业生专业:
硕士毕业生,数理基础好,电子工程,数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各种文献的阅读与写作。
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临床医学专业
光学工程 精密机械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有论文发表者优先
生物医学电子
医学图像处理方向,熟悉磁共振图像及超声图像分割、配准、可视化以及图像引导微创手术领域者优先。
微创外科方向,熟悉微创泌尿外科手术、熟悉动物实验流程者优先
CAD/CAM、机械设计、模具技术、数控
简历接收邮箱:ibhe.hr@siat.ac.cn
求毕业生专业(凝练) |
1、 硕士毕业生,数理基础好,电子工程,数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各种文献的阅读与写作。
2、 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
3、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临床医学专业
4、 光学工程 精密机械 |
主要研究方向
(凝练) |
1、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有论文发表者优先
2、 生物医学电子
3、 医学图像处理方向,熟悉磁共振图像及超声图像分割、配准、可视化以及图像引导微创手术领域者优先。
4、 微创外科方向,熟悉微创泌尿外科手术、熟悉动物实验流程者优先
5、 CAD/CAM、机械设计、模具技术、数控 |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本中心是建立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平台与香港中文大学密切合作基础上以推动转化医学研究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机构。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以 骨科及心血管科相关疾病的转化性研究为重点,研究内容涉及医学各个学科,旨在架起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之间的桥梁。本中心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影像学等专业领域,致力于医工结合。目前开展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骨科生物材料及临床使用器械的制备及生物学效能研究;骨关节炎的治疗;骨折 的物 理治疗及相关设备的研发;骨科生物导航技术;SMART病历管理系统研发;心血管超声影响处理及相关软件的开发。本中心旨在通过强强合作打造一支囊括医 学、生物学、材料学、工学等各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团队。
简历投递邮箱:ibhe.hr@siat.ac.cn
要求毕业生专业 |
(1)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
(2)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工程
(3)生物电子工程
要求能熟练使用Protel 、Labview、matlab软件,能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熟悉DSP流程,PLC和单片机控制。
熟悉C语言编程,Java编程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有医学图像dicom格式文件处理经验。
(4)生物学 医学
硕士期间从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关课题研究(从事过镁合金生物材料研发尤佳), 可以熟练完成各类分子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细胞培养,PCR, Real-time PCR, Western ,免疫荧光等操作。如具有医学相关背景,需能熟练进行动物手术操作,能完成各类常规染色者优先录取。要求有团队协作精神。 |
主要研究方向 |
(1)骨科康复器械、软件研发;
(2)骨科手术器械研发;
(3)骨组织工程(骨修复生物材料,镁合金骨内固定器械研发)。
(4)骨关节炎症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新方法研究 |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本中心致力于研发小型化、集成式、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众新型医疗仪器,建立多层次的,面向个人、家庭、小区和医院的健康与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传输体系,提升健康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医疗保健的全民覆盖。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健康物联网关键技术、医学信息的管理与数据挖掘、基于三网融 合的家庭健康管理及其增值服务、基于雷达信号处理的非接触式生命探测等。
主要研究方向:
1、雷达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2、健康数据分析;
3、移动健康信息安全;
4、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5、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
6、软件开发工程师
要求毕业生专业:
1、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
2、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相关专业;
3、模式识别与智能智能系统、计算应用技术、应用数学相关专业;
4、信息与网络安全;
5、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微波与固体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相关专业;
6、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
简历投递邮箱:ibhe.hr@siat.ac.cn
部门名称 |
依托研究单元或
项目名称 |
招聘岗位 |
人数 |
招聘学科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招聘岗位描述 |
医工所 |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中心 |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 |
1 |
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 |
雷达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1.系统学习过数字信号处理
2.熟练掌握时频分析、小波变换、信号检测和估值
3.具有雷达信号处理或者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经验者优先
4.具有FPGA/DSP实际开发经验者优先 |
研究助理(硕士) |
1 |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 |
1 |
模式识别与智能智能系统、
计算应用技术、
应用数学相关专业 |
健康数据分析 |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2.熟悉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相关算法
3.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C++、MATLAB)和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
4.熟练掌握SAS/SPSS等数理统计软件,具有数据分析相关经验者优先 |
研究助理(硕士) |
2 |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 |
1 |
信息与网络安全 |
移动健康信息安全 |
1.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
2.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相关算法
3.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C++、MATLAB)和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
4.具有信息安全相关项目经验,熟悉LTE、3G、无线局域网、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者优 |
研究助理
(硕士) |
1 |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
研究助理(硕士) |
2 |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路与系统,微波与固体电路,
信号与信息处理相关专业 |
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
1.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微波与固体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
2.系统学习过数字通信理论或者射频架构,熟练掌握通信原理,熟悉无线通信协议者优先
3.对数字射频Digital RF技术有了解或对超宽带通信有了解的优先;
4.了解网络编码理论的优先
5.数学功底好的优先
6.熟练掌握C语言、Matlab,使用过Cadence Spectre或完成过通信系统仿真者优先。 |
神经工程研究中心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未来产业化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三个层面出发,以神经精神系统认知机理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干预机制;神经精神疾病的智能诊断和辅助治疗方法以及功能康复技术研发为两大研究方向;以脑卒中、精神分裂症、癫痫、抑郁症、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为研究对象;着重通过神经生 物科学、基础医学(神经精神疾病发生机理和治疗策略)、神经康复、智能工程(神经精神疾病的智能诊断及相关医疗器械开发等方面)、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对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与完善、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
现在团队成员:共有研究人员56名,其中副研究员以上研究人员6名;博士11人,硕士20名;具有海外研究经历者10人。
要求毕业生专业: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工程、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神经电生理、精密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神经科学、生物化工、化学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机电系统及微细制造、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制造、临床影像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仪器
2)功能康复机器人技术
3) 神经机器接口技术及应用
4)神经假肢智能控制技术
5)生物医学模型与计算
6)利用光化学/电化学法研发生物传感器/酶电极来进行体外测定血液生化指标
7)微纳器件生物传感器开发
8)生物电信号采集与通讯
9)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方向
简历投递邮箱:
ibhe.hr@siat.ac.cn
部门名称 |
依托研究单元 |
PI |
招聘岗位 |
人数 |
招聘学科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招聘岗位描述 |
要求到岗时间 |
医工所 |
神经工程中心 |
李光林 |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
2-3
3-4 |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康复工程、
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人工智能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神经电生理、
精密仪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软件工程等 |
利用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控制工程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技术进 展,研究神经系统损伤或丧失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而研发先进的神经功能康复设备与康复评价;运用神经机器接口技术、仿生机器人技术及智能控制 技术等,开展神经运动功能康复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我们目前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1)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仪器
2)功能康复机器人技术
3) 神经机器接口技术及应用
4)神经假肢智能控制技术
5)生物医学模型与计算 |
1、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精密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
2、应具有一项专门技能:生物信号的检测及处理、电子线路与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软件设计、机械设计、模式识别与分类技术、生物系统建模、脑-机接口技术、医学仪器研发及动物模型与神经电生理、软件设计等。
3、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协助或独立申请及开展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学术活动,协助指导研究生;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及项目申请书的经历者优先考虑(助理研究员)。 |
2012.8以前 |
医工所 |
神经工程中心 |
秋云海 |
研究助理 |
1-2 |
神经科学、
生物化工、
化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 |
利用光化学/
电化学法研发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来进行体外测定血液生化指标。 |
1.神经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硕士,具有独立科研和团队协作精神,并有多学科协同交叉研究的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2.具有生物化学相关方面的专业背景,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素质,.熟悉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熟悉相关仪器设备;
3.具有酶化学测定相关研究经验,能够独立设计、优化和确定酶测定的方法;
4.具有扎实的生物电化学相关专业知识,熟悉酶电极的制备和表征技术;
5.具有酶传感器或酶电极研究经验者优先。 |
2012.8以前 |
医工所 |
神经工程研究中心 |
于喆 |
助理研究员/
博士后/
研究助理 |
2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机电系统及微细制造/
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制造 |
微纳器件生物传感器开发 |
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机电系统及微细制造/传感器技术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熟练掌握表面微加工技术、薄膜加工等相关工艺及流程;
3. 熟悉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及微传感器技术等相关知识,包括关于MEMS器件设计与加工、芯片封装与测试以及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电路等相关技术; |
医工所 |
神经工程研究中心 |
于喆 |
助理研究员/
博士后/
研究助理 |
2 |
生物医学工程/
信号处理/
临床影像学等 |
生物电信号采集和分析处理 |
1. 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临床影像学等相关专业;
2. 具有脑电EEG信号采集和分析处理等相关研究经历;
3. 具有癫痫病相关研究经验可优先考虑。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有多学科协同攻关和创新能力。 |
医工所 |
神经工程研究中心 |
于喆 |
研究助理 |
2 |
微电子学/
电子电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生物医学电子学/
精密仪器制造 |
生物电信号采集与通讯 |
1.微电子学/电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精密仪器制造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2.熟悉电子电路设计与无线传输设计
3.掌握信号采集及处理电路的设计开发及测试;了解生物电信号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求;
4.具有生物电信号相关硬件开发等相关研究经验者可优先考虑;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有多学科协同攻关和创新能力。 |
神经工程研究中心 |
医工所 |
王立平/屠洁 |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
1-2 |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方向 |
1. 助理研究员: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纯生物背景的优先考虑),精通质粒及相关载体的构建、改造等;有转基因鼠或基因敲除鼠制备经验者优先;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新的研究项目
2. 研究助理:熟练掌握分子克隆与基因工程等实验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性格要求踏实好学、不浮躁、不夸夸其谈、实事求是。 |
尽快 |
CAS/CUHK生物传感器与医疗仪器研究中心
致力于低成本、小型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创新医疗器械与生物技术研究。研究团队现有AF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1人、 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5人、研究助理15人、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6名。拥有微纳平台制作实验室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
1、传感器网络/嵌入式开发
2、移动医疗中的穿戴式医疗仪器和躯感网、生理信号处理、生理系统建模和智能诊断决策支持系统、图像处理、数据融合等
3、微流控芯片
4、软件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及系统设计
要求毕业生专业:
1、计算机应用技术
2、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统计/机械或相关专业
3、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4、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简历投递邮箱:ibhe.hr@siat.ac.cn
要求毕业生专业 |
1、计算机应用技术
2、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统计/机械或相关专业
3、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4、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
主要研究方向 |
1、传感器网络/嵌入式开发
2、移动医疗中的穿戴式医疗仪器和躯感网、生理信号处理、生理系统建模和智能诊断决策支持系统、图像处理、数据融合等
3、微流控芯片
4、软件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及系统设计 |
医工所保罗•C• 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
以诺贝尔得奖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之父―保罗.C.劳特伯命名的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建立一个国际水平的研究架构,促进应用物理学、工程学、计算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推动新一代生物医学成像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实时核磁共振成像、CT成像方法与技术研究、超声敏锐诊断-给药治疗一体化技术、生物光学、分子成像等。中心现有人员96人,其中AF教 授3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8人,高工3人。博士15人,硕士18人,学生45人。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T-MRI、CT和超声成像实验室,固定科研资 产3000余万元,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项目总数达70余项,总经费多达4000余万元。
http://Lauterbur.siat.ac.cn
简历投递邮箱:ibhe.hr@siat.ac.cn
要求毕业生专业 |
超声方向(10人)
1. 具有优异的数学、物理、电子或医学扎实的教育和研究基础
2. 声学,凝聚态物理(偏声学方向)
3. 超声学 或者 生物医学工程(超声方向)
MRI(30人)
1. 通信与信息系统
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3. 信号与信息处理
4. 控制科学与工程
5. 计算机应用技术
6. 物理
7. 电子工程
8. 图像处理
9. 生物医学工程
10. 生物医学成像
11. 医学影像学
12. 临床医学
13. (应用)数学
CT(15人)
1. 生物医学工程
2. 电子工程
3. 物理学
4. 工程物理
5. 数学
6. 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
7. 机械与电子控制
8. 软件开发
9. 微电子学
10. 通信工程
PET:
1. 核医学
2. 医学影像学
3. 生物医学工程
4. 分子生物学 |
主要研究方向 |
超声:
具有优异的数学、物理、电子或医学扎实的教育和研究基础,并满足以下若干要求之一的,优先录用:
1. 在波传播物理或超声学相关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研究经历或取得突出成果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2. 在电子工程领域具有扎实的项目研究经历和工程技能:模拟与数字电路、FPGA、芯片技术,微电子、电子与系统、信号与图像处理等方向。
3. 在生物医学超声技术及相关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经历和自觉的研究兴趣:超声造影剂、医学造影、心血管超声、超声治疗、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方向。
4. 在重要方向上有重要研究基础或兴趣的:分子影像、弹性成像、超声换能器材料与工艺。
MRI:
1. 磁共振射频线圈与功放、磁共振脉冲序列开发等
2. 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二维,三维成像方法,快速成像方法等各方面技术)
3. 磁共振图像后处理(包括配准,分割,可视化等三维图像处理)
4. 磁共振临床图像分析
5. 压缩感知
6. 快速磁共振成像
7. 磁共振成像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
8. 磁共振成像图像重建,算法设计和优化。
CT:
1. CT成像和图像处理
2. 电子控制和信号处理
3. 嵌入式应用
4. 计算机应用
5. 无损检测方向
PET:
1.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系统操作。
2. 图像处理,包括合成、显示、分割、重建等处理技术。 |
生物光子学中心
生物光子学是一门将光子学和生物医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前沿学科,它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基于电磁波的新型生物医学成像、诊断和治疗设备。目前,在本生物光子学中心开展的项目有:THz基本元器件开发、THz人体成像系统、THz治疗仪、围绕睡眠的家庭健康管理系统、中 医经络诊断治疗的标准化、非线性光学成像、用于重大疾病成像和诊断的光声、超声、光学多模态影像系统等等。本中心核心成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即在国内开展生物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有着较为丰富的物理学、生物医学交叉融合的研究经验,以及拥有来自于国内外顶尖学校如清华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等学校的优秀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
1、研究开发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成像诊断的光声、超声、光学多模态成像技术
2、应用于失眠、心脑血管疾病的THz治疗仪治疗机理的研究、医疗器械的开发
要求毕业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物理、光学、超声电子、软件工程,机械、医学影像相关专业
优先考虑有以下领域相关经验者:(1)生物医学光学、光学成像、或光纤系统设计;(2)超声成像系统、超声电子;(3)医学影像,图像或信号处理;(4)有光路搭建、系统设计,软件界面开发方面研究经验者优先
简历投递邮箱:ibhe.hr@siat.ac.cn
要求毕业生专业 |
生物医学工程、
光学工程,
电子工程、
物理、
超声电子、
软件工程,
机械、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
优先考虑有以下领域相关经验者:
(1)生物医学光学、光学成像、或光纤系统设计;
(2)超声成像系统、超声电子;
(3)医学影像,图像或信号处理;
(4)有光路搭建、系统设计,软件界面开发方面研究经验者优先 |
主要研究方向 |
1、 研究开发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成像诊断的荧光、光声、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
2、 研究开发便于临床应用的小型化、高分辨非线性光学成像仪器
3、应用于失眠、心脑血管疾病的THz治疗仪治疗机理的研究、医疗器械的开发 |
发送简历,请在题目中注明投递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