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教师招聘 - 广东教师招聘 - 正文

2015年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课题组招聘青年教师启事

来源:2exam.com 2015-7-6 8:29:44

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课题组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青年教师3人,具体要求如下:

一、院所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IT名牌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微纳光电子技术等硕士点,以及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华南地区首个光学工程博士后流通站。目前在校本科学生96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77人,在站博士后7人。

学院下设电子科技基础实验室、光电子器件实验室、光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本科实验室及微纳光子信息技术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以及深圳长城电脑公司、深圳大族激光有限公司、深圳华视电子读写设备有限公司等近10个校外实习基地。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五项等奖励。学院与瑞典于默奥大学签约,每年选送十名左右同学免学费留学一年,完成学业的学生将同时获得于默奥大学、深圳大学学士学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2人,专职教师40人;其中正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教指委员2人,省级千百十人才4人、校级5人;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1人、校级1人;另有双聘院士2位,名誉教授多位。34位教师有博士学位,65%的专职教师曾留学海外境外。几年来,本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

(2)光学隐身与光学透视成像;

(3)光学超材料(metamaterials)与超表面(metasurfaces);

(4)微纳米集成光子器件;

(5)新型人工微纳结构材料与器件应用。

三、应聘条件(要求):

(1)年龄35周岁以下;

(2)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光学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较强的计算机仿真编程与实验动手能力;

(3)作风踏实,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5)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6)特别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其它方向的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聘期待遇:

根据自身条件,可以通过直接应聘或通过深圳大学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按照学校招聘程序竞聘讲师、副教授、教授或特聘教授,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计划者,可获得相应住房补贴(80万起)和科研启动经费(300万起)。

五、应聘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及个人工作研究计划发给联系人。

有意者可先将上述材料发至联系人邮箱,经面试后进行双向选择。

六、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海大道3688号,邮政编码518060

联系人: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

联系电话:13823556131

E-mail:gpwang@szu.edu.cn

真诚欢迎有志于在深圳经济特区干事、创业的青年博士和博士后加盟本课题组!

七、申请截止时间:

2015年12月31日之前随时接受申请。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课题组

二0一五年七月二日

附:汪国平教授简历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ElectronicsLetters中文版编委,指导的博士生分别获得2009和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曾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二级教授,现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四川大学博士,大阪大学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学隐身、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光学超常材料、光子晶体与表面等离激元纳米光子器件等,在Phys.Rev.Lett.、Opt.Lett.、Appl.Phys.Lett.、Nat.Commun.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2项成果入选相关国际学术领域Top10,1篇论文被OSA选为近10年来最好的20篇论文之一,部分论文被Appl.Phys.Lett.选为封面、被美国材料学会作研究新闻报道、或被NatureChina选为研究亮点。研究成果被Nobel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等国际知名专家在Nature及其子刊,Rev.Mod.Phys.,Phys.Report,Chem.Rev.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正面评价和引用1200余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余次,作为国内唯一被邀请者,与美、欧、日等国知名科学家一道合著PlasmonicNanoguidesandCircuits英文专著。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部纳米重大专项课题、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重点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