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湖北公务员 - 正文

湖北省公务员2014面试热点:上市公司招待费去哪儿了

来源:2exam.com 2014-5-2 22:10:17

 中国上市公司最近纷纷发布2013年度业绩,细读之下,个别公司财务报表中关于“业务招待费”的变化却令人疑窦丛生。截至目前,包括一些国有企业在内的60多家公司2013年度“业务招待费”由上一年度动辄数亿元突然归零。

  这些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支出的显着变化对股东和公众应是好事,但是,个别公司的“管理费用”却同时大幅增长,一减一加之间,足堪玩味。

  在公司财务报表中,“业务招待费”是“管理费用”会计项下的其中一个明细项,一些公司“业务招待费”从表面上看是减少了,但另一个明细项“其他费用”却相应增加了。到底“业务招待费”是少了还是转移至“其他费用”名下,恐怕只有公司管理层才知道。

  对一些上市公司来说,“业务招待费”成为敏感词,是公司治理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一种倒退,从某种程度来说,更违反了股东和公众的知情权,有规避公众监督之嫌。

  在正常的商务和公务往来中,上市公司产生“业务招待费”并不奇怪,只要支出合法合规、适度有据,股东和公众也能理解,怕就怕一些上市公司打着“其他费用”的名号,行大吃大喝、公款高端消费之实,形成“歌舞酒水里的猫腻”和“舌尖上的腐败”。

  “业务招待费”的信息披露事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和公众知情权,因此,变换名目、让相关信息“人间蒸发”不是上市公司对待外界监督压力的正确态度,把正常开支晒在阳光下才是正路。针对外界质疑,市场监管当局也应该对如何统计“业务招待费”出台统一规范或指南,堵塞可能存在的巧立名目、变相公款吃请等漏洞。

  一些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突然归零所引发的争议与猜测,但愿只是外界“疑心生暗鬼”的无谓担忧,而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掩耳盗铃式遮掩。

  股东和公众需要上市公司就此给出清楚明白的交代。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