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绿地本应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但有些居民却在绿地上种起了蔬菜,把公共绿地当成了自家的“菜园子”。
记者来到深沟寺八区,只见8306栋附近有一大片空地,这些空地已经被人用栅栏圈成一块一块菜地,有一位老者正在自己圈的菜地里种小葱,据这位老者讲,他家的菜园能有几百平,他在菜园里种了小葱、辣椒、土豆,还有芸豆等各种蔬菜。这位老者并没有认为在绿地上种菜是违法的事,反而津津乐道,乐在其中。
在红孩子幼儿园九区分园门前,只见幼儿园外沿线约1000米长的绿地刚被人翻过,绿地的周围用石头垒砌。据附近住的居民讲,居民们把这块绿地当成了自家菜园子,在这里种玉米、黄豆、地瓜、韭菜、白菜等。以前,有关部门曾经把这片菜园铲平过,大家就都不种了。现在,没有人管了,大家又都来这里种菜了。深沟寺132栋居民楼前情况也是一样,大片的空地被分割成一块块菜地。
公共绿地变菜园并非个别现象,有的菜园之大让人“咂舌”。
面对自家楼前成片的“庄稼地”,多数居民苦不堪言。住在一楼的住户李先生说,真拿楼前的这些“庄稼地”没办法,冬天还好点,每到施肥时,那肥料的味道可难闻了,住在一楼的根本不敢开窗户。
住在深沟寺九区的张女士说,楼前的绿地原来种的都是花草,每到夏天花开了之后特别漂亮,变成菜园子后各自为政,看着非常不舒服。为了抢地,还发生过冲突,现在没占到地方的就在附近的花坛里开荒了。“我最希望这楼前楼后能回到以前的样子,有花有草,咱百姓看着也舒心。”张女士的一句话说出了附近居民的心声。
采访中了解到,在小区种菜的住户大都是一些老年人,“闲着没事,就种点菜”是这些种植户的普遍心态。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圈地种菜”是不允许的。在采访中,有的居民甚至提出这样的疑问:怎么就不能种菜?与其让土地荒着,还不如种上菜,不是同样有绿化城市的作用吗?
据了解,在绿地里种菜,蔬菜会和树木争水争养料,不利于树木的成长。城市绿化有一定的科学性,必须是乔、灌、草三位一体。青草的常绿周期长,覆盖程度高,草皮的网状结构能保持水土,保护土壤。同时,青草还可以吸附尘土,净化空气,这些都是种菜不能代替的。居民区中的绿地草坪被圈起来做菜地,会使整个小区环境看上去不太和谐,而且将绿地变成自家菜园,改变了原有公共绿地的用途,这种做法使本应大家受益的公共绿地变成个别居民受益的菜地,也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且容易引发邻里纠纷。按照《鞍山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坏城市的树木花草、绿化设施或者破坏城市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在城市绿地内禁止种地、强度修剪树木、砍柴、毁坏绿化设施、折枝、摘花及其他损害树木花草的行为。违者将被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须负赔偿责任。
4.2009年3月12日是第31个“植树节”,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造林热潮。
在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2%的江苏,2009年还将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00公顷,一丛丛新绿将从高楼大厦组成的“钢骨森林”中露出笑脸。
绿化本是为了美化。专家对一些城市“唯景观是从”,一味追求视觉效果的绿化实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浩教授接受采访时认为,有的城市绿化以四季如春为标准,盲目引进常青树,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近年,全国各地都出现“热带风”,动辄以几千元、上万元一株的价格引进热带树种,像江苏省不少城市,道路两边都能见到昂贵的加纳利海枣。而这些热带树一进入秋冬季就需“五花大绑”保暖,一年有好几个月都处于被保护状态,这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实际成活率也不高。城市绿化工作者提出,引进新树种应遵循渐进原则,先小范围试种,历经几年再慢慢推广,而不能盲目跟风,“运动式”种树。
专家认为,“精致化”也是城市绿化的误区。无论是在一些重要建筑物的四周,还是公园景区、道路两侧,时常能见到修剪成球形、心形、花瓣形等各种几何图案的花草灌乔木。南京林业大学汤庚国教授认为,采用这种宫廷式的图形绿化方法,隔几天就要修剪维护,养护成本很高,在欧美等早已被摈弃。而且从美学上讲,精致修剪导致一年四季都是规整的形状,景观单调。汤庚国介绍,不清理绿岛中的落叶,绿化带乔灌草搭配,顺其自然生长,不修不护,欧美一些绿化先进国家流行诸如此类“懒”一点、“糙”一点的绿化观念,值得我国城市借鉴学习。一些形式主义的、无实际功用的,特别是对改善生态环境毫无实效的城市美化工程,在我国城市绿化学界被越来越多的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