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逐步提出和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方向上,明确了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文化发展目的上,明确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发展动力上,明确要坚持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文化发展思路上,明确要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在文化发展格局上,明确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明确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明确要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这八个方面的新理念,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新的文化理念作为基本遵循,坚决转变一切不符合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不符合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做法,革除一切不符合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障碍。
目前,思想认识问题仍然是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主要障碍。一些地区和单位对文化建设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的新动力新条件认识不足,崇“事”恐“企”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和群众观念,把单位性质视为评价其地位、水平的唯一标准,将转企改制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甩包袱、推责任,因此,在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上犹豫不决、裹足不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为遵循,大力宣传和确立三个观念。一是无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都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公益性事业单位也要具有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其产品和服务也必须符合群众的需要、经受群众的评判。二是文化单位的事业性质或企业性质,与其地位、水平的高低并无直接对应的关系。对文化单位进行评价,关键要看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文化市场上具有多大的竞争力,而不是单位的性质。三是转企改制决不是政府“卸包袱”,而是为了使文化单位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因此,并不是陷入困境的文化单位才需要转企改制。转企改制、成为市场主体,是一切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