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属另立观点,不选。
113. B [解析]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题。根据翻译规则进行翻译,由题干可以得到:了解别人→了解自己;一个人相信M→M了解他。根据逆否等价进行推理可知,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所以选择B选项。
114. D [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题干中所要质疑的推测是出土的恐龙死于慢性中毒,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化石内有毒元素比现在动物高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选项A指出毒素来自死后,质疑了推测;选项B指出恐龙具有解毒元素,也就是说恐龙可能不会中毒,质疑了推测;选项C说明恐龙的死亡原因是年老,而不是中毒,直接否定论点;选项D为无关选项,不具有削弱作用。所以选择D选项。
115. C [解析]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题。根据题干进行翻译可知:“经济增长”→“价格上涨”;“上涨且在较小区间内”→“不会有负面影响”。根据逆否等价进行推理可以得出“价格不上涨”→“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所以选择C选项。
116. B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推理题。采用代入法,如果选项A正确,则A、C两车周一周二都能行驶,B车周五限行,E车周四限行,由此推出A、C两车都周三限行,与题目中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不符,因此选项A错误;如果选项B正确,则A、C两车在周一和周二限行,B车周三限行,符合题意;同样代入可以得出选项C、D无法满足题干条件,所以选择B选项。
117. D [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题干中所要质疑的推论是原油价格急涨不是供求关系引起的,而是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的结果,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原油价格和供求关系在2000—2008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不同。选项A说明战略储备影响了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削弱了论点;选项B解释了数据差异产生的原因,削弱了论点;选项C说明两个数据间并不是对等出现的,因而有差异是正常的,所以也能削弱论点;选项D想否定投机行为,但风险与投机共存是必然的,因而不能质疑原论点。所以选择D选项。
118. C [解析] 本题属于加强论证题。题干中所要支持的研究发现是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对比黄油、奶酪和牛奶没预防蛀牙效果;二是酸奶中的蛋白质能预防蛀牙。选项B、D显然不能支持结论,故可以排除;选项A运用差异法,但显然没有说明是否还有其他差异存在,支持力度较弱;选项C用数据说明食用酸奶确实可降低蛀牙发生率,直接肯定结论。所以选择C选项。
119. C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解释题。题干中的现象是适龄儿童须接种麻疹疫苗,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而2000年至2010年间S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降程度不同。从曲线中可以看出,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的下降程度要小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的下降程度,选项C说明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中,包含了不在S市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可解释这种情况;选项A所解释的现象正好相反;选项B、D均无法解释P和M的相对变化。所以选择C选项。
120. A [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题干中所要削弱的专家观点是黄色冰块是极地冰中的一种植物冰藻,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是这种黄色冰块既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也出现在多年的冰块上。选项A指出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所以黄色冰块不可能是冰藻造成的,是对前提的否定;选项B、C、D均为无关选项,不具有削弱作用。所以选择A选项。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121.C [解析] 各种谷物2008年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产了:稻谷68501.3×≈8570(万吨),小麦68994.6×≈10425(万吨),玉米82271×≈23125(万吨),大豆23095.3×≈6967(万吨)。得出玉米的增产量最多,故选C。
122.D [解析] 中国产量排名第一的为稻谷,增长率为1.9%;美国产量排名第一的为玉米,增长率为22.0%;印度产量排名第一的为稻谷,增长率为16.3%;巴西产量排名第一的为大豆,增长率为83.0%。其中增长率最大的为巴西的大豆,选D。
123.D [解析] 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为19335万吨,增长率为1.9%,则2000年产量为≈18974(万吨);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则2000年产量为≈59931(万吨);中国所占比重约为=0.3+,答案选D。
124.C [解析] 2000年四国玉米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很明显最大为:,最小为:。因此根据题意要求÷≈21。
估算排除法:30738÷1929≈16,1.602÷1.22≈,16×≈21,故选C。
125.A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大豆产量为8054万吨,中、印、巴三个国家总计为8452万吨,世界总量为23095.3万吨,其他国家总产量为6589.3万吨,则不可能有其他国家超过美国,所以选A。
126.B [解析]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而2009年上半年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1%,则2010年上半年比2008年同期的增长率应略小于5.3%,结合选项只有B项4.2%相符。
127.B [解析] ≈9745(万吨),10963-9745=1218(万吨)。
128.D [解析] 2010年6月为75.28,回落了1.75,则5月份为:75.28+1.75=77.03(美元)。
129.A [解析] 石油天然气业的利润为:≈494(亿元);石油石化行业的利润为:≈933(亿元);比重为:×100%≈53%。
130.B [解析] 2009年上半年,全国原油进口量≈9061(万吨),原油产量≈9352(万吨),故产量高于进口量,A项错误;2009年上半年,汽油产量同比增长率为6%+7.9%=13.9%,柴油产量同比增长率为28.1%-15.8%=12.3%,13.9%>12.3%,B项正确;C项无法从原文中推出;2009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0.8%-3.2%=7.6%,D项错误。故答案为B。
131.A [解析] 24.9%×≈5.3(亿美元)。A选项正确。
132.C [解析] 由表1直接可得挪威<美国<东盟。
133.C [解析] ×100%≈14.2%。C选项正确。
134.A [解析] 比较可得:欧盟和韩国的单价明显小于美国,用差分法比较和,可得日本的平均单价高。
135.B [解析] 2009年一季度,日本进口了我国水产品≈12.23(万吨),美国进口了我国水产品≈10.4(万吨),可知日本进口的比美国进口的多,故B项正确。
综合点评
2011年国考相比2010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题量由140题减为135题,另外各模块的顺序也与2010年不同。在难度上,各题型难易有别,从整体来讲,与往年差别不大。而且难度对大家都是公平的,所以也无需过于关注。公职考试的核心是公共基本能力素养的测试,对能力的考核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下面针对各个部分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进行适当的分析。
第一部分为常识判断。共25道题,其中6道考查的是时事,法律常识、科技常识和历史常识分别考查了3道题,其他的题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等方面,另外还出现了大纲中没有的军事方面的常识,可见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知识的全面性。法律知识在常识判断模块中地位逐年降低,题目数量逐年减少。
第二部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20道逻辑填空和20道片段阅读。在片断阅读中,意图推断题所占的比重还是最大,有7道题之多。其次是主旨概括题,有6道,可以说,意图推断和主旨概括题自2007年之后始终是片断阅读的两大王牌题型。片断阅读涉及的其他题型还有3道语句排序、2道细节判断、1道语句衔接、1道寻找“关键词”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语句排序题地位继续上升,2009年没有,2010年2道,2011年3道。最值得关注的是第51题,要求寻找文段的关键词。这让我们回忆起写论文的情景:先写一篇摘要,然后再给出几个关键词。在20道逻辑填空中,成语的地位稳步上升,其中有4道成语辨析题,8道成语和实词相互结合的题,也就是说有12道题涉及成语。
第三部分为数量关系。今年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没有考查数字推理,15道题均为数学运算。题型涉及比例、行程、经济利润、计数、几何等问题。个别题目设计很巧妙,比如第73题和第80题,这两题对考生的分析能力是个挑战,考场上想很快做出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四部分为判断推理。2011年的逻辑推理仍然按照大纲所列的四种题型来命题: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在大题型不变的情况下细节又有着不小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题目数量的增加以及图形推理的新推理路线。题目数量上,判断推理从2007年至2010年,一直保持35道题,比较平均地分布在四种题型里。2011年在类比上增加了5道题,达到了40题这样一个数目。这样,判断推理就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比重最大的一种题型,与言语理解旗鼓相当。而第二个变化是图形推理中的新推理路线,2011年国考图形后5题,是之前国家公务员考试从未出现过的类型:每个题目包含六个图形,将六个图形进行分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这是一种比较新鲜的考法,但不变的依然是考查图形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图形是不变的秘诀,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考图形推理时,对于图形本质的认识要强于表现形式。2011年变化不大的是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其中,定义判断中,被定义项是复合性质的,比如政策性收益;形式推理也更加生活化。是否了解自己,是否了解别人,这是知己知彼,这样生活中很常见的话,要求你把其中的形式逻辑推导出来,这样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文化,生活中的语言。一条是论证,因为生活需要它,一条是生活推理的日常化。这两点是考试考查得比较多的。因此,考生需要打好自己的逻辑基础,面对这样的题目也不是问题。
第五部分为资料分析。2011年的资料分析题由2010年的5篇资料25道题减少到3篇材料15道题,主要考查了3种题型,其中一篇考查的是图形型资料,一篇考查的是文字
型资料,还有一篇考查的是表格型资料,资料分析的三种基本题型各考查了一篇,同时也是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必考的三种题型。这三篇资料从整体上分析,难度较2010年有了很大的降低,这同时也反映了未来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趋势:弱化考试难度,弱化考生的学科背景优势,同时不同科目之间的题量分布均匀。
来源:华图教育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卷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真题答案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卷试题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10月8日)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0月8日)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