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特岗教师招聘 - 新疆 - 正文

2013年新疆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说明

来源:2exam.com 2013-5-22 19:39:18
;   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要求主要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层级。
    A.识记:指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识别记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简单解释,是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识记和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运用:指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在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运用能力层级。
    个体咨询指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对学生个体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指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能力。
    对A、B、C三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核。
四、考试的范围
包括《指导纲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掌握;《纲要》中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健康教育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等方面的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及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等。

 

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水平、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二、考试范围
信息技术及电教学科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占90%,电教知识部分占10%。
(一)信息技术部分
考试内容要求以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说明:这两个文件可从网上搜索下载),不超出其学习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占60%,高中阶段知识占40%。命题侧重考查信息技术学科主干的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和考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试题注重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点;注重考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考试范围以我区当前使用的义务段和高中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为主,各模块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I.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1.信息获取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信息加工与表达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3)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常见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⑵能描述各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⑶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4.信息技术与社会
(1)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3)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思想。(4)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II.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本模块应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建议学习软件环境:VB6.0。
1.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3)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4)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描述算法。(5)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2.程序设计基础
(1)能够使用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简单的用户界面。(2)知道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含义;学会定义常量、变量的数据类型。(3)知道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能够转换数学表达式为程序接受的表达式。(4)学会使用顺序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5)学会使用分支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6)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7)了解程序的编辑与翻译过程方法,了解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
3.算法与程序实现
(1)理解解析法的基本思想。(2)了解枚举算法求解问题的过程。(3)理解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4)理解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算法思想。(5)了解一到两种经典排序算法思想(如插入排序、冒泡排序)。(6)了解递归思想与递归的数学意义。
4.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1)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2)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3)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征。
III、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1)了解多媒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3)能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4)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的类型、格式和基本特征。掌握以上信息的采集方法。(2)根据信息呈现需求,能使用适当的工具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3)了解声音、图形、图像等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2)掌握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3)能根据表达、创作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制作多媒体作品。(4)能对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
IV、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本模块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1.因特网应用
(1)了解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2)知道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3)掌握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方法。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2.网络技术基础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2)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知道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3)知道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适用的业务。(4)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5)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知道子网和子网掩码的概念。(6)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7)知道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8)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9)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10)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了解常见的网络防护安全技术。
3.网站设计与评价
(1)知道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了解其工作过程。(3)能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4)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5)掌握对常见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V.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本模块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建议学习环境:Access2000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1)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了解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2)初步掌握使用实体—关系图(E-R)描述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3)熟悉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掌握创建数据库、添加数据和编辑数据库的常用方法。(4)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5)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查询的方法。(6)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7)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的基本方法。
3.数据库应用系统
(1)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2)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知道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二)电教知识部分
电教知识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为主,考试范围如下:
1.了解现代教学环境,包括语音教室、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室、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环境等。
2.了解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如电视、录音机、CD/DVD播放机、投影仪、实物展示仪、背投、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基本运用这些技术设计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3.了解教育技术学的范畴,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地对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报考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40分)。
3.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约占50%;简答题约占30%;综合分析题约占20%。
4.试题难易比例:基本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综合实践活动(含劳动与技术)
   一、考试目的
   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否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颁布的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中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初中《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命题依据,以新疆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3~6年级新疆综合实践活动》、初中《7~9年级新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第一部分“探究与实践”和第二部分“劳动与技术”为主要内容。
三、考试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与方法指导,劳动观点、思想感情、基本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现实生产、生活中简单的生产、生活能力及其工具的使用,劳动技术实践等内容。
1.探究与实践部分:活动内容要凸显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我与新疆四条主线。包括主题活动设计、正确引用方法指导等。
2.劳动与技术教育部分:活动内容包括技术基础、家政等方面。技术基础包括传统工艺、、基本技术等内容。传统工艺包括印章、雕刻、陶艺、编织、刺绣等。基本技术包括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简单机械维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缝纫、农作物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家政包括营养与烹饪、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能了解有关国防知识,懂得抗震减灾的有关常识等。
试题所占比例:探究与实践部分为40%,劳动技术部分为60%。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包括:选择题:30%;填空题:10%;简答题:40%;综合题:20%。
4.试卷的难易度的比例为:8︰1︰1,即容易题约占80%;稍难题约占10%;较难题10%。主客观题的比例为:7︰3。

 

 高中通用技术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部分)以及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中小学教学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部分)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2》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其中包括选择题(30%)、填空题(10%)、简答题(包括作图题)(40%)、综合题(20%)。
  4.内容比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部分)占10%,《必修1》占50%,《必修2》占40%。
  5.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主客观题比例为7∶3。
  四、考试内容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部分)
  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知道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总目标,了解2个必修内容、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理念。
 2.技术与设计1
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如三视图),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4)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5)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3.技术与设计2 
  具体内容有专题性技术设计,即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科  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内容比例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很多版本的教材都进入了学校,但其基础知识部分都在课程标准的规范之内。因此,本次考试的内容将不以哪一个版本教材为例,而是以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标准为主。命题在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渗透《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针对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本着知识与能力测试并重的原则,还要对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其考试范围为: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中所包括的基础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所占比例为:物理30%,化学25%,生物30%,地理15%。其中初中知识占80%,高中知识占20%。
(二)性质和要求
主要考查应试者担任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基本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涉及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涉及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涉及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三)复习参考书目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科书。
(四)具体内容及相应能力要求
1.物理部分30%
(1)掌握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知道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掌握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知道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掌握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清楚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化学部分25%
(1)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清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掌握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3.生物部分30%
(1)掌握有关细胞的基本知识,知道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清楚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基本知识,知道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掌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基本知识。了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之间的关系,知道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清楚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掌握生物圈中的动物基本知识。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基本知识,知道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清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7)掌握有关人体的基本知识,知道人体的营养来源及如何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4.地理部分15%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清楚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掌握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基本常识,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知道自然地理差异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有哪些影响。
三、试卷形式和难易度比例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分析题、简答题、问答题。
4.试题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2013年新疆招聘中小学教师含双语岗位教师简章
新疆特岗教师招聘体育教师不少于15%
2012新疆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成绩查询
2012新疆特岗教师招聘打印报名信息确认单
新疆双语特岗教师2012年网上报名入口
新疆双语特岗教师2012年(空岗)招考1000人公告
  • 上一个文章: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