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小石块密度ρ石的表达式为:ρ石= 。
17.(1)某同学按右图11连接电路,做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他共用6根导线,即ab、cd、ef、gh、di及gj。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不发生偏转。单独检查电池、滑线变阻器R、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接线都正常。他猜测可能由于某根导线内部断开了。于是当他闭合开关K再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ad间电压时,示数约为1.5伏。应再用万用表的相同电压档 两点间的电压,如果测得也约为1.5伏,则一定是
导线内部断开了。
(2)假设上图接线故障已经排除,调节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在方格纸上建立了U-I坐标,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坐标点,如图12所示。请你作进一步处理,并由图求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
E= V,内阻r= Ω。(4分)
(3)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会产生系统误差,则采用此测量电路所测得的电动势与实际值相比 ,测得的内阻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和“相同”)。
六.计算题(每小题各10分,共20分)
18.如图13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mA、m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v。重力加速度为g。求(1)若忽略定滑轮K的影响,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若定滑轮K的质量为M,半径为R,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若定滑轮K的质量为M,半径为R,求在这过程中定滑轮K的角加速度α。
19.图14中MN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极电势差为V,半径为R的绝缘圆筒,放在一个中间有孔的M极板上。今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负离子自A点从静止经电场加速后,沿小孔C处对着圆筒的圆心射入。若适当选择筒内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可使离粒子的圆筒内与器壁碰撞两次后(设无动能损失)又从小孔C射出。求:(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2)若磁感应强度B为上述所求得的,现仅改变两极板间电势差V,求当V为何值时,可使粒子在圆筒内与器壁碰撞3次、4次,…N次后又从小孔C射出。
七.教学设计题(每小题各6分,共小题18分)
以下是《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中的“第六章 曲线运动” 第一节“曲线运动”教材内容。请浏览后,回答下列各题。
20.写出该节课程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
21.写出该节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说明理由。
22.写出该节课程教学的导入设计。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物理学科>考试样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 )2.( A )3. ( D )4.( B )5.( C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 CD )7.( B C D)8.( BC )9.( A C )10. ( BD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1. 0.49m/s, 8.83cm。
12. ,
13. 12
14.:演示实验
四.分析与说理题(9分)
15.
解: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空气劈尖上,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将产生干涉,设劈形空气角度为θ,薄厚度为e 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2e+λ/2
空气劈尖任意相邻明条纹对应的厚度差:ek+1-ek=λ/2
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l 为:
l=( ek+1-ek)/sinθ=λ/(2sinθ)
单色光一定时,劈尖的楔角 愈小,则l愈大,干涉条纹愈疏; 愈大,则l愈小,干涉条纹愈密。
所以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变疏。
五.实验题(16分)
16.小红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小红利用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以下是她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红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_用细线把小石块栓好,使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小石块不接触烧杯_,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小石块密度ρ石的表达式为:ρ石= m1ρ/(m3-m2) 。
17.(1)某同学按右图11连接电路,做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他共用6根导线,即ab、cd、ef、gh、di及gj。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不发生偏转。单独检查电池、滑线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接线都正常。他猜测可能由于某根导线内部断开了。于是当他闭合开关K再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ad间电压时,示数约为1.5伏。应再用万用表的相同电压档 ab或cd 两点间的电压,如果测得也约为1.5伏,则一定是 ab或cd 导线内部断开了。
(2)假设上图接线故障已经排除,调节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在方格纸上建立了U-I坐标,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坐标点,如图12所示。请你作进一步处理,并由图求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1.45(±0.02) V,内阻r= 0.73(±0.02) Ω。(4分)
(3)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会产生系统误差,则采用此测量电路所测得的电动势与实际值相比 偏小 ,测得的内阻与实际值相比 偏小 (填“偏大”、“偏小”和“相同”)。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8.
解:(1)由于连结AB绳子在运动过程中未松,故AB有一样的速度大小,对AB系统,由功能关系有:
Fh-W1-mBgh=12 (mA+mB)v2
求得:W1=Fh-mBgh-12 (mA+mB)v2
(2)Fh-W2-mBgh=12 (mA+mB)v2+12 Jv2/R2
求得:W2=Fh-mBgh-12 (mA+mB)v2-12 Jv2/R2
其中J=12 MR2
(3)设摩擦力为f,加速度为
19.
解:
(1) ;
;
(2)
; ;
;N大于等于3
七.教学设计题(18分)
20答题参考要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3)能在轨迹图中画出速度的大致方向,能在圆周运动轨迹中规范地画出速度方向;
(4)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验中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过程;
(2)体会曲线运动中力的作用。
(3)尝试用数学几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主动细心观察,注意关注身边的科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感受到科学研究问题源于生活实践,获得的结论服务于生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
21答题参考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以及曲线运动产生条件。
难点:如何体验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如何画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数学推理。曲线运动发生的条件。
22答题参考要点:
可以多种形式导入新课
(1)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
(2)以联系生活经验方式导入新课
(3)以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4)以学生动手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
(5)以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
(6)以做练习的方式导入新课
(7)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