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建设的相关话题一直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自然也成为省考中笔试、面试的热点问题。因此,在2014陕西省考即将来临之际,多关注热点话题,并进行相关的累积有助于高效备战省考面试。
相关言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十八大报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习近平
热点链接
央视“家风”街头采访;明星丑闻(文章出轨、黄海波嫖娼);“道德模范”
意义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还会对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对滞后,这就要求准确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切实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对策
一、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从教育入手。要培养国民的道德自觉、道德自信要通过教育、引导和规范,尤其是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规范,使国民产生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把价值观作为一种内在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道德是软约束、是人们内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只有设计出具体的制度为道德规范的实现提供具体依据,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完善制度,才能让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约束、监督他人的力量。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从善的信心,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也才能坚实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