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中国《高校招生》杂志社社长、高考志愿研究专家何星原、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资深招生老师、招生负责人话说天下高考,群生逐鹿。谁为英雄?成绩优异、无悬念的胜出者,固为英雄;敢于一搏、挑战高考者,也是英雄;在志愿填报时善用兵法、取胜目标者,则更是智勇兼备的英雄!今天,让我们也来效仿古人,来一回“煮酒论志愿,促膝谈兵法”。
第一阵法 细读政策明察“分”毫
每年,各地都要根据教育部政策出台相应招生政策,其中既有教育部总体要求的内容,也有地方的一些补充内容,包括招生计划、录取办法、加分、降分、补录等,它是当地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你一定要细加留意、运用。
高考结束后,尽管成绩已是“铁板钉钉”,但考生还有机会享受到政策的“青睐”分。考生收集招生信息时,要善于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中,相关加、降分投档录取政策尤其值得关注。
志愿兵法之一:釜底“加”薪
兵法演绎高考后,你不妨再借“加、降分投档录取”的机会,给自己加点有助火势之“薪”。要知道,高考中多挣1分也难,而填报志愿时稍加留意,少则可以几分(一般最少为5分),多则高达20分。
兵法展示每年,各地对一些“特殊群体”都有加、降分录取照顾的政策,比如优秀学生和干部、国内一些竞赛前几名的获得者、少数民族考生等,这些加、降分的范围和幅度各地也不一样(考生要特别留意当地的)。有的地方还对第一志愿报考“某类院校或专业”的考生实行加、降分投档录取。如四川对第一志愿报考省属农、林院校考生实行加10分投档(录取为农、林专业的,加分方有效)。
录取案例2004年,四川一文科考生,本科二批第一志愿填报四川某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录取时,学校调档线为523分,而考生高考分数为521分,因他属于教师子女,按四川省当年招生政策规定,凡教师子女第一志愿报考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的师范专业,可加5分投档,该考生加5分后,分数超过了调档线,其电子档案顺利进入该校,最后被录取。
志愿兵法之二:顺手“捞”分
兵法演绎善抓薄弱点来获取胜利,这是兵家取胜之道。既然有些院校存在薄弱点———生源不足,并且政策也允许其降分录取,我们就要善加利用。
兵法展示从近几年录取的结果来看,有些院校由于报考人数少而出现录取不满的现象,各地为了让这些院校完成招生计划,在录取政策上大开绿灯。因此,有的院校在录取时可能要降分,甚至可能降到当地同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下,把握好这些降分政策,无疑可以助我们升学一臂之力。
友情提示考生需特别留意适用于在本省(区市)招生的所有院校的录取照顾政策和只适用于本省属招生院校的录取照顾政策之间的区别,以及今年增添或取消的政策,避免误填、误用。
第二阵法 跟着《招生章程》走
《招生章程》是高校录取的依据,是否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是否实行志愿级差、是否对身体有补充规定……这些都向社会做出了承诺,其承诺既是你填报志愿的参考,也是高校录取时的重要依据。这些内容可谓字字千金。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照“章”行事,切忌跟着感觉走。如果高校不兑现其承诺,你有权“不保持沉默”!
志愿兵法之三:总揽全局
从体现其实质的信息着眼,提纲挈领,方能总揽全局,而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招生章程》获得。如欲更深地了解高校,还可在网上去看个够。
兵法展示填报志愿前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对打算填报的大学进行摸底,尽可能全面地对其进行了解。了解一所大学,特别要注意下面几点:
办学地址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带“中国”字样的高校就在北京,如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中国地质大学分北京和武汉两校区等;有分校的话,还要弄清各分校的地址及其办学层次,因为有些高校本部为本一批(重点)、分校则为本二批,如西南交通大学,其峨眉分校为本二批次。
办学层次学校是本科还是专科、是部委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否是“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有的高校属于“复合型层次”,如四川农业大学在四川录取时,不只在本科一批中招生,本科二批和专科都有招生的专业;西南科技大学招生中既有本科一批的专业也有本科二批的专业,还有专科的专业。
办学类型主要了解是公办、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还应注意了解近年合并、更名的院校,如即将更名为“西南大学”的高校(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
录取案例2004年,四川一位理科考生,高考成绩478分,高出本三控制线23分。被录取到西安一所本科院校,但上学后不久就以“学校属民办院校”的理由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但学校以“理由不充分”而没有批准,因为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确了学校属于民办高校。据该生说,填报志愿时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学校《招生章程》中关于办学类型———民办高校的说明。可见,是否读懂高校《招生章程》,结果大不一样!
志愿兵法之四:顾此及彼
兵法演绎高校的录取规则是《招生章程》中的“点睛之处”,其中明确了学校是否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及其条件、对加分考生的处理、对进档考生专业的安排办法等重要信息。对是否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规定,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能让如此重要的信息从眼皮底下溜过。对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条件(如有无分数级差等),必须在填报志愿时搞清楚,避免因粗心而出错。
兵法展示先来看三所大学在《招生章程》的录取规则中对非第一志愿的“态度”:
南京大学: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只有当在某地由于第一志愿报考的生源不足时,才招收第二志愿或其他志愿考生。这种录取方式也被称之为“志愿清”。有这种录取规则的高校,就必须留意其最近几年的第一志愿生源情况,若历年不足方可考虑放在第二志愿,如果生源历来较好,这类高校就不能放在第二志愿。
人民大学与南京大学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时候愿意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略不同的是人民大学有50分的级差要求。“分数级差”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如B大学规定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级差分为40分,先假定有一理科考生,其高考总分为590分,第一志愿报的是A大学,第二志愿报的是B大学,由于A大学当年理科在该生省份录取的调档线为600分,故该生未被A大学调档。而第二志愿报B大学,590-40=550分,高于B大学在该生省份的调档线(540分),其档案就有可能在该批次的下一轮投档时投到B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承诺(在其他地方)招生也是第一志愿录取未满额情况下,才接收第二志愿考生。但又“网开一面”,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说明在四川和重庆两地安排了一定的比例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也就是说,如果这两地有考生在第二志愿填报了电子科大,假设第一志愿落选,而其分数减去要求的级差40分仍高出该校在当地调档线,其档案就可视作第一志愿投到该校。这就是部分省市实行的“二视一”政策。
电子科大与人民大学不同的是,在四川和重庆两地(因执行“二视一”),即使第一志愿满额,只要考生分数减去规定的级差分合格,其档案也能投到该校。以上差别的细微之处,尤需在阅读《招生章程》时加以留意。
录取案例2004年某地一理科考生,高考总分624分,本科一批第一志愿填报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志愿填报A大学。该考生所填院校在其所在省理科调档线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633分;A大学561分。考生高考成绩虽未上其第一志愿院校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档线,但减去分数级差40分后仍高于第二志愿A大学调档线,所以考生的档案就与第一志愿报考A大学考生的档案同时投到该校而被录取(二视一)。
志愿兵法之五:扬长避短
兵法演绎很多高校的《招生章程》中,有某些专业对考生提出了一些补充要求。这些补充规定和录取息息相关,考生应当重视,否则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遗憾。
兵法展示很多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身体作了一些补充规定。一些高校的师范类专业、航海类专业,绝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等,都有对身高的要求。同时还需提醒,身材过于矮小、残疾、身体或头脸部有明显缺陷的学生,毕业后当教师可能会遇到困难,建议这些考生应慎重考虑是否报考师范专业。
另外,在《招生章程》中还应了解各地对加分或降分考生的录取原则、有无男女比例要求、加试要求、单科成绩要求等。
从各校《招生章程》中规定对各地加分或降分考生的录取原则来看,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按加分后的总成绩进行排序录取,如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承诺,符合各省(区市)规定的加分条件的考生,按进档考生加分后的成绩进行录取;另一种是按考生的实考成绩(不算加分)为录取依据,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采取按进档考生的实考分排序录取。
除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外,其他高校很少要求男女比例,但有的特殊专业可能有些限制,如长安大学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岩土与公路隧道方向),由于是艰苦专业,所以学校建议女生谨慎报考。
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对相关的单科成绩有要求。有些高校的特殊专业对考生有加试要求,最多的是英语专业,一般都要求参加英语口语测试,还有如北京林业大学对报考园林、城市规划、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艺术设计方向)的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
录取案例2003年,某省一位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志愿为中国矿业大学。其中,第二志愿专业填报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录取时,考生没有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当地的调档线,其档案投到了第二志愿,但最后还是被学校退档,学校在退档原因中注明:视力差,所报专业受限。
第三阵法 准确定位把握先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为“知己”?在志愿填报中,“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成绩、兴趣、家庭经济和身体素质等,给自己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
志愿兵法之六:“清水”摸鱼
兵法演绎人们常说“混水摸鱼”,但志愿填报不能寄希望于“混乱中取胜”,在对自己的定位上更来不得半点差错。只有给自己一个相对合理、准确的定位,看清自己所处的“水位”,才能准确地“摸到鱼”。
兵法展示分数是高考录取考生时最重要的依据,考生首先要进行分数定位,弄清楚自己的高考分数符合哪类录取批次,然后再对所符合批次的院校进行选择。当然,分数定位是宽泛性的,因为在看分填志愿中,考生虽然知道自己的分数所在的录取批次,但还是不能准确预知某所高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
如果把自己的成绩放在所在中学去分析,就离“准确定位”近了一步,看本校以前与自己成绩相当的人录取情况如何,录取的是哪些高校,就可以大致确定自己能上什么层次高校的范围。比如,若你所在的中学每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都是学校前5名的考生,而你的成绩也在前5名,就可以一试,如果在5名之后,最好不要填报。
还可以把自己的成绩与这些高校近几年录取的分数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最好参照录取平均分,如果成绩在某所学校在当地的录取平均分上,报考成功的几率就大些,如果处在平均分下,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另外,考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等也是自我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军事、公安院校不但不收学费,还有补贴,家庭经济困难但有志于此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轮机工程、临床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特定要求,如果考生体检不符合条件,即使分数上了线也没有录取的可能。
第四阵法 专业内涵适合为先
填报志愿时,还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性内涵,看和自己所想学的专业和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否一致。
志愿兵法之七:避虚就实
兵法演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性内涵,看和自己所想学的专业和将来打算从事的职业是否一致,切不可只看其名不查其内容,切忌简单地从专业名称的字面上望文生义。
兵法展示现在有些大学为吸引考生,将一些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前卫”的名称,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以期吸引考生报考。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把专业内涵查看明白。
根据自己的潜质来选择专业,这是选择专业时应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选择志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在选择适合自己潜质的职业。自己的潜质是什么?是我们在选择专业前要回答的问题,否则,选择的志愿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录取案例某省有一位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看到以工科为主的某著名综合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想象该专业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于是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幻想填报了这个专业,入学后才发现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由于其本人对此专业毫无兴趣,加之该校专业面窄,转系、转专业均不可能,该生为此后悔不已。
志愿兵法之八:有的放矢
兵法演绎选择专业,切忌盲从,把专业与潜质结合起来,广列兴趣点,择与之近配的专业,不能错位,即可有的放矢。
兵法展示兴趣是“点”,潜质是“面”。前者可转移甚或消失,而后者则可随知识、阅历的扩展而激发、扩展,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做一次潜质测试,以备参考。常有人“误撞”入某专业(行业)激发潜质后有所成就———这就是为什么要关注面而非点的原因。所以,专业选择时,不应该被点遮面,陷入思维定势,人为地桎梏了自己。
上大学,对未来的出路和前途当然要精心谋划。但考虑的重点不应该只看所选专业是否热门走俏,而应该考虑学什么专业最适合自己。因为任何热门专业都有激烈的竞争,不见得学了热门专业就一定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如果所选专业虽不热门,却符合自身意愿和潜质,那就比较容易学好,在同类学生中拔尖的可能性也大一些。所以,选专业和找出路可以概括为“不求热门,但求合适”。
第五阵法 破译志愿表出奇制胜
不管你是上提前批也好,还是读本科一、二批或专科也罢,填写志愿的每一步,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志愿兵法之九:瞻前顾后
兵法演绎在志愿表中,第一要考虑的就是提前批的填报,提前批院校一般包括军队、公安、武警、部分师范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瞻前顾后,权衡利弊。
兵法展示许多人认为提前批志愿“不填白不填”,情况真的是这样吗?非也!因为一旦被提前批院校录取,即使你的成绩能上重点批次的其他一流大学,也就不可能再被录取了。所以,是否填报提前批志愿要瞻前顾后,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切不要轻抱“不填白不填”的想法(有志于上述院校的除外)。
录取案例2004年,四川一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58分,提前批志愿填报某师范院校,本科一批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大学,考生的成绩超过了该师范院校调档线近100分,提前被该师范院校录取。了解到复旦大学在四川的录取最低分为650分,该考生很后悔,如果他不填提前批的话,则很有可能被复旦大学录取。
志愿兵法之十:力拔头筹
兵法演绎每批志愿都有第一志愿,如何准确填报第一志愿,对志愿成功尤为关键。瞄准第一志愿院校“录取线”,则是志愿填报中的重中之重。
兵法展示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在院校第一志愿中,都按招生计划的1:1.2比例对考生进行筛选、录取。如果第一志愿不满,再考虑第二、第三志愿或服从调配的考生档案。由于同一批次中有很多所学校同时进行录取,如某考生第一志愿落选,当其档案转给第二志愿或调配到其他院校时,也许这些高校有的专业在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了,容易造成“高分落榜”。据浙江省招办统计,重点大学按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占该校录取人数的比例通常都在90%以上。因此,考生填报第一志愿的学校和专业须慎之又慎。
考生确定第一志愿一方面要看自己的成绩,另一方面还要参考高校以前的录取分数线、计划数、生源情况等,进行研判。在这里要提醒的是,有的考生简单地把自己的成绩比照上一年高校的录取线来填报志愿,这种做法不可取,高校每一年的录取线是不相同的。如2003年(全国卷)的高考试题难度偏大,各高校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而2004年(全国卷)的高考试题难度降了下来,高校录取的分数线比2003年高,有的高校高出几十分甚至上百分。所以考生至少应收集3-5年的录取数据做参考,切忌仅以上年的数据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惟一标准。
录取案例河南考生李某,2003年高考估分635分。按2002年北大、清华在河南的录取线,他有希望冲击北大、清华,可是李某很冷静,他考虑:一是2003年高校在全省只扩招1万人,而本省参加高考的人却比上年多10万;二是2003年高考题虽较2002年难,分数线也不一定会降低(后来公布的重点线为575分,比上年高出13分);三是北大、清华在河南的招生计划没有增加。根据这些分析,李某毅然放弃了报北大、清华,本科一批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并被考取。从2003年实际录取结果看,北大、清华在河南的录取最低分分别是641分、645分,而李某的高考分数为628分,根据信息冷静权衡是李某成功的主要原因。
志愿兵法之十一:生满为“患”
兵法演绎如果第一志愿落选,成功的希望就寄托在第二和后续志愿,第二和后续志愿的填写又有何讲究?如果我们把第一志愿人满为患高校放在第二或其他后续志愿,成功机会就很小,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那些生源不足的高校上,效果就会与前者不一样。
兵法展示考生填报第二或后续志愿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是对后续志愿院校需注意研判其以往第一志愿的报考情况,注意其近几年第一志愿的生源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可做首选;其次是参考这些后续志愿的高校以往数年的录取数据。如果将有可能在第一志愿录取满额的院校作为后续志愿,那即使在录取分数上拉开“梯度”再大也无济于事。
录取案例2003年内蒙古一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为485分,本科一批第一学校志愿填报北京大学,第二学校志愿为西北某大学,第二志愿的专业为建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时,考生成绩没有上北京大学在内蒙古理科的调档线,但高出当地理科本科一批控制线30分,并且所报的西北某大学在内蒙古近几年录取分数偏低且有生源不足的情况,2003年也一样。所以考生档案被投到了第二志愿高校并被录取。
志愿兵法之十二:“走”为上策
兵法演绎录取或落榜,有时就在是否“服从调剂”一念之间。“调剂”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虽然调剂的院校或专业我们不可预知,但只要抱定有学则上的念头,则“走”为上策。
兵法展示录取中往往有这种情况:考生成绩高于他所填报的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但仍未能被录取,原因之一就是不服从专业调剂。服从调剂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保险”的作用,让考生免遭落榜。
但也要看到,不论专业调剂还是院校调剂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加大考生升学的几率;一方面又有可能被调剂到考生不喜欢的专业或学校。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慎重对待服从调配。如果已经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分数线也达到了好的批次要求,还是填“服从”为好,以增加升学的机会。当然,考生可以有选择、有条件地填“服从”,如可以在重点高校批次中填报“服从”,其他批次不填,也可以表明地域意向以及院校或专业意向等。
录取案例2004年,四川一文科考生,估分540分,实际考分528分。本科二批第一志愿为四川师范大学,专业为英语、法学,服从专业调剂。录取时,四川师大文科在四川的调档线为523分,考生成绩超过学校调档线5分,但达不到英语和法学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但由于其服从专业调剂,最后被调剂到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
当然,填报志愿的方法很多,我们无法一一穷尽,只是希望读者能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能动地填报志愿。
(感谢中国《高校招生》杂志社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