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两大漏洞“异化”高考加分
来源:海峡都市报 2005-7-19 10:13:22 【字体:小 大】

考生在高考前通过关系,进了赴全国比赛的参赛队,参赛队得到团体名次后,队员都得到了获奖证书,考生也获得20分的高考加分照顾(详见本报7月13日、14日报道)。其实,像这种假借某种名义谋取高考加分照顾的现象,并非莆田独有,在我省并非个案。

    连日来,本报记者  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加分政策制度设计不太严密,加分标准弹性空间大,从而导致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部分有权出具加分证明的职能部门把关不严,部分家长通过走关系,甚至是权钱交易就能弄来一张如假包换的证明。这样一来,有些家长通过非正常渠道为子女谋得加分照顾,就不足为奇了。

    【漏洞1】部分加分标准执行弹性空间大

    高考加分标准本身是否存有漏洞,让人有机可乘呢?记者针对我省的高考加分标准作了一番细细梳理后发现,有的加分项目比较严密,表述清晰且完整,但有的加分项目在表述上就显得笼统、宽泛,执行时带来弹性空间。

    我省高考加分项目,一般分为学科竞赛获奖类、文艺体育竞赛获奖类、出身类、志愿报考优惠类、其他荣誉类。记者调查发现,容易掺杂水分的往往集中在前三类。

    本报此前报道的莆田两考生,通过走关系取得参加国内大赛证书,但他们家长均表示,孩子只是爱打篮球,并没有专业篮球运动员水平,比赛那天也只是作为替补上场。他们之所以取得加分20分的照顾,正是由于该加分项目表述有些笼统。

    翻开《2005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其中照顾政策中提到,“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即可获得适用全国高校加分20分的照顾。而这一条款,既没有明确表述参加哪一类的国际、国内大赛,也没有规定具体由哪些单位主办才认可,队员也不分主力还是替补。

    这种相对宽泛、表述不严密的条款,就容易让人钻政策的空子,使原来出自奖励体育尖子的目的,被“异化”了。

    而在同样享受加分的艺术类中,标准就显得严密许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含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正式文艺比赛(限声乐、器乐、舞蹈三项),获省级以上(含省级)个人前三名者(报考音乐类专业的不照顾)。”

    另外,在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有的条款执行时可操作性不强。如,适用在闽高校的照顾政策中,其中有一条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确有突出事迹者”,经高招部门审核后可酌情加分。

    “‘思想品德有突出表现’属于精神领域的指标,没有物化的标准来衡量,这给评定执行造成了极大的弹性空间,这样的条款设了还不如不设好。”东南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王锦麒老师如是说。

    【漏洞2】加分证明个别部门大开方便门

    根据加分照顾政策办理程序,考生若想获得高考加分,首先需要一张参赛获奖证书或相应的身份证明。高考前,考生向学校申报加分,由学校初步审验其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之后,高招部门再行审核其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公示无异议,确定加分。

    记者了解到,在加分审核严密的情况下,只要考生出具货真价实的参赛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学校、高招部门就会按政策给予加分。获取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是高考加分系列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而一些考生家长也正是在这一环节中“打主意”。

    本报报道的莆田两高考学生,就是家长在孩子高二阶段,通过关系使之“挤”进参赛队,得到一张能在高考中加20分的获奖证书。

    【见义勇为】

    按加分政策规定,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加分20分;设区市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可获加10分照顾。7月14日,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李建生就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家长打“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主意。他说,2003年,我省出台先进分子或其子女的高考加分照顾政策。政策一出台,就有一名莆田老板跑到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希望捐10万元给基金会,条件是让自己“戴”上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称号。原来,他的孩子当年高考,而他只是个县级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其子女高考无法享受加分。对此,基金会断然拒绝。

    李建生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享受高考加分照顾后,申报这项称号的人就多了。不少人抱着莆田老板那样的想法,想通过种种非正常渠道获取这一称号。就连一些原本自己做了“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事但并不爱张扬的领导干部,因可以让子女高考加分,也重视起来,跑来申报。这给各地评选公正性带来了挑战。他坦言,虽然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为先进分子的评选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但毕竟评选标准弹性大,评选过程不可避免会掺杂其他因素。

    一市民则认为,如果出现“自导自演”先进事迹、把孩子过继给先进分子等“不和谐”行为,从而获取了高考加分,这就严重破坏了高考公正性。

    【省级优秀学生】

    “每年评选省级优秀学生时,名额指标由教育部门下达到各中学,校方全权决定谁获殊荣。”福州某中学一高三老师接受采访时认为,同样两名优秀学生,指标只有一个,校长如何取舍,人情关系或其他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这名老师还说,在一些县城、农村中学,省级优秀学生“名不副实”的情况屡见不鲜。

    【华侨子女】

    与【少数民族】

    此外,“花钱买一个身份,谋取高考加分”成为一些家长和高校招生部门抱怨的现象。省外一高校福建招生负责人说,学校招收到的学生中,有个别戴着“华侨子女”名称的学生“名不副实”,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有的是去境外走一趟,回来就成了华侨子女了。

    一名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也告诉记者,班上有的同学高二还是汉族,到了高三,“摇身一变”就成了少数民族了。

    【对策1】

    部分高校建议取消加分

    “高校并不是特别欢迎高考获得加分的学生,里面掺了不少水分。”记者所采访的几所高校招生办负责人都有这样的心声,并认为高考加分政策应取消,让所有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池志伟是福建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多年来负责该校招生工作,他对高考加分不敢苟同。他说,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而加分政策,无疑使得一小部分获得了某种特权,这对其他考生来说就意味着不公平。

    “无论有如何严密的审核程序,有如何细化的评选标准,只要有加分项目的存在,就会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关系、托门路、制造假材料假证明,通过不法手段谋取能用以高考加分的证明”。池志伟说,高考加分政策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只有“斩断”了“温床”,才能杜绝腐败现象。

    【对策2】

    修改加分标准让社会来听证

    如果加分证明本身有假,想通过高招部门的层层审核,并非易事。然而,目前存在的高考加分造假,更多的是在有权出具证明的源头单位出现了违规行为,面对一纸“货真价实”的证明,就连高招部门也很无奈。

    有家长认为,必须建立各种层面的监控制度,对这些源头单位加强监督。如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他说,像获得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要在媒体上公示,但仍有不少称号、赛事获奖队员没有公示,社会无从监督。

    福州林先生说,现有实行的高考加分照顾项目中,有的是出身类的加分,有的是学科竞赛类获奖的加分,有的是文艺、体育类获奖的加分,名目繁多。有些加分项目设置不合理,如一些出身类的加分,往往是父母作贡献,子女来获益。他建议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听取社会声音,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细化、严格相关的评定标准。

    “高考就是高考,不是评选先进工作者,也不是选拔模范人物,它应该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尺子。”福州康女士认为,加分政策本身没问题,只是有时会在操作中出现漏洞,高考加分政策即使取消不了,加分幅度也不宜过大,最好不要超过5分。

    至于高考加分公示,福州陈先生建议,我省可以学习湖北省的做法,公示加分考生父母的姓名、单位。公示期间,发现考生享受加分投档政策的身份与事实不符的,经核实后取消资格。公示期满后,再发现考生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当年参加普通高校录取资格。

    东南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王锦麒认为,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存在着不太如人意的条款,随着形势的变化,应该及时加以修改。

    他认为,由于高考加分涉及众多考生的利益,不应该是一个部门关起门来制定,而是应该由全社会来讨论,反映老百姓的呼声,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谨防被“集团利益”所利用。他认为,不妨把要修改或增减、删除的条款,提交市民进行听证。

    【对策3】

    高校录取前现场验证加分强项

    如何杜绝此类造假,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胡方平介绍了该校一个好办法:高校在源头上防范。

    去年高招期间,福建农林大学准备在西藏某地市录取定向生。为保证所录取的学生真正是当地人,学校招生部门将准备录取的学生档案,寄回学生所在地的教育部门和高招办,让他们帮助在源头上审核考生的相关情况。胡处长说,结果审核出几个考生并非当地人,而是高考移民生,最后,学校在当地生源中另外录取几名考生。

    对于获得体育高考加分的学生,学校在正式录取前,与考生接触,先验证一下考生获得的证书或奖状。之后,再把考生叫到学校来,就其能获加分的体育长项,现场“比划比划”。如果名不副实,学校将不予录取。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