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接“贺电”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昨日,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同时,有关专家忠告家长与考生,应通过正规途径上学,不能轻信“旁门左道”,以免骗子乘虚而入。
“是谁把学生的详细资料告诉那些招生的人的?这种做法是否允许?”连日来,不断有家长和考生提出质疑。对此,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的侯处长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学校老师是无权泄露考生资料的,如果学生资料是从学校或老师处漏露出去的,学校和老师将受到相应处罚。侯处长表示,他将对此事进行调查。 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想通过非正常途径让孩子上大学、进好学校,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专家提醒,不少骗子借高考招生之机发财,考生和家长要谨防以下四种骗术:
骗术一:伪造录取通知书
去年,长春市民冯先生的女儿高考成绩不佳,没达到所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自称“和该校学生处处长是哥们儿”的李某。李某以疏通关系为由先后从冯先生处拿走2万元钱。不久,李某给冯先生的女儿送来一张该校的“录取通知书”,并称用的是该校的“特招名额”。此后,李某所说的入学日期一变再变,终于引起冯先生的怀疑。冯先生拿着这份“录取通知书”到相关部门查询后才如梦初醒:李某送来的“录取通知书”是伪造的,上面盖的大红印章是私刻的。
骗术二:自称“有门路”骗取“好处费”
王女士的儿子是去年的高考考生,但高考成绩离所报考的学校录取分数线差一点儿。王女士认识了自称“有门路”的钱某。“这事我能办成!不过得打点一下。”钱某拍着胸脯保证。于是,王女士拿出1万元交给钱某做打点费。但此后,该校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到。被王女士催急了,钱某才回话说事情没办成,但“好处费”已经送出去了,没法要回来。警方调查发现,自称认识很多高校领导的钱某实际上是无业人员。
骗术三:打“计划外录取名额”的幌子
一名考生家长举报说,有一家设在某宾馆的招生处,号称掌握多家名牌高校的“计划外录取名额”,只要交8万元钱,就可以通过这些计划外名额进入理想的大学,分数低也不要紧。他们还煞有介事地出示盖有各名校公章的委托招生协议,并表示可与考生签订协议,如果办不成全额退款。这名家长没轻信“花钱就能上名牌”的许诺,几天后,他再次去这个招生处了解情况时,神秘的招生处已经“蒸发”了。
骗术四:谎称高校“自主招生”
一些骗子经常称某某高校有“自主招生”权,即使考生的考分达不到分数线,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可通过“降分”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
据了解,具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都要经过教育部批准,招生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自主招生有一套非常严格、规范的程序,先是中学推荐,由高校建立专家组,从德智体多方面综合考察后,再将名单进行公示。而且,降分录取也都是有相关规定的,根本不存在花钱买名额的可能。(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