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杨先鑫记者黄连茂)离大学新生入学还有10多天,但一些家长和亲朋好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为孩子上大学忙开了。记者调查发现,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手机成为新生青睐的礼品,学前消费“高档化”倾向非常明显。而不少商家迎合这一潮流,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措施。
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手机专卖店和家电商场,发现一些商家纷纷贴出针对大学新生的优惠广告。市区某电器商场声称“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可买到特价手机、数码产品以及电子词典,还可额外得到精美礼品”;德化街头某箱包专卖行也承诺,考生只要凭学生证、录取通知书就可以获得8.5折的优惠,而考上北大或者清华的新生则可免费领取500元的礼包等。
在一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小谢告诉记者,他表妹前几天接到了湖南某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特意去某手机专卖店买了一部价值2500多元的名牌手机送给表妹。据小谢透露,周围的同事和亲友最近忙着给大学新生送礼的还真不少,他的一个同事给考上大学的儿子买手提电脑就花了7000多元,还买了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手机等,花费不少于15000元。
就此现象,泉州师院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傅志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及亲友给大学新生购买一些学习、生活用品,是对孩子高考成绩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多数高校的学生中贫富差距较大,若过分地追求高档消费,难免会在大学新生中形成攀比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孩子勤俭节约。
不少大学新生从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起,便开始收受亲朋好友的礼物;踏入大学校门时,更是手机、数码相机、MP3随身听、笔记本电脑等高档物品样样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