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集美中学张友惠:偷听课的小姑娘想放弃大学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7-7-25 8:52:39 【字体:小 大】

 


  爱心档案

姓名:张友惠

毕业中学:集美中学

高考成绩:543分

第一志愿: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费预计:5000元

或许我不该自私地上大学,父母能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不多,我该早一点学会分担。

台海网7月2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玉燕/文 张向阳/图) 友惠的故事,有点像古时候在私塾门口偷听课的王冕:

  1998年秋天,友惠该上小学四年级了。在集美打工的父亲担心友惠在四川老家没人看管,想让孩子到厦门来寄读。

  开学的日子已过,身边的孩子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了,友惠寄读灌口小学的事父亲却还没搞定。友惠害怕极了,担心自己没有书可以读。

  一种想读书的强烈渴望,让友惠不由自主地背上书包,跟着其他人走进了灌口小学的大门,并跟着一位老师走进了一间陌生的教室。

  友惠悄悄地找了一个后排靠角落的位子坐下。上课时,老师发现了她,奇怪地走过来问:“你是谁,怎么会坐在这里?”周围的同学也转过来奇怪地看她。

  友惠觉得自己很狼狈,很可怜。但是,为了有书读,她小声地和老师说:“我想来寄读”,并倔强地坐着,手紧紧抓着凳子,害怕被人拉出去。

  友惠小鹿般的眼神让老师心软,他收留了友惠。

  几天前,高考录取结果出来了,这个曾经偷听课的小姑娘,如愿地考进了成都中医药大学!

拖垮父母我良心过不去

  考上大学本该是高兴的事,但友惠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她说:“我想放弃大学,否则我会把父母拖垮,我良心过不去!”

  懂事的友惠知道,她如果上学,就成了家里继两个哥哥之后的第三个大学生。兄妹三人的学费,一年将近2万。而在厦门打工的父母,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到1500元。在遥远的四川老家,还有需要赡养的爷爷和奶奶。

  父亲张良顺和母亲邓让芬,是1994年从四川省邻水县来到厦门打工的。

  如今,父母都在集美的一家香厂里干活,晚上做香,白天晒香,每天必须从晚上10点上班到第二天早上7点。炎热的夏季,父母在厂房里忙得满身是汗。熬了一夜后的他们,大热的白天入睡又难,下午还要收拾晒好的香。

  多年的劳累,让友惠的父亲变得苍老,而母亲更是患下了隐疾。前段时间,母亲的病似乎加重了,有时腹部一天五六次地剧烈疼痛。然而,去检查了一次之后,母亲就拒绝再去医院了,原因是母亲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做一次检查。

辛苦打工13年 时时牵挂孩子读书的事

  辛苦打工的13年,张良顺夫妻俩省吃俭用,却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如今,友惠的两个哥哥都是大学生,一个在四川理工学院,一个在齐齐哈尔大学

  友惠虽然是女儿,但每次家长会,父亲都会参加。友惠永远记得初二那年的家长会。那一天,家长会快开始了父亲却迟迟没有来。友惠以为父亲不会来了,后来却看到父亲急急地走来,穿着拖鞋,卷着裤管,满身是汗,手里还拿着一把扳手。原来,厂里的机器忽然坏了,父亲忙着修理走不开。等修完机器后,父亲顾不上喘气就赶过来,竟一时忘了放下扳手。

  友惠说,那一天她感动极了,老师也被感动了。一直以来,父亲对他们学习的这份重视,是她和哥哥认真学习的动力。

高考完就进厂打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友惠从小就很懂事。平日里,父母的辛苦友惠全看在眼里。高考一结束,友惠就说要去找一份工,帮父母赚钱。在老师的介绍下,高考后的第五天,友惠就开始在海沧的一家包装厂打零工。

  在工厂里,友惠做的主要是装袋、缝纽扣、清除衣服上脏物和打杂跑腿的琐事。活虽然不是很累,但上班时间特别长,上午要从7:50忙到11:50,下午上班时间是1:30到5:30,晚上还要从6:00加班到8:00。大热的天,友惠觉得厂里食堂比较贵,每天顶着烈日出去找便宜的快餐。

  虽然辛苦,但每个月750元的工资让友惠很高兴,她说没想到自己打工拿的钱比父母一个人的工资还高。能为父母减轻一点压力,她就是再苦也乐意。

我该早一点学会分担

  如今,终于考上大学了,但看到如此高昂的学费,友惠犹豫了。友惠知道,单凭父母打工的钱,要解决他们兄妹三人的学费是不可能的。

  去年,大哥和二哥双双考上了大学。万余元的学费,累苦了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打工,平时要安排生活、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还要寄一点回去给家中的老人。为了让两个哥哥上大学,去年父亲拿出了十几年的积蓄,还几百几百地向工友们借钱,却还是凑不足学费。后来幸好有好心的老板帮忙,才让哥哥们顺利上了大学。

  如今,两个哥哥的助学贷款申请很久了,但还是没有得到银行方面的明确答复。万一申请不到的话,一下子要交三个人的学费,父母哪里受得了。

  看着这几天父母着急的模样,友惠说,或许我不该自私地上大学,父母能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不多,我该早一点学会分担。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