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档案
姓名:李春填
毕业中学:同安一中
高考成绩:572分(理科)
第一志愿:福州大学
学费预计:6000元
等我赚钱了,一定要先把房顶修好,不用再半夜被雨淋醒,也不用再害怕春夏两季。
台海网7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实习生 黄晓芳/文 陈巧思/图) 中午,翔安的一个建筑工地上。
毒辣辣的太阳烤得沙地噼啪作响,硬汉们喘着粗气,被酷热逼到了树阴下。一个中年女子却仍然挑着沙石担子,在烈日下吃力地前行……
她就是李春填的母亲。今年高考,李春填如愿考上了福州大学,沉重的学费负担,压得这个坚强而瘦弱的母亲直不起腰来。
实际上,让她直不起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费。春填的老奶奶体弱多病,一个叔叔严重残疾,春填和妹妹都在读书。要养活这5口之家,对一个女人来说,绝非易事。
因此,她选择了来钱快的重体力活,每天做10多小时的搬运工,可以拿到三四十块钱。
避漏雨,奶奶睡进厨房
李春填的家在同安五显店仔村一间破屋里。严重漏雨是这间屋最大的特点。
李春填说,小学开始,他的耳朵就变得很“尖”,只要听到屋外有了雨声,就赶紧奔天井拿了脸盆、水桶、瓢盆之类的,放到各个房间会漏雨的地方。随着雨越下越大,屋子里叮叮咚咚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春填就伏在一张矮小的桌子上写作业。累了,抬头数数雨滴。
没过几年,家里所有的锅碗瓢盆都不够用了。特别遇上台风大雨天气,屋里也稀里哗啦地下得厉害。春填赶紧扯了好几块大塑料膜,铺在床顶上。先铺好奶奶、妈妈的床,再铺自己的。有时雨来得急,等铺到自己的床,已经成湿漉漉的一片。
这两年,塑料膜也不顶用了。薄薄的膜,已经承受不了雨水的重量。有时,半夜突然下起雨,全家常常被雨淋醒。
母亲只好把床尽量摆在比较不会漏的位置。母亲那个房间原来摆了两张床,奶奶睡一张,母亲和妹妹睡一张。现在,两张是放不下了,只好将奶奶的床移到厨房的角落。这个位置不漏雨。母亲说,老人家关节炎厉害,不能再淋着雨,受湿气。
其实,母亲很早就请人来看过,把房顶翻修一遍就可以彻底解决漏雨问题。可是,几千元的翻修费用,让母亲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再忍忍吧”,母亲说。
卖了一车萝卜,一分没赚到
在母亲眼里,春填“从小就很懂事,长那么大,从来没骂过他”。小学开始,春填和妹妹就帮母亲干农活。近百斤的化肥,兄妹俩一起搬到地里。回到家,小手抖得厉害,连笔都拿不稳了。
在春填眼里,41岁的母亲“很不容易”。9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从那以后,父亲失去了消息,再没和家里联系过。养活体弱多病的奶奶、残疾的叔叔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生活的重担通通落在母亲肩上。
家里有两亩薄地,种了些花生、蔬菜。可春填常和母亲蹲在田边,为这几亩地发愁。菜卖得实在太便宜了,连成本都收不回。蒲瓜一斤才卖8分,白萝卜就更便宜了,运了一车五六千斤到市场,只卖了110元,付了车费60元、工人费用50元,一分都没剩下。
为了养活家里的5口人,瘦弱的母亲干起男人的体力活。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先把田里的农活打点完,天亮时,母亲就到邻近的工地当搬运工,搬砖块沙石。每天做十几个小时,赚三四十元。即便是这样的活,也不是天天有的,母亲只好到更远一些的工地找活干。最远的,母亲到过翔安琼头,坐摩托车来回也得花上两小时。
几毛钱饭浇上菜汁就是一餐
全家人都知道母亲的辛苦,却无能为力。
中学时,一放假,春填就想着找份工,替母亲分担一些压力。可许多工厂都不招临时工,要不就嫌他身子骨单薄。春填只好尽量省吃俭用,每周40元的生活费,他还能省下10元。到食堂,打几毛钱饭,浇上菜汁,有时这样就是一餐。小时候,春填都穿亲戚朋友送的旧衣服,上中学“更不用买了”,平时都穿校服。叔叔实在看得心疼,过年叫他去买件衣服,他怎么也不肯去。
高考一结束,春填就去打工,做推销员。没做多久,他感觉走路有些困难,腰腿疼得厉害,去医院一看,是淋巴结发炎。打工的计划只好中断。
如今,春填已被福州大学录取。只是,学费该怎么办呢?妹妹很快就初三,两个孩子的学费,让母亲喘口气的空闲都没了。“我想好了,自己半工半读也要把大学读完。等妹妹考大学,我已经毕业可以赚钱了。”这个19岁男生,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顿而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