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将于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妇会上提出来的。然而直到今天,社会上仍有很多人对此知之不多。为什么?因为缺少可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贯彻执行有难度。男女平等,不能光有空洞概念,必须要有量化指标,要有一系列具体措施,特别是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法的出台加快了这一进程。
男女不平等这一词的表现方式有若干个细微触角,它不知不觉渗透到社会的每个细胞单位中,也许个体和女性群体的大部分除了接受这一社会现实外,很少能发出几声呐喊,即便有,那也是铁皮屋子里的闷响。根本上不能改变处在铁皮屋里的现实。这个世界说穿了还是男人的世界。立法,基本上是属于对全天下人宣告女性权利的告知和约束手段。游戏的潜规则早该改一改了。
男女不平等 北大高招涉嫌性别歧视
接受高等教育的男生比例从整体上来说,仍然高于女生
2005年高考录取已经结束,新生正陆续前往高校报到。文艳(化名)没有盼来她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文艳是北京二中一名优秀的应届高三毕业生,文艳是女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她满怀信心地报考了北大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文艳的高考总成绩是592分,属于高分,但文艳还是与北大无缘,后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
而和文艳同班的一名男生虽然成绩比文艳低两分(590分),却被北大录取了。
事后她才知道北大在今年的小语种招生过程中,男女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男生为:文科590分,理科619分;女生为:文科598分,理科636分;文理科女生分数线分别比男生高出8分和17分。
文艳的母亲陈女士说:“这是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如果提前知道的话,我肯定不让女儿报考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