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进入新课程实验改革行列,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区也逐年增加。2007年4省区新课程标准政治科试题,既继承了历年大纲版教材高考试题的优点,又有新课程标准改革试点的特点。其命题立意突出基础、能力、社会热点,突出基本能力考查,突出地方政治、经济重大事件考查。命题选材突出灵活多变性和选择性。综观这些试题,研究其高考命题特点,有利于指导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复习。
多种形式的备考让考生们忙里偷闲轻松一下。 记者 张学军 摄
命题立意指向---基础、能力、社会热点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2007年4省区高考政治科命题突出了学科的主干知识,依据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原理设计的试题比重较大。广东省的文科基础测试卷与山东省的基本能力测试卷几乎都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其考试难度系数均在0.7以上,其他类试卷无论是政治单科卷,还是文科综合卷都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广东政治单科卷中第8题考查了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山东省文科综合卷中第19题考查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海南省政治单科卷中第7题考查了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宁夏文科综合卷中的第13题考查了活期储蓄的特点。
[启示]上述高考命题的这一特点启示我们,在今年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础知识及每个考点要有全面的把握,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对考点知识丢三落四,只有认真落实好每一个高考知识点,才能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注重基本能力考查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考查知识是为考查能力服务的。新课程政治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要求考生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对问题思考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如宁夏文科综合卷中第16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海南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10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山东省文科综合卷中的第21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广东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38、39题均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启示]既然高考命题重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那么,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大力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知识的贯通、领悟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对知识进行积累与巩固,发挥创造性思维,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注重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考查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那些影响社会全局、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党和政府致力解决的问题。包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社会问题,甚至也包括公众普遍关注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热门话题等。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高考政治命题的趋势。如广东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1至7题都是考查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山东文科综合卷中的第19题考查了我国《物权法》的通过,第28题考查了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海南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4题考查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12题考查了朝鲜核问题的谈判与解决,第28题考查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宁夏文科综合卷中的第19题考查了中国举办“俄罗斯年”,第39题考查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及经济原因等。这些试题涉及的热点问题都是我国当前和国际社会中的重大事件或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
[启示]针对我国当前高考政治命题不回避热点、焦点问题的这一特点,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就应该从现实热点中筛选有价值的、可考查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分析,确定重点应把握的内容,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突出地方政治、经济重大事件考查
近年来,各省市自主命题趋势加强,而各地命题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本地地方特色,将本地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及其他事件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认识评价能力。如宁夏文科综合卷考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省区办大文化”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与哲学知识;广东省政治单科卷考查了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所体现的经济生活知识;山东省文科综合卷考查了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状况所体现的经济生活知识,以及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见》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知识等等。这些试题都是命题者有意突出地方特色的表现。
[启示]上述这一命题特点对自主命题省市的考生的重要启示是:应不断关心本地政治、经济及生活中的大事,了解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概况,认真筛选本地有可能涉及的政治命题信息,研究本地时事与教材知识可能出现的结合点及命题的切入点,全方位地复习准备,在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取得理想的成绩。
命题选材突出---灵活多变性和选择性
突出诗歌、寓言、典故题考查
为适应现代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高考政治试题运用了大量的诗歌、寓言、典故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特别是选择题部分,几乎每套试卷都有不少这样的题目。这种题型克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缺陷,突出了高考选择性功能,命题形式灵活多变,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较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特点。如广东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26题、山东省基本能力测试卷中的第33题和第46题都是以诗歌作为命题材料,以考查哲学或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广东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34题是通过寓言考查了相关的哲学知识;宁夏文科综合卷中的第23题、海南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16题都是通过相关的历史典故考查了哲学或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启示]对于诗歌、寓言、典故材料的题型,要认真领会试题的命题意图,弄懂诗歌、寓言、典故材料本身的含义,并联系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同时,还要认真审清题意,也可以通过比较选项之间的细微区别来判断。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总结、归纳解答这类试题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领悟能力。
突出名言、警句、成语、俗语题考查
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浩如烟海,以此作为命题的材料取之不尽,而这类试题命题灵活,形式多样,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地区的高考政治试题中,也有大量此类题目。如广东政治单科卷中的第19、20、23、25题,广东省文科基础卷中的第15、16题,山东省文科综合卷中的第23题等都是通过名言、警句考查了有关的哲学知识和文化生活知识;而广东省文科基础能力卷中的第18、19题,海南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13、14题都是通过成语或俗语考查了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启示]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正确领会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的含义及常用的比喻意义,通过这些精辟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思考它所体现的知识内涵。这类试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多,题干要求并不复杂,做题时,要重点思考知识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通过综合分析各选项内容,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突出图表题考查
图表题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4省区的各类政治试卷几乎都采用了这一形式。一般来说,图表题主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以学科间综合题为主。如广东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9题通过图表考查了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27题通过表格考查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涉及的经济生活知识,第41题通过图表综合考查了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山东省文科综合卷中的第14题通过人民币图案考查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第17题通过图片考查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海南省政治单科卷中的第24题通过图表考查了物价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宁夏文科综合卷中的第39题通过表格比较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考查了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启示]图表型题目往往设问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思维转换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多角度分析同一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善于阅读图表,审清题目所设问的指向性,提炼有用信息,特别是看清图表中的标题、图表中数据变化特点及注解内容。其次,全面把握题目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知识,再依据设问要求将知识与图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分析与归纳,这样才符合高考答题要求。(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胡承臣 王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