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4日讯 (海峡导报学堂记者 沈晓丽/文 张向阳/图)近日,备受各界瞩目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炉”。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考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各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保持稳定,仅在细微的方面进行了调整。我们邀请厦门一中的几位名师针对这些调整做了解读,并对考生第二轮复习提出了建议。

【语文】戴松宣(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考纲解读:总体对考生影响不大
今年全国语文考试大纲做了四处调整。一是删除语言知识和表达“识记”项中的“常用”;二是“表达应用”项第⑥点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加入“准确、鲜明、生动”,并调为第⑦点;三是文学常识“识记”中的第①②点“中国”与“外国”合为一点;四是写作中“书写规范”加星号,并作注为“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
另一变化是,“表达应用”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强调语言文字的表现技艺。也就是说,除了交际的实用功能外,语言表达还要重视语言的色彩和效果。近两年,各省高考在语言应用表达题方面已渐趋综合性,语言的色彩和效果在表达的评定上也有较明确的等级,因此这一变化对考试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复习建议:文学名著要通读原著
语文主要是两大块,阅读和写作。阅读主要由4类阅读组成,分别为社科科技文、古诗文、现代文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这4大类阅读题材在考试上都是从两个内容着手,一是文章内容分析,二是思想观点的理解。不管是哪一类,最终都取决于最基本的语言的理解。落实到比较具体的,比如对文章重点语句、词语的分析训练,然后再辅助一些文学、文化、生活的常识以及生活体悟,以便语义理解上的到位。
有些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模糊、表达不清,根本原因在语言的理解上而不是思想内容的把握。在教学训练当应多往这方面思考。
文学名著力求通读原著,不能以题目训练或读纲要代替原著阅读。只读纲要,考试时情节叙述不到位,只能靠猜靠套,而这也不是文学名著阅读考查的原意。个人认为,去年文学名著考查大多为情节复述,显得单一。今年的文学名著考查题目可能会略微变化,避免单一的情节复述。
写作与个人的生活体验、语言功底很有关系。让学生写高深的题目不太可能,作文题目总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跟学生有关系的内容其实不多,不外乎三块,一是个人生活体验,二是社会热点问题,三是读书学习。文章要出彩,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写作文,应能就作文题,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生活体悟来写,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深度、有亮点,因此,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阅读中要多体会、多思考。
高考复习最后阶段写作更要多看多思多练。作文不写会生疏。即便时间再紧,也要花点时间静下心来“胡思乱想”,胡乱涂鸦,保养自己写作的感觉。

【数学】 邱春来(厦门一中高三数学老师)
考纲解读 比省单科质检略难
今年数学的高考考纲与2007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
1、对运算能力要求有所降低,将“数据处理”和“运算求解”合二为一,降低运算的复杂性。
2、对创新意识有更高要求。新课改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创新意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1)以高等数学中的一些知识或新定义的形式为背景设置创新题,但不必用太难太深的知识求解,解题最终所用知识与方法还是属于中学所学的范畴,即起点高,落点低;2)题目、题型和设问形式可能有所创新,可能表现为:题目情景的创设、条件的呈现方式、设问的角度改变等题目的外在形式。解题方法可能有所创新,比如说用导数的方法去解圆锥曲线;3)一些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和融合。
但总体看来,由于今年是“旧高考”的最后一届,估计会平稳过渡,与去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试卷难度上,估计今年比去年高考有所降低,比今年的省单科质检略难一点。

汤锦德(厦门一中高三数学老师)
复习建议 常考必考点全面过关
1、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出主干。对典型问题、典型解法等高考常考题要重点突出,要舍得花时间去练习,力争全面过关高考常考点、必考点。要注意回归课本。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 “影子”,不少高考题是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要对着课本目录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2、注意解题过程的变式与感悟。善于联系、比较,如图形与数式的变化,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等,以例及类,触类旁通。还要注意反思:一是反思错误,对解题过程进行检查与检验,纠正明显的、不合常理的错误。二是反思解题心得,通过做题,复习、巩固了哪些知识点;反思解题方法,做完题后研究能否发现更简洁的方法,并寻找各解题方法间的内在联系。
3、提高应试能力、技巧。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要敢于舍弃“难题”,强化“基础题、常考题”;中等生复习重点是“中档题”和“知识缺漏”题,尤其要侧重对错题的反思和归纳来完善知识体系;好生要追求“解题的完善性”,对综合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书面表达方式,抓住关键字、词及数量关系,并加上标记。每次省、市质检后,要吃透评分标准,弄清哪些是关键步骤,哪些是得分点、易漏点,哪些必须详写,哪些可以略写,力争减少无谓的失分。

【物理】 黄垅水(厦门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考纲解读 “生态”要求去年就有
今年的物理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实质性变化。新大纲加强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社会意识及科学素养的导向,更加注意转变以知识为本的理念,强化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有媒体上说今年高考物理在能力要求中增加了 “生态”二字,试题会关注民生和环保问题。其实这个要求,2007年的考纲就有了。
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其实,学生们不要被 “生态”二字吓倒,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这些题目上,因为 “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考查的还是那些物理知识、物理模型,只是套上新的背景而已。
复习建议 抓重点找共性总结方法
一、抓重点,如:运动和力、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等。这些知识一方面要通过阅读课本和复习材料,反复理解领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做题,深化理解和掌握,吃透主干知识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并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再返回阅读、思考,一旦领悟,豁然开朗。
二、横向复习,挖掘物理知识间的联系。第一轮是纵向复习,以章节顺序为主,目前第二轮以横向复习为主,也就是把同类知识点从各章中提炼出来,进行归类、比较、总结,并通过搜集组织归类练习、专题练习,有针对性地做题。
三、整理知识,总结方法,融会贯通。通过纵向和横向复习,找出同类型物理题的共性,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技巧。联系生活实际的题,则要善于从题目背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来,比如说嫦娥工程,其实就是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在解题训练中,第一轮主要以知识理解为主,打好基础;第二轮主要是新背景下的解题训练,以新题为主,注重能力训练,新题则可以从前些年各省市的模拟题中挑一些来做。

【英语】 杨君坦 (厦门一中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厦门市杰出教师)
考纲解读 阅读难度将有所提高
今年英语考纲的最大变化是词汇量增加了240多个。增加词汇量实际上是对较难的词汇增加了要求。由于词汇量的增加,阅读量和阅读的难度将有一定的提高。比如说,过去一些阅读单词有附中文注释,这部分现在可能就取消了。由于词汇量的增加,命题的灵活性可能会更大。
另一变化是,以往都提“写作”,今年变成 “写作要求”。写作比较泛,而写作要求则相对具体,估计是要按照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写作文。
个人认为,今年是旧高考的最后一届,高考英语不会有太大变化,将保持平稳过渡。
复习建议 注意提高英译汉能力
再抓基础。一些简单的词汇,要知道它的拓展意思,懂得灵活应用。此外还要提高英译汉能力,很多学生阅读看不懂,主要是英译汉的能力比较弱。
拿英译汉来说,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一些句子该怎么译,阅读中碰到的一些难句该怎么译,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所加强。提高英译汉能力能增加阅读速度,避免在考试中因时间来不及而失分。
提高英译汉能力在于多看、多读和多练。找一些与课本难度相当或略高的文章来看,重视对历年来高考阅读文章的使用,不用刻意去做太难的题目。
写作时要注意英语句型、时态和人称的正确使用。此外,要注意英语习惯的表达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增加表达难度,比如用分词、重句和倒装句等相对复杂的书面表达方式,但一篇文章不宜用太多,两三句就好。
平时多阅读一些范文,碰到好句要有所摘抄并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