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数学 (6月7日15:00-17:00)
区别难易 一次成功
1、通览全卷,区别难易。拿到数学试卷后,看看哪些是基础题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哪些是中档题 (画图题、计算题、证明题、讨论题),哪些是压轴题(单科或多科的综合题,往往放在最后一题),分出难易和类型,按照先易后难(命题一般按序号从易到难编排)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进行解答。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先放下(别忘了做上记号),把解答顺利的题目都做完,再回来把留下的疑难逐个解决。
2、沉着应战,果断抉择。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题目貌似异常,其实都出自原本。要冷静回想它与平时见过的题目、书中的知识有哪些关联。切忌对题发呆不敢下手,有时动笔做一做或者画个图分析,也就做出来了。
如果不会的题目较多,也不要急噪,这种情况也许是试题偏难,这时要尽可能解答一步是一步,不放过多得一分的机会。对待几个难题,要先击破哪一个需果断抉择:一要看题目编排顺序判断它的难易;二要看题目的分数比例;三要发挥自己平时学习的优势,看对哪部分知识解答能力强,这样来推断解答的可能性。千万不能手足无措,这题做几笔,那题做几笔,铃声一响所获甚少。
3、科学审题,灵活计算。审题首先要注意力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力争眼到、心到、手到。审题时,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同时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探求解题途径。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如有道计算题,若直接展开,太繁了;若化为三角式,也有一定的运算量;若能灵活运用单位根知识,则可得到简捷的解法。
4、过程清晰,稳中求快。关于这个问题,应注意“五要”。
一要书写清晰。数学解题,无论是列式、运算,还是推理、作图都要有充足的理由,步步要有依据。因此,解题过程要清晰,表达合理,运用数学符号恰当,格式规范。
二要一次成功。要提高第一次解题的成功率,不要以为反正还得检查而粗枝大叶。即使查出错误再去纠正,在时间上也是不合算的。
三要提高解题速度。一些考生数学考试常常感到时间不够,这和解题速度有关。数学考试,要求在解答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包括书写速度、画图速度、表达简明确切、解法简捷等)。
例如,画圆台内切球的轴截面图,可先画一个圆,再画一个与圆相切的等腰梯形即可。若先画梯形再画圆,就不容易画好。又如有些式子或运算的书写花费时间多,则可用 “原式”、“右边”、“tan(左端)”、“分子变形为”、“由①得”、“故原不等式成立”、“将①代入②化简整理得”、“同理可得”等语句代替,节省不必要的书写时间。
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使用的方法是:
①卷面上不求写解答过程的题,把过程在草稿上演算,标上题号,以便检查时用。不必工整书写,只要自己认识即可。
②卷面要求写解答过程的题目,如果思路很清楚就直接写在卷面上,不必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又抄写在卷面上。
③疑难和未解答完整的问题,写在草稿纸上,思考过程要画上特殊记号,以便引起注意。进行再次考虑看到醒目的符号,就能继续想下去,或否定原来的思考,另辟蹊径。这样做可避免思维中断,也避免重复考虑。
五要重视两类题型。一类是大题中的各个小问题一个串着一个,前面的问题往往为后面问题的提出或解答起铺垫或暗示作用的“串联题型”;一类是从基本相同的题设条件,去探求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并联题型”。
解“串联题型”,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否则前面错了,后面即使方法对了,也得分甚少,在考试时解题还要机智,有时确实前面问题不会做,但可利用前题结论解后面的问题,得到后面问题的分数。
解 “并联题型”,则可“各个击破”,一般按小题题序解答,但不受题序限制。
5、注意检查,减少失误。检查,是作为考试的一种补救方法,在数学考试中尤为重要。应注意检查是否有概念错误、运算错误、论证错误和解题思路的选择是否恰当等。检查的方法有:还原检查、代入检查、对比检查、图形检查、条件检查等。
特别提醒
(1)树立正确心态。经过一天考试,考生难免会受到前面两科考试情况的影响,特别是考完数学后。这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至关重要。无论前面考得如何,这时沾沾自喜或自暴自弃都为时过早,因为重头戏还在后头,要知道接下来的是300分的综合科和150分的英语科。“胜不骄、败不馁”,把自己的心态调到最佳状态,以适应后面两科的考试才是明智之举。
(2)适当放松调整。考完两科后,应当适当放松调整。当然,调整以轻松、平静、短时为宜。比如,听一会儿音乐,到附近熟悉处散散步,看一些有趣的漫画,好好洗个澡,轻唱一些抒情的歌,对着家里的墙壁打打乒乓球等。
(3)迎战后面两科。次日第一科考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肯定要做些相关的准备,特别是下午英语科有考听力,要再次做些准备,提高灵敏度,按老师的要求把英语过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