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亮点多 新意足
点评教师:柯勇(福州三中地理高级教师)
好题不断、新题迭出,是文科综合中地理试题的特点。亮点多,活!既体现了时代性,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反映了能力。
从第1、2题开始新意就不断出现,如果基础扎实选择项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出来;第3、4题是资料题,内容是深圳人口构成的变化,不死板,很鲜活;第5、6、7题有地图,“北纬图”也同样新颖,反映的却是考生熟悉的“老东西”,考产业重心转移,只要知道三个产业经济重心的转移,模糊的图像也就有了清晰的答案了;第8、9、10、11这组题是能力题,虽是能力,但也是递进式的,体现了选拔性。第11题,难点就是相对抽象,要求考生能够总结归纳,无非是变了个花样来考,只要会画图,会把经线和晨昏线的交叉点找到,就能够得到答案,但多数学生想不到这样的解题思路,估计这题的得分率会极低。
从大题看,第36题相当学生第1小题能拿到满分,但第2题要拿满分就不容易了,第3小题“分析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更要求相当高的能力。每个题目都不是一棍子打死,有梯度,有区分,这才是一份好的试卷。第39题第1小题也是好题,既需要用地理又要有历史知识,第3小题更是要求有一定的生物学的常识基础。
本次试卷所提供的地图都是平面图,如果考生能够在心里形成立体图,就比较好完成试题。图不多,难的是考心中的图,比如第39题第1小题考“伊犁河谷”,只需要考生把等高线套用进去分析就不难。
从整份试卷看,难度比去年高考地理科还略难一点。考的不见得是热点,但却足够新、足够活,死记硬背在这里没有市场。另外,自然地理相对来说比重过大了一点,但也只有自然地理才能体现出地理学科的能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