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评点老师:黄垅水(厦门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通阅试卷之后,两道实验题成了黄老师论述的重点。)
两道题里都是课本上有的实验,属于“旧”实验;但两道题中的实验又都以新面孔出现,算是“新”实验。总的来说,这都是新的旧实验,是从传统题目中改造而来的,既符合大纲要求,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较高。
其中第一道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实验工具由“纸带”换成了“连接体”。这个实验来自课本,源于基本实验,但采用了全新的实验装置——这等于给了一个新方向,需要考生自己开辟新路,才能走回原来的目的地。他说,这样的试题在往年的高考中从来不曾出现过,考生并不熟悉,做题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道题的难度还不止于此:第二小题考了关于“误差分析”的内容,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很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和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第二道实验题更有玄机。题目看起来是一道题,但其实考了“电表改装”和“测电动势”两个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内容。一题接一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今年高考的物理题题意明确,陷阱不多。尤其是知识点的考查分布,更加倾向于作为物理学基础的力学——12道题中仅力学题就占去了6道,就连热学的1道题中也包含了偏向力学的计算。
基础考得不少,然而考高分还是不容易。题目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差不多,都需要花费一番工夫,在计算题上尤为明显。
去年读题困难给考生带来障碍,今年虽然题意明确,考生很容易在读题后找到清晰的思路,迅速下手,但要计算出最后的结果,并不容易。这是在考查考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本报记者 邵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