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知识覆盖面大 但难度不大
评点老师:苏赛娥(厦门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虽然题目的整体难度较去年略高,但苏老师却一直在惊叹选择题。她说,今年的选择题简单得有点出人意料。)
选择题一共8道,可以说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但难度不大,考得很基本。只有最后一道选择题出现了“意外情况”——选项中出现了“铅离子”的身影。平时铅离子虽然也是大纲的考查范围,但平时在题目中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但由于题目的难度本身不大,所以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实验题在稳定中有创新,学生可能因为“M”这个元素,在这道题上卡壳。
往年的实验题,给出的往往是具体的物质,但这次只给出了“MZ”这种化合物,并且题目只要求推断“Z”这种元素。但题目第三小题又要求,写出与化合物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第三小题的化学方程式并没有要求写出元素“M”具体是什么,可用字母M直接代替。但很多学生出于谨慎,或者惯性思维的缘故,可能会花时间在推断元素“M”上。
“M”的推断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耗费的时间可能不会短,从而可能造成卡壳并影响后面的答题。
今年的化学题还有一个变化,往年固定的元素周期表推断,今年换成了氧化还原的计算题。题型比较新,考了化学方程式和计算,综合考查了基础概念、理论和计算。出人意料的是,这道题还要求考生将整个计算的过程全都写下来,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需要写过程的计算题,已经有好几年高考试题没出现了——这道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突然出现,对学生而言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除了这些变化,化学试题基本延续了往年的风格,注重能力考查,区分度较好,同时还体现了理论与生产实际、环境保护相结合。(本报记者 邵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