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考生身心大为放松。(培煌 小阳摄)

高考结束,收拾生活用品准备回家。(林劲峰 摄)

高考结束,考生们兴高采烈比了个胜利的姿势。(陈晓东 摄)
同一个心愿 不一样表情
本报讯(记者陈淑华 廖培煌 实习生陈小阳)场内考学生,场外“烤”家长。连续两天来,本社设在泉州一中、五中、七中的高考服务点成为陪考家长们最欢迎的歇脚处,在为家长们提供服务时,记者也目睹了这些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一心愿的家长们不同的陪考表情。
贴心老爸:用加餐表达心情
两天来,每次距离考试结束30分钟左右时,皮肤黝黑的桂先生都会拎着一袋饭菜出现在本社设在泉州一中的高考服务点里。6日至8日,他变换着菜样,为寄宿的儿子连续加餐5顿。
桂先生是霞浦人。儿子今年是第二次参加高考。他怎么也放心不下,丢下正收成的海带,跑来泉州陪考。“7日的午餐、晚餐都是肉丸汤,菜是一只打包的姜母鸭和一盒炒虾。今日中午是排骨汤,炒了一盘番茄。”他笑着告诉记者,“这些菜是自家做的,有霞浦老家的口味,儿子会更习惯些。”怕饭菜变冷,桂先生每次都估算着时间做菜。在距离考试结束仅四五十分钟时,才拎着热菜从市区圣墓打摩的赶到泉州一中,然后在静静地坐在本社服务点里等候儿子。
冷静父亲:晚报服务点等你
“不急,我跟儿子说了,来晚报社服务点找我。”数量不多的陪考家长,有不少表现得十分冷静,比如市区的老陈。儿子在考场内挥汗拼搏时,他笑眯眯地来到本社高考服务点内,慢慢翻阅着报纸,偶尔喝一口戴云山牌矿泉水。即使考试时间结束了,考生们陆续步出考场了,他也是笑眯眯地坐着,“儿子会来贵社的服务点找我。”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家长也笑了:“哈哈,这两天来,我也和儿子约好在这里碰面的。”
揪心老妈:儿子考试她煎熬
直到昨日下午,来自泉港的郑女士才坐在本社的服务点里,与家长们谈笑风生。
她的儿子今年17岁,读小学时曾经直接从四年级跳到六年级就读。“12年的寒窗苦读,命运就系在这两天的考试上。”考试前,儿子对她说。这句话让郑女士感到揪心。7日上午,儿子参加第一科的考试时,郑女士站在本社服务点旁边,嘴唇煞白。她事后承认:“全身都在颤抖。”
两天的考试结束了,看着笑意盈盈的儿子,郑女士终于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