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学:同安一中李晓婷父亲不在了我会更坚强 |
|
来源:海峡导报 2008-7-25 8:22:15 【字体:小 大】 |
父亲车祸醒来后,再也认不出自己最最疼爱的女儿。一年后,成了植物人的父亲撒手人寰。而每当母亲想起父亲悄然落泪时,懂事的晓婷总静静地搂住母亲并安慰道——— 爱心档案 姓名:李晓婷 毕业中学:同安一中 高考成绩:509分(理工) 第一志愿:福建农林大学 学费预计:5000元 一场车祸幸福化为碎片 同安五显镇后垄村,农村常见的二层楼式建筑,干净整洁。这里,晓婷和弟弟曾在父母的照顾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学习。 2003年的合影照,晓婷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照片里,爸爸慈爱地笑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再。只有当年父亲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房子,仍屹立如旧,为母亲和晓婷姐弟俩遮风挡雨。 要是没有那一场车祸该多好!晓婷不止一次这样想着。然而,车祸来得那么突然,一下子把他们原有的幸福打成了碎片——— 那是2006年4月的一个周末。习惯早起的父亲,仍旧五点多骑着摩托车出门干活。父亲一如既往地开着摩托车,忽然一辆大车飞快地朝着父亲直冲过来。急剧的刹车声,大车司机睡意全消,而晓婷的父亲则倒在血泊中。变形的摩托车静止在路边。一切触目惊心…… 醒来后父亲成了植物人 大约过了两个月,有一天,父亲终于睁开了眼。然而,巨大的喜悦如昙花一现,马上沉入黑暗。 父亲虽睁开了眼,但是一脸呆滞。晓婷和弟弟急切地唤着父亲,却得不到一丝回答和反映。医生鉴定的结果是:父亲成了植物人。 从同民医院到第三医院,父亲手术之后在护理病房里待了数月,却仍无法缓和脸上呆滞的神情。半年多过去了,赔偿金和借来的钱将近三十万元都花完了。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接父亲回家。 父亲走后 母亲添了许多白发 父亲回家后度过的半年多时间,是晓婷与父亲相处的最后幸福时光。 虽然父亲早已认不出他最最疼爱的女儿,但每次晓婷回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去陪父亲聊天。她喃喃自语地告诉父亲,她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情况;她还告诉父亲,弟弟有多么的懂事。有时,她也会心疼地告诉父亲,这段时间来,母亲又要照顾他又要打工赚钱,瘦了不少…… 然而,不管女儿再怎么挽留,父亲李永表最终还是走了。父亲走的那一天是2007年5月30日,晓婷说她永远记得这一天。那一年,父亲才41岁。 父亲走后,母亲更沉默更忙了,头上的白发也渐渐地多了。烈日炎炎的夏天,母亲一般五点左右就起床了。五点半,母亲准时推着自行车出门,到田里帮人家摘菜、采豆,要一直忙到中午12点才能休息,以此换取20元的报酬。运气好的话,每天都有活,一个月600元收入。运气不好的话,干几天就得歇着等活。 舍不得坐车 走两个小时路回家 每次开学,母亲往往要硬着头皮四处找亲戚筹孩子的学费。这一切,懂事的孩子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平日里,晓婷能省则省。早上一个馒头5毛钱,晚餐两个馒头1块钱,中午吃一顿饭,这是晓婷在学校里为自己安排的一日三餐。一个月下来,有时妈妈给的100元晓婷都舍不得花完。 如今,当其他孩子彻底放松时,晓婷并没有让自己放松。在同学的介绍下,她找了份在同安的家教。 傍晚六点多,晓婷错过了从同安回村里的公交车。坐摩的回去的话,得10元,懂事的女孩心里舍不得。犹豫了一下,晓婷决定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回家。 迈着疲惫的步子,晓婷慢慢地走着,想起了曾经那样慈爱的父亲,想起了辛劳的母亲,想起了她不知能否上得起的大学……泪眼一片模糊。 导报记者 李玉燕 实习生 杨雪琴 林娟娟/文 陈巧思/图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