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练习题恐将推倒重来
昨天我市研讨对策,普遍认为,克服旧教材的惯性,教师要重新适应,学生应该没问题
9月新学年开始,高三学生即将全面展开迎接新高考的复习。昨日,厦门市高中新课程专题及新高考备考策略研讨会在厦门六中举行,各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市教科院专家和各校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主任等齐齐聚首,研讨应对新高考的策略。
针对新高考,市教育局基教处、市教科院编写了《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昨天的会上,与会人员对《意见》进行深入讨论。
【出题的困惑】
福州出题,厦门会吃亏?
与会专家、教师认为,新高考方案有些“雾里看花”,几个关键的问题都没有说清楚,而考试说明至今未出炉,这使老师们在展开复习时,难免困惑。
新高考方案与旧高考相比,有几个方面尤其引人关注。一是文理综可能由福建省自行命题,二是会出现选做题。
这几年我省的文理综采用全国通用卷,大家普遍认为难度大,“考得快倒下了”。但是,老师们认为,全国通用卷的命题是真正考能力,所出的题目,教材中是找不到的,靠死记硬背根本做不出来,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出题老师考虑的是:我要选出上北大、清华的人才,你达不到这个水平,你就被考倒了。
反过来,如果是福建自行命题,老师们认为,由于出题力量不够,不一定会出到如此灵活的题目,有可能还是“应试”的成分居多。同时,福建省自行出题,乡土特色会浓郁一些,如海西经济发展战略,有可能进入试题。而且目前厦大没有参与命题,实际上主要是福建师大在命题。这样,在距离出题地点近的城市,大家很容易猜出是哪些人在命题,是什么风格,这样会造成地域不公平。
厦门要做好两种应对
在市教科院编写的《意见》中,有些学科就提出了要对2009年福建省高考命题的两种组织形式作两手应对。如地理科就提出,如果是委托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则要循国家命题的角度、思路,从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发,从地理科学的社会功能及其应用热点出发,关注与2009年地理高考范围有关的国内外地理学术前沿课题,特别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研究》、《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区域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期刊,了解我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新的地理技能与方法。
如果是省里组织本省专家自行命题,则要更重视和体现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念和要求,要适当补修《福建地理》,让学生对福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海峡西岸建设等省情有所了解,充实高中地理的本土背景。
【思维的更新】
老师不像学生是一张白纸
由于大多数老师都是从旧教材中走出来的,旧教材对老师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厦门六中的新高三年级的老师认为,学生对新教材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并不知道旧教材是什么样子。
在讨论中老师认为,面对新高考,老师自己必须“重新学习”,并要加大研究的分量。同时,新课改下成长的学生与从前的学生在兴趣、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老师要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学生。
练习题需要重新编写
我省新高考方案的命题原则之一是突出能力培养。老师们分析,如何考能力,在试题设计上,将加强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尽可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试的内容是书本上找不到的,但又“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中”。
基于对能力的要求,老师们认为,老高考的一些练习题,可能都用不上了,需要老师重新编写。编写后,老师们最好自己先解一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