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立根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著名特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40年。主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著有《作文智慧》、《高中语文教与学》、《浅近文言文百篇注释》等。王立根@作文智慧博客:fjwlg.blog.taihainet.com
新闻之中有活水
小郭同学:
你回信说,如果写文章只是旁征博引,有时会出现陈词滥调。说的不错,当然,要写好作文,关键还是要从社会生活中、从实践中、从阅读中寻“源”累“材”,才能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语文教材,这是读语文、写作文最好的契机。
所以我们要留意和思考身边发生的事。
社会新闻使我们拥有源头活水,它可以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留心社会新闻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我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留心社会新闻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消息:就在世界闹粮荒的时候,英国在不久前发布了一项最新调查:英国人每年浪费的食品价值高达100亿英镑。每天扔掉440万个苹果、160万根香蕉、55万只鸡、66万个鸡蛋、30万包土豆片和44万份熟食,此外还有120万根香肠、71万包巧克力和糖果……我们就可问自己:对此有何评论?当然,这些浪费可能都是人们在平时无心造成的,我们无意对此进行过分的指责,但严重的食品浪费和不断抬高的食品价格总是让人忧愁。
中国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能记住农民的辛苦,记住世界正闹粮荒,至少心里会有扔掉多余食品的内疚。
所以,每天能留一点时间读新闻,会陶冶我们因繁重的功课而麻木了的性情;会矫正我们因沉溺于垃圾文化而迷失了的方向。
平时,我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往往缺乏深度思考。提起笔来就感到没东西可写。我们的所见所闻往往只是从日常生活中猎取一两个镜头,很少能够满足完成一篇作文的需要。我们要关注每周的新闻焦点,畅谈自己的看法,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去年,我们在阅读奥运新闻时,我曾问你能说说这“一诺千金”的品格在举办奥运会的意义吗?你回答:兑现承诺,中国正以诚实、守信、负责的形象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奉献奥运,中国人也正以排除干扰、专心做事的务实风格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许。可以说,履行承诺、筹办奥运的过程,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所以写作文可以挖掘你们的智力潜能,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可见,在分析社会热点话题中,要用心感受生活,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比如同样因为让座问题,报上报道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破解方式:有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乘客,施以“罚钱”大刑侍候(湖南);有以 “奖赏”物质奖励示人(北京);有干脆以“让座50次可获30元公交卡”(武汉)回扣式进行刺激。手法虽不同,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难道,让座问题,真的是钱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做法写评论。
“事事留心,处处在意”,让自己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就有话可说。阅读,是作文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在 《略谈学习国文》中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这里讲的“吸收”,也就是积累。同理,具有思维训练的材料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培养一种人生的情趣和智趣。
我们只有多关注现实,触摸时代的脉搏才能让自己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
你说呢?
握手!王立根200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