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福州名师点评2010年福建高考试题卷
来源:2exam.com 2010-6-9 9:10:00 【字体:小 大】
福州名师点评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试题及试卷等

 语文
    平实中有亮点也有遗憾
    呼吁作文阅卷老师“宽容为怀”
    
     点评教师张璐福州三中高三语文集备组组长
     今年的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总体而言相对平稳、传统,除了作文有人喊难、有人相对乐观之外,考生们的反应相对比较理想。试卷的优点是符合考纲要求,符合考试说明的理念;但也有遗憾,在区分度上不能够很好体现考生的层次水平。
    
    遗憾1:题型设置区分度不高
    
     从题型设置上看,有一些变化:文言文多了一道对人物性格评析的客观选择题,主观翻译上少了3分;诗歌鉴赏题过去是两道主观题,现在是一道填空题,一道选择题,再加一道主观题;论述文阅读,去年是一道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共12分),而今年则是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共9分),少了的3分分配到了“时文短评”上,对时政材料的评述,原来7分,现在增加到了10分。
     之所以说“区分度不高”“拉不开距离”,张老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诗歌鉴赏题。
     原本这题是试卷中最难的,最能拉开差距,虽然只有6分,却最能综合体现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基本鉴赏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但这一次的考试中选择题部分基本可以通过简单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不需要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张老师所说的这道诗歌鉴赏题是《访隐者》,“找出与诗题相呼应最关键的一个字”,这不用思考,就是“访”;“选择出与诗歌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条诗文”,第一个选项是陆游的情怀,第二个选项是李白的情怀,第四个选项是春江花月夜的情怀,那答案很容易就选择了第三个选项———“隐者的感情”。“根本不需要读懂整首诗,只需要看题目就知道答案。”这是张老师所认为的“缺乏区分度”。
     另一个例子出现在“名著经典阅读”的试题上,“比如选择题第2题,学生不需要读名著,甚至不需要看名著的内容梗概,只需要知道基本人物的关系,马上能得出结论来”。之所以对这样的设问有一些意见,张老师也有她的担心,“这是否对学生在名著阅读上产生误导?反而助长学生不读名著,用各种偷懒的方式应付考试?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遗憾2: “文言文阅读”出现陈题
    
     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这次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有不少学生看到原题,张老师查了一下,发现出现在泉州某中学的一次模拟卷上,其中有几个问题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张老师认为在这么重大的考试中应该尽量回避试题的雷同。
    
     亮点:“时文短评”题引导新思维
    
     遗憾的同时也有亮点,张老师认为“时文短评”题的加分,可以更好地引导考生对时政的关注和思考,对思维的逻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今年语文试题的一个亮点。“另外我比较喜欢阅读题的‘天人合一’那一题,其中第2题提出的问题是‘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跳出了原本试卷基本从文章中提炼信息的那种理念,既要求读懂文章,理解其中意思,同时又要跳得出来。这也提醒考生,读书时既要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
    
     作文:呼吁阅卷老师宽容为怀
    
     作文的亮点不用多说,给了不同的考生不同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但这也对我们的阅卷老师提出了更多要求,“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宽容地对待考生不同的观点、合理的阐述,给他们应该得的分数,不要靠自己的评判武断地扼杀他们的思想。”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