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民办教育:从“暴利时代”到“求生时代”
来源:钱江晚报 2006-10-12 10:56:15 【字体:小 大】

往昔,一夜进账7亿元,教育投资暴利让人疯狂 今日,转手、倒闭、惨淡经营,民办学校从“雨后春笋”转入“大浪淘沙”
  往昔,

  一夜进账7亿元,教育投资暴利让人疯狂 今日,

  转手、倒闭、惨淡经营,民办学校从“雨后春笋”转入“大浪淘沙”

  民办教育:

  从“暴利时代”到“求生时代”

危机:

  民办教育投资遭遇“熊市”

  一个12年前就拥有游泳池、电教馆之奢华的“贵族学校”——南洋教育集团,十所学校一夕之间全部倒闭。

  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旗帜,她的崩溃预示着民办学校已经从“暴利时代”过渡到“求生时代”。

  事实上随着杭州华立、绍兴鲁外的停招,浙江的绝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投资的大“熊市”中也未能幸免。

  8000万元的赔本“买卖”

  杭州远东外国语学校今年小学初中部和高中部新生都没有招满,其中小学初中部只招了一个班多一点的学生,而一个班不超过36人。

  对于主要依赖学费运转的民办学校来说,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计。据知情者透露,学校已“入不敷出”。学生所交学费仅能勉强维持校园正常运作。部分校园被出租给浙江教育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之江学院,借此支付庞大的贷款利息。由于国家规定民办学校作为公益事业不能抵押贷款,常务副校长杜鹤传说,到了10月中旬,转贷期一过,学校日子也许会好过点。

  “远东的问题在于学校扩张太快,投资过大。”学校的主管部门,萧山教育局有关人士说。1993年创办的远东声誉不错,七八年内校长范国强手里积累了近2000万元资金。2001年远东新建校舍,拥有150亩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总投资迅速超过8000万元。“一下子投资这么多,压力很大。一旦招生不佳,学校的资金链马上会出现问题。”

  曾一夜进账7亿

  十年前,蜂拥而至的教育投资者们不会想到有今天。

  “那时候的流行语是‘办公司不如办学校’。”一位亲身经历了那场民间办学“大跃进”的林校长说。1993年时,民办学校就是贵族学校的代名词,是只有中产家庭才能把孩子送来享受的“精英教育”。

  高额学费带来了教育投资的暴利。广东英豪学校创办人陈忠联还“创造”了教育储备金,学校一次性向家长收十几万元到二十几万元不等,至学生毕业时无息归还。英豪招了3000多名学生,开学后,陈忠联账户上一夜之间多了7个多亿元的人民币。

  “7个多亿元,那会让人发疯!”就在那一年,杭州出现首家民办学校“私立国佳”,开学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拥有了400多个学生,于是不到30岁的校长成了拥有600万元的富翁。

  林校长回忆,那时一切都是奢华的。“办事处要设在杭州大厦,招生广告要整版做在浙江日报上。去银行开户,第一次没人理,一个月后行长就主动找上门,因为账户上多了一千万元!”

  那时候很少有人想要退出,犹如炒股,买涨不买跌。

  生存线上的挣扎

  然而好景不长,现在的民办教育,举目四望,哀鸿遍野。

  杭州一些学校已然销声匿迹:私立国佳、树人外国语学校、华夏外语艺术学校、钱江高中、之江高中……没有人确切了解他们的财务状况,但存在状态透露了一切,看来亏本不可避免。

  活着的多数也挣扎在生存底线。今年初中电脑派位,进入十所派位学校名单的“纯民办”学校只有育才、绿城育华与江南实验学校三家,意味着只有它们的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今年高中招生,19所重高录取超过87%的普高生,其中却只有绿城育华一所民办中学,求是高级中学、西子实验学校等其他8所民办中学与剩余的3所普高只能共同瓜分剩余的1000多名学生。曾经的贵族学校、精英教育,现在却徘徊在招生不足的危机之中。

  从追逐暴利到为生存而战,民办学校怎么了?

探因:

  草根办学,为何败多胜少?

  追寻这些民办学校倒闭或境遇不佳的原因,发现大多数民办学校的衰亡之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两个不足,生源不足、或资金不足。

 生源不足,因为优势不再

  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黄新茂说:“随着公办学校的不断壮大,以及国有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纯民办学校吸引学生的相对优势已经消失。”那以前的相对优势是什么呢?

  师资优势。不受传统人事体制限制,民办学校可以 “一掷千金揽名师”,甚至跨国请外教也不鲜见。一位民办中学的老师回忆说,1993年他从公办中学转到民办中学,月薪从300多元涨到1200多元。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也以年薪十万加一套房子,让杭州的特级教师陈一中“别家离子”,前往华贸就任副校长。这使得民办学校迅速集聚了一批优秀教师,而他们的到来又成了吸引学生的砝码。

  教育理念优势。民办学校率先引进“新概念”: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英语、计算机,并倡导小班化。一位民办学校校长回忆:“这几乎是当时所有民办学校招生时都用过的法宝。”

  硬件设施优势。不受教育部门拨款限制,民办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电脑等教学生活设施远胜于当年的公办学校。

  然而时代变化太快!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办公室李主任表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迅速好转,这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教师的收入成倍增长。一些重点高中普通教师年薪七八万元不再是新闻。而民办学校由于政府对收费的控制,学费不升反降。教师工资难以增长。

  更糟糕的是,多数民办学校教师无法与公办教师平起平坐,不能享受同等的包括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在内的一系列福利。而他们的风险却远大于公办教师,随时可能因老板的一句话而“走人”。于是民办学校教师倒流回公办的也屡见不鲜。

  至于计算机与英语教学,民办教育研究者王康在绍兴鲁迅外国语学校停止招生后用了最经典的一句话概括:民办教育已经过了做“秀”的年代。如果学校没有教育质量的支撑,家长就会用脚投票。

  资金不足,还要盲目扩张

  对筹资办学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是另一敏感问题。

  从1994年开始,外部环境的不断“紧缩”开始导致民办学校资金紧张。1994年《教育法》规定民办教育是公益事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校舍不能抵押贷款。于是民办学校纷纷出现了类似远东这样的困扰:无法从银行融资。2000年广东政府不允许民办学校再收储备金。此后政府又规定,民办学校必须按办学成本收费,从源头上扎紧了民办学校的“钱袋子”。

  可此时不少民办学校在社会“做强做大”的氛围下,却忙于扩张,动辄就建包含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学校,以为有规模就会有效益。南洋不仅连开了十所分校,还开出了大学。高额的借贷迫使学校不得不扩大招生规模,以赚取更多学费。而这又往往造成降低录取标准、放松教学监管,结果信誉降低,生源减少,进入恶性循环。

  深层因素:内外交困

  然而公办学校的发展,家长的理性回归,毕竟都需要时间。民办教育经历二十年发展,应该拥有足够站稳脚跟的时间。何以在这短短几年内接连倒闭,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先天不足:老板办学只谋眼前利益。

  王康认为,一些民办学校倒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最开始的办学动机就不纯。“十几年前搞学校门槛不高,只要有一张批文、一只皮包、一间办公室,谁都可以成为校长。”这其中当然不乏一些人是为谋暴利而来,只想把学校变成提款机。

  公办学校由于有严格的监督和财务体系,校长很难一人说了算。而民办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此时就成为一把双刃剑,“老板”可以兴之所至,朝令夕改。民办学校内部诸多矛盾由此而起:比如董事长与校长之间的权力纷争;不兑现教师奖金等等,教学团队由此分崩离析。

  强劲对手:国有民办。

  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为公办名校办民校开了绿灯。身兼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的上墅私中校长汤有祥曾这样解读公办名校办民校——民办学校拥有的灵活机制它有了,而民办学校没有的公办学校的品牌优势、资金支持、公办教师身份,它也全都拥有。这无疑是给已处于摇摆中的民办学校以致命一击,民办学校由此开始整体唱衰。

求生:

  夹缝中的民间办学路

  大浪淘沙,民办教育市场的大“熊市”中,却依然有少数学校迎风挺立。夹缝之中的民间办学,出路在哪里?一些学校正在不同的方向做尝试。
 宁波华茂:傍政府,好乘凉

  在这所1999年才创办的民办学校门口,有一块招牌特别引人注目:省一级重点中学。这正是许多民办学校梦想的招牌。

  夹缝求生的华茂能够走出困境,完全靠政府与学校的默契配合。听来异常新鲜的纯民办学校的“高中公办班”,是宁波市教育局走的第一步棋,决策者的思路是:华茂民办班收费每人15400元/年,公办班收费每人2300元/年,两者的差额,由教育局补助每人2930元/年,其余由民办学校补贴。

  这是“三赢”方案:政府赢了,本来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造新校舍,现在把这块“蛋糕”放到民办学校,不是节省开支了吗?学校赢了,用补贴学费的方式,争取到全省优质生源来树民办学校之品牌;家长赢了,用公办的学费享受到民办一流的硬件和师资,何乐而不为?

  宁波市教育局出的第二步棋是稳定民办教师的心,解除其后顾之忧。华茂副校长陈一中说,硬件和考分是家长选择华茂的主要理由,但学校能够考出高分,关键在于一群“不要命”的老师,陀螺似地疯转,才托着学校进了省重点行列。

  在宁波,很少听到教师在互相比较,你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因为两者平等享受“三险一金”及评先进、评职称等,民办教师可以在公办学校之间自由调动,不设障碍。高中英语教师张宝云从当地一所重高跳槽到华茂,因为这里给办“三险一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且还可以2800元/方的价格向学校购得130平方米的职工住房。来自湖北的周晓霞今年36岁,她说学校发的年薪在6万元左右,她这里被评上“中学一级教师”,向学校购得90平方米的住房。“如今,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落户了。”

  此外,宁波华茂以及杭州绿城教育集团成功的背后,还有资金这一重要因素。学校均无还贷压力,因为在学校的背后有一个大集团在支持。

  陈一中副校长说:“华茂‘亏’在眼前,赢在长远,因为华茂学校仅仅是华茂集团投资的系列工程中的其中一环。华茂看中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杭州育才:柿子挑软的捏

  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杭州初中电脑派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同一所民办学校:育才中学。这所民办中学位于很不起眼的杭州市大关地区,只有两栋三层的教学楼,一个初中部,每个年级只有6个班。

  “小而精”,这是育才给自己的定位。“办小学不行,因为小学划片区就近入学,且不以升学率为指标,靠的是文化和口碑,这是民办学校无法在短期内建立的;办高中也不行,因为杭州公办高中力量非常强大;只有初中阶段,公办中学力量薄弱,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划分;老百姓择校意愿强,且择校费用不低于民办学校学费。”一位副校长如此说。

  师资、生源、资金,有了前车之鉴,育才如履薄冰。比如他们至今不愿自己买地盖楼,以免借贷过度,背上大债;至今不愿随意扩班,以免降低办学标准。(记者:丁星云 俞熙娜)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