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0-12-29 15:50:40 【字体:小 大】
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 小说《项链》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有多次巧妙的铺垫和暗示。你认为下面句子中                     句是结局的铺垫和暗示。

①“叫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戴的。”

②“你能借给我这件(项链)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

③“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④“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⑤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

⑥“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

2.对文中“得意”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路瓦栽夫人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而感到自豪。

B.路瓦栽夫人为自己终于能在佛来思节夫人面前扬眉吐气而得意。

C.十年苦难磨练了路瓦栽夫人,她为终于能够战胜自我,而不再存非分之想,从此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而感到欣慰。

D.路瓦栽夫人没有被灾难所压倒,凭自己的力量还清巨款,她的“得意”,不无自豪之感,显示出自己终于还是有能耐的。

3.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小说嘎然而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给本篇小说再补上一个结局,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

1. ②、④、⑤句   

2. D    

3. 略。(能根据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大胆想象,思想健康即可。)

说明:

1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3题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创造的能力。

 

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今齐地方千里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选段中写了邹忌的进谏和齐威王的纳谏,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答案:

1D

2.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能够直译,做到大意对即可)

3.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听取意见,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回答时可在邹忌和齐威王间任选一人,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

1题考查考生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要求能辨别出实词在文中的意思,分清古今词义的异同。

2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根据原文语境准确理解句意和关键词(“之”、“私”、“以”、“于”)的意思,然后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题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能读懂文段,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对阅读材料作出独特的评价,即针对阅读材料能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观点,并准确表达出来。

(四)作文题

请以“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在试卷中出现真实校名等信息。

答案:略。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附: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I卷(单项选择题  2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汗涔涔(cén ) 忖(cǔn)度    塑(sù)料   悭(jiān)吝

B.妩(wǔ)媚    游说(shuō)   尽(jǐn)打    酗(xùn)酒

C.门框(kuàng   供给(jǐ)      花坞(wù)        作揖(yī)

D.不啻(chì)     玷(diàn)污    粗犷(kuàng     谄(chǎn)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针砭时敝     蓬荜生辉      幅员辽阔

B.黄粱一梦     病入膏盲      金壁辉煌

C.贻笑大方     川流不息      直接了当

D.变本加厉     借题发挥      繁文缛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B.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C.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抗洪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尽管            而且      B.甚至            而且

C.乃至            即使      D.由于           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B.这天,解放军某部六连官兵与往年一样,提着礼物,带上乐器,来到驻地村庄,为老人过一百零六岁生日。

C.卡塔尔和沙特两个队还有一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将取决于这两个队之间的比赛结果而定。

D.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B.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C.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

7.按排列顺序,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③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④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A.设问  比喻  夸张  拟人    B.反问   夸张   比喻   比喻

C. 排比  比喻  比喻   拟人   D.设问   夸张   夸张  比喻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今日聆听在座诸位先贤的高论,令我茅塞顿开。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茶馆》。

D.元明清时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多部长篇小说。

10.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的“美文”。

B.《邹忌讽齐王纳谏》叙写了邹忌既以个人的切身感受又以明言直谏的方式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过程。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贡献。

D.《景泰蓝的制作》是以制作过程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语言口语化,体现了准确、通俗、自然的特点。

 

II  (非选择题  80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3小题,共28分)

(一)阅读《明湖居听书》选段,完成1113题。(本大题共3小题,11题与133分,122分,共8分)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1依次在文中的三处“□”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分别是:                

12.下列对文中的比喻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中,“一线钢丝”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高亢明亮。

B.“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中,“攀登泰山”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变化万千。

C.“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中,“一条飞蛇”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婉转生动。

D.“像放那东洋烟火”中,“东洋烟火”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繁复多彩。

13这两段文字在写王小玉高超的唱功时,是从听众哪几方面的感受来描述?试举例简要说明。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