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宗旨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其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根本上说,它的要义不在“制器”,而在“育人”,即在传授各种专门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智慧的生成和德性的成长,由此增进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索,最终养成广阔的视野,完满的人格。审视东西方,但凡作出划时代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博雅的气质,无不超越了单一知识的束缚,实现了一己创造力的最自由的发扬。
为了弘扬这样的教育理念,引导人走出经济与技术至上时代教育仅是职业训练的迷思,进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创造性人才,我们举办第五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深愿这样的活动能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二、参赛对象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绩优秀、对人文研究有兴趣并愿意在人文研究方面进一步深造的应届高三学生均可参加。
三、征文要求
1.请选择任何一本人文类经典著作(见附录),写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
2.为了避免写成亦步亦趋的内容概述,或议论空泛的读后感,建议能深入文本原意,结合特定的历史时地与当下的文化背景,做出既言之有物又见解独到的完美解读;
3.文后务必附上助成征文完成的各类参考文献若干;
4.征文必须由应征学生独立完成。
四、参加方式
1.在复旦大学招生网网上报名系统中,点击“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条目,根据要求在线完成征文并下载打印;
2.另将个人信息表(网上下载并贴上照片)和高中阶段代表本人水平的习作一篇(注明其完成时间、主题来源、背景等),连同征文一起在11月20日之前(以邮戳为准,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寄往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
3.网上提交时间:2008年11月1日-11月18日22点前。
五、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2.组委会评审委员由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
六、评奖办法
1.由主办单位委托大赛组委会合议评审参赛文章,并由专家对入围学生进行面试;面试时考评内容不限于参赛文章的参考书目;
2.评出特等奖1名,奖励3000元;一等奖2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6名,奖励1000元;三等奖10名,奖励500元;优胜奖20名,奖励人文社科类等值100元图书。
七、其它
1.获奖者如高考以复旦大学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博物馆学专业为第一专业志愿,且有志于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工作,我们将根据获奖者的获奖等级给予享受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政策,学生一旦入学后转专业范围限于上述五个专业内;
2.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邮寄材料不再退回;
3.大赛由复旦大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实施,电话:021-65642212;
4.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于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内(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邮政编码200433),电话:021-55666668。
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组委会
2008年10月
附: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推荐书目
参赛者可选择附录的书目(见后),亦可选择任何一本自己感悟较深的中外经典著作(西方经典如《理想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中国古代典籍如《论语》、《孟子》等,既可针对全书,亦可针对某些篇章),写出评论文章参赛亦可。
文学类推荐著作:
葛兆光:《唐诗选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梁遇春:《春醪集 泪与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海明威:《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历史学类推荐著作:
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
哲学类推荐著作:
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商务印书馆,1999年。
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录》,商务印书馆,1986年。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0年。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
冯友兰:《新原道》,三联书店,2007年。
文物与博物馆学类推荐著作:
保罗·G·巴恩主编:《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苏珊·伍德福特:《剑桥艺术史》(1-3),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孙机、杨泓:《文物丛谈》文物出版社,1991年。
沈从文:《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
余秋雨主编:《藏着的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报名提示:网上报名系统将于11月1日开放报名,在此之前可在个人电脑上完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