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之间的关系
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七、电场
内容要求说明
54.两种电荷、电荷守恒
55.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
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57.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
5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59.静电屏蔽
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62.电容器的电容
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
八、稳恒电流
内容要求说明
64.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
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66.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67.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68.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九、磁场
内容要求说明
71.电流的磁场
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
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75.磁电式电表原理
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十、电磁感应
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80.自感现象
81.日光灯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十一、交流电流
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
85.电能的输送
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
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
86.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88.电视.雷达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92.光导纤维
93.棱镜.光的色散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96.光的衍射
97.光的偏振现象
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r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102.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104.氢原子的电子云
105.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
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108.核能.质量亏损.受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109.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110.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十六、单位制
112.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升、电子伏特(eV)Ⅰ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十七、实验
113.长度的测量
114.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17.验收动量守恒定律
1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20.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2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22.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2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25.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2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2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28.练习使用示波器
129.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30.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三)命题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文科综合
(一)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