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港澳高考 - 正文
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内地招生简章公布
来源:2exam.com 2011-2-12 8:41:40 【字体:小 大】

一、大学概览 

香港浸会大学锐意提供启发创意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通过学术与科研开拓知识新领域。

自2003学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经已批准内地10省市之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申请到香港升读本科专业;至2008年,教育部更将指定之省市范围扩展至25个,可见国家对香港高校办学理念及落实造就人才方法之认同与重视。大学至今已取录过千名内地生到浸大攻读本科专业。

大学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于1956年,至今逾半个世纪,是一所获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公立大学,获政府授权颁发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副学士学位。

大学是一所文理型综合大学,辖下有七个学院,包括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视觉艺术院,合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5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现有学生8,000多人,包括5,000多名本科生及3,400多名研究生。

大学教研并重。大学相信,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成立了50多个研究中心,致力创造科研成果。2008年,大学宣布创立三所新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包括“当代中国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及“嘉汉林业珠三角环境应用研究中心”,以进一步强化跨学科研究质量。“当代中国研究所”已委任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薛凤旋教授为奠基所长,专责多项有关中国与香港政策的研究,为香港特区政府及世界各地相关范畴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汇聚平台;研究范畴涵盖金融、经贸、管理、能源、环境卫生、教育、文化产业、城市规划、政制改革等课题。

大学创校至今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深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全方位培育同学的成长与发展。2006年,大学特别成立了“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全面策划和推广全人发展项目。中心是大学推动全人发展的重要枢纽,将透过利用最新的电子教学技术配合创新教学法,优化教学实践及课外活动的推行,从而促使现有的全人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大学致力推动校园国际化,除了一贯推行的英语教学政策外,还通过交换生计划及海外暑期实习计划,向同学提供出国学习及工作实习的机会。为进一步扩阔师生的国际视野,大学更于2004年创办“驻校总领事计划”及“国际作家工作坊”,藉著邀请不同国家的驻港总领事及作家莅临大学主持研讨会和工作坊,把世界引进校园。

大学持续拓展,以配合长远的策略性发展。2005年,大学启德校园正式启用,并将原址前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复修为视觉艺术院的教学地点,而此计划更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举办的2009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中获得“荣誉奖”。启德校园及位处大学本部的善衡校园、逸夫校园和浸会大学道校园设施完备,为研究生及本科生提供理想的科研和学习环境。2007年,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位于沙田的石门校园揭幕,成为区内持续教育的重镇。浸会大学近年亦在香港以外地区积极拓展,2005年于珠海开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更充分体现了大学致力为祖国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的决心。为配合2012年香港教育的学制改革,大学早于2007年就展开大规模的“校园扩建计划2007-2012”,以“创意校园 培育全人”为主题,把“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于建筑设计中,以建设一个有利于知识传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追求卓越的校园。2010年6月,浸会大学传理视艺大楼落成启用,整项工程耗资约港币二亿八千四百万元。大楼楼高11层,提供约九千平方米实用面积,设有多元化设施,包括展览厅、课室、创作工作室、放映室等,以配合传理和视觉艺术学科的教学需要。

 

校园设施

浸会大学自1956年建校至今不断扩展,设施现代化,为大学教职员与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研和学习环境。

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致力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以支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让同学可以在课堂以外做学问,提高课堂学习的成效。

总图书馆提供多项电子资源和网上服务。截至2010年6月,图书馆馆藏合共超过100万册书籍,纸本现刊超过3,000种,多媒体资料有135,900件以上。图书馆更提供200多个电子数据库,以及超过30,000种电子期刊和20多万册电子书籍。

李棕博士中医药图书馆是全港首间中医药专科图书馆,馆藏主要为中医药及相关学科的文献。

欧洲文献中心是一所专门收集欧盟体系定期官方刊物的图书馆,馆藏包括欧盟各部门提供的立法文件、宣传刊物、报告、政策声明、统计资料、辩论纪录等。

语文中心

语文中心设有多个语言实验室,并聘有不同国籍的语文导师为同学提供多种语文训练,包括中英语文、普通话、法文、德文、日文和西班牙文。

资讯科技服务中心

资讯科技服务中心为教学、研究及行政工作提供完善的资讯网络和技术支援服务。

电脑中心备有先进设施供同学使用,包括扫瞄器、印表机、视象会议室系统等。

学生舍堂

学生舍堂楼高21层,分南北两翼,设有双人间及三人间,每两个房间共用一个洗手间和浴室。

舍堂房间设有空调,并已联网。其它设施包括浸大食坊、楼层休息室、洗衣/干衣房、电视室、健身室、多用途室等。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于基础年(如适用)及一年级,将由大学提供校内宿位;由二年级开始,大学将不会提供校内住宿。详情请参阅“2009-2012年度学生住宿政策”网址:http://www.hkbu.edu.hk/~eo/housing/form/HousingPolicy.pdf

体康设施

伟衡体育中心、许士芬博士体育中心、联校运动中心等体康设施设备完善,可供同学进行各种田径、游泳、体操及球类活动。

医疗设施

大学设有保健中心和中医诊所,提供中、西诊疗及牙医服务。

大学会堂

大学会堂设有1,346个座位,置有先进舞台设施和视听系统,为大学各个重要典礼提供理想场地。

会堂同时为各表演团体及机构提供艺术表演场地,协助推动社区文化发展。

 

大学骄绩

浸会大学一直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群方面精益求精,师生们一再获得多项殊荣,彰显种种卓越的成就,令人鼓舞。下文列举部分浸大师生近年取得的骄绩。

杰出成就获国际肯定

2010年5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亚洲大学排名榜”,香港浸会大学名列第45位。

2010年9月,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排名榜”,香港共有四所大学成功进入首200位,香港浸会大学名列第111位。

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国际商管学院促进会”(AACSB International)的认证,标志著浸大的优质工商管理教育得到世界认许。“AACSB国际认证”于1916年在美国创办,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专为世界各地工商管理及会计学位课程作认证的机构。目前全球只有少于百分之五,即约600间商学院获得这个优质认证,其中包括多间世界著名商学院,例如哈佛大学、伦敦商学院及史丹福大学。

传理学院辖下媒介与传播研究中心所举办的“公共关系高峰会议”,荣获2009年黄金标准大奖“领导及发展”组别的最高殊荣。奖项是由亚太区首屈一指的公关业界刊物《Public Affairs Asia》评选,旨在表扬不同行业、团体及大学于公共事务、政府关系及传讯方面的杰出表现。

中医药学院辖下研究及开发部的中药质量研究实验室取得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检定ISO国际认可证书。

理学院的“化学分析中心/先进仪器实验室”获得ISO/IEC 17025:2005国际管理认可证书,以及“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的认可实验所资格,成为取得全面化学分析(药品)认可资格的实验室。

科研成果获多项专利及国际认同

浸大裘槎环科所开发崭新技术,利用有机废弃物(例如煤矿废料)制成多功能生物肥料,纾缓化学肥料带来的负面影响,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肯定,颁授发明专利。

由中医药学院院长刘良教授和姜志宏教授率领研究小组进行有关中药“毛冬青”的研究,一年内两度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权。这两项有关中药“毛冬青”的研究包括从“毛冬青”分离得到两个隶属于“半萜苷类”成分的新化合物以及从“毛冬青”中提取得到一个具抗炎作用活性皂苷部位,有助日后研发针对血栓的新药,可望治疗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学院完成一项有关人参抗癌功效的研究,以实验用小鼠作研究,结果确定食用适当份量的人参,能有效抑制肺癌肿瘤生长,同时不会损害正常细胞。 研究结果已经获国际医学期刊《细胞生物化学杂志》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接纳发表。

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吴其彦教授与伙伴合作研究的“实时系统的同步传讯”,取得突破成就,解决了同一网络内的电脑因分布各地而引致的资讯接收偏差问题,有利于太空计划、飞机及火车运作系统等需要精确计算的实时系统;该项研究更在德国取得专利。

理学院生物系系主任张建华教授获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列为五位可改变世界的农作物研究者之一,以表扬张教授在研究如何节水灌溉农作物以提高农业收成的杰出成就。《自然》自1869年出版至今,众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均在《自然》首次发表。刊登于《自然》的研究文章经过编辑委员会严谨评审,被刊登的文章经常被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引用,对科学界以至人类影响极为广泛。

理学院化学系李慧明教授与博士生何皓先生首创一项绿色氧化方法,可在化工生产流程中减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增加能源效益;该项研究获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权。

理学院化学系黄维扬教授发明的一种金属有机磷光化合物,获得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授予专利权。这类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照明光源,有助于环保和节省能源。

大学在应用研究方面果实累累,通过授予或申请,已获多项专利,例如硅基紫外光发光二极管、多孔硅稀土掺杂、快速简便气体采集和测定装置、宽频互联网系统、污泥与煤灰推肥技术、有机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等。

学院学者获国际/国家级殊荣

文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余乐诗博士获“美国作曲家、作词家及出版商协会”颁发2009-2010年ASCAPLUS奖-音乐会音乐组别,以表扬他在音乐创作领域上的持续贡献和成就。余博士自1987年起连续23年获颁该奖项。

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仁良教授参与撰写的论文“香港上市公司透明度和价值的关系”获“ CFA Institute ”和“香港财经分析师学会”颁发“亚洲资本市场最佳论文2009年度奖”。

中医药学院院长刘良教授荣获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颁发荣誉院士,以表扬他致力推动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贡献。

中医药学院教学部副主任姜志宏教授的一项有关人参防癌的研究, 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38万多美元(约300万港元),展开为期四年的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

传理学院传播系马成龙教授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撰写的论文〈数位化的社会冲击与网络管理〉,获收录于《2008高技术发展报告》。马教授是首位和唯一内地以外学者参与撰写此报告。而此报告为“中科院三大报告”之一,每年在两会期间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派发,在中央政策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理学院生物系教授暨裘槎环科所所长黄铭洪教授的两篇合著论文,分别获两本环境科学刊物《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选为最多人引述的论文之一。最近经内地权威机构统计,黄教授发表的科学论文综合指标,在全球20位顶尖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华人科学家中名列第一。

理学院化学系黄维扬教授获英国皇家化学会颁发2010年过渡金属化学奖,成为首位获颁此殊荣的华人。该奖项表扬他在金属共轭聚合物合成研究方面的卓越表现,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光限幅器的研发和应用上的重大贡献,此奖特别针对在d和f族元素化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英国皇家化学会是欧洲最具规模的化学学术机构,以推动化学学术、应用和研究发展为宗旨,皇家化学会每年均会表扬世界各地有卓越贡献的化学家。

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刘际明教授、助理教授褚晓文博士和两名博士研究生李由及赵开勇合著的论文“通过图形处理器加速k-Means演算法”于第10届IEEE电脑与资讯技术国际会议(CIT)夺得最佳论文奖。在485份提交的论文中,CIT共接受了96份并颁发两个最佳论文奖。刘际明教授更获选为2011年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

理学院物理系汤雷翰教授获选为2010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以表扬他在物理学上贡献卓越。

社会科学院教育学系苏秀冠教授荣获世界休闲协会颁发“Hillel Ruskin Memorial Scholar Lecture Award”,以表扬她在休闲教育方面杰出的学术表现。2010年,苏教授更获世界休闲学学院选为高级院士和创院会员。世界休闲学学院由世界休闲学协会于2009年创立,旨在推广和倡导休闲学研究和教育,以及表扬对休闲教育有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员。

社会科学院地理系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教授获美国能源工程师协会颁发2008年地区能源专家发展奖,表扬他对亚洲和香港能源专业的贡献。

视觉艺术院总监万青力教授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颁授“吴作人艺术奖”,以表扬他在美术史研究上杰出的成就。

同学扬威国际及本地佳绩

文学院音乐系博士研究生余文正获“美国作曲家、作词家及出版商协会”颁发ASCAPLUS奖-音乐会音乐组别,是首位香港年轻作曲家连续三年获颁该奖项。余同学的作品曾于美国、欧洲、香港等地公开演奏,并获美国公司赏识,为其出版乐谱。

工商管理学院同学连续三年扬威海外及本地多项赛事。2010年,同学在“汇丰/麦肯锡商业案例比赛2010”中赢得总冠军,获得在香港汇丰银行或麦肯锡公司实习的机会。2009年在三项赛事中勇夺佳绩,包括在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IIBD)举行的“IIBD国际案例比赛”中击败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11个国家的29支代表队伍,赢得金奖及最佳演讲员大奖;在香港特许秘书公会举办的“公司管治论文比赛2009”中击败香港各大院校51队共98名学生,勇夺冠军、亚军及最佳演说员三项大奖;以及在国际青年商会香港总会举办的“最佳商务计划2009”比赛中勇夺冠军。2008年,另一个代表团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全球投资分析比赛中,击败欧美大学的代表队伍,勇夺全球总冠军,胜出的同学并获邀主持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收市敲钟仪式。该赛事由“CFA协会”主办,吸引了全球300多名来自80间大学的学生参加,赛事历时七个多月,经过多轮的初赛和决赛,浸大代表队先后赢得大中华区、亚太区比赛冠军,再进入总决赛。

工商管理学院财务学汤谷旸同学以出色的学业成绩竞逐国际女性组织 Zonta International 的“商业女性奖学金”,结果在赢得大会级奖学金后,再下一城赢得地区级“商业女性奖学金”。

传理学院新闻系博士生王宁撰写的论文《媒体接触与对舆论环境多样化程度的认知-中国公众眼中的北京奥运舆论环境》获得国际传播学会2009年会颁发大众传播组别最佳学生论文奖。国际传播学会是一个国际学术组织,汇聚了世界各地对传播学的研究、教学及应用感兴趣的学者。

传理学院电影电视专业同学于“第六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比赛中赢得五个奖项,包括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剧情片)、最佳实验片奖、优秀纪录片奖及优秀动画片奖,再次成为大中华地区得奖最多的参赛院校。这项被喻为“华语学界奥斯卡”的比赛今年共吸引逾50间高等院校参加,参赛者分别来自内地、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共提交80多部参选作品,入围的34部作品分别角逐12个奖项。

传理学院公关及广告专业同学组成“公关广告社”,参加国际广告协会Dentsu InterAd XI全球学生广告比赛,从全球20多个国家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南太平洋区亚军,成为香港及亚洲区唯一的得奖队伍。

理学院三位同学与多名香港大学同学组队,参加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国际基因机器设计大赛(iGEM)并获取金奖成绩,是iGEM自2003年举行至今首次有香港同学夺得金奖;其它获得金奖的队伍包括来自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的同学。

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同学扬威全港大学资料库程式设计比赛,击败27支港澳大专学生队伍,夺得首届“全港大学IBM资料库程式设计比赛”大学总冠军。

视觉艺术院方韵芝参加东京字体指导协会主办的学生字体设计比赛,从300多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

浸大代表团参加由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六名代表展示了出色的谈判和外交本领,勇夺两个最佳团员奖、一个最佳立场论文奖和一个最佳团队奖。会议吸引逾400名来自亚洲、欧洲、北美等16个国家及地区合共50所大学的学生参加,当中包括著名的美国布朗大学、西点军校、印度大学国立法律学院、国立新加坡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此外,另一个代表团参加由香港模拟联合国协会举办的香港模拟联合国会议2010,勇夺杰出讲员奖和杰出代表团奖。

大学室乐合唱团“Cantoria Hong Kong”扬威海外,在捷克举行的“2010年欧洛慕奇歌唱音乐节”中赢得了金牌。这次“第38届国际合唱团音乐节”吸引了来自欧、亚、美共11个国家的106个合唱团逾2,850位成员参加。

同学负笈海外及出国交流

浸大四位同学获“汇丰海外奖学金计划”颁发合共港币逾100万元奖学金,远赴英国三间院校留学一年,扩阔眼界。获颁奖学金的四位同学包括翻译学李浩淼同学和英国语言文学劳恩慈同学,他们分别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修读经济和英国语言及文学专业;另外,市场学杨宝欣同学和英国语言文学及英语教学李孟诗同学,则分别到利兹大学和卡地夫大学修读市场学和教育学专业。

中医药学院毕业生古铠纶获“剑桥海外信托基金志奋领奖学金”,前往英国修读剑桥-麻省理工联合学院合办的一年制“生物科学企业”硕士专业,是港澳区首位获颁此奖学金的中医学生。

传理学院新闻系毕业生曹沂宁获欧盟委员会颁发“伊拉斯谟世界”奖学金,前往丹麦、荷兰和英国留学两年。

理学院生物系雷雅萍凭著探讨柏金逊症诊治方法的毕业论文获日本神经科学学会颁发奖项,成为本港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大学本科生,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31回日本神经科学大会。

社会科学院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毕业生严循及梁佩诗,分别获著名的巴黎政治学院及法国驻港总领事馆颁发奖学金,负笈法国修读两年制国际事务硕士。同系梁建邦获比利时香港协会奖学金,前赴比利时比鲁日古城的欧洲学院修读一年制欧盟国际关系和外交研究硕士;另一位毕业生何小苑则获法国驻港总领事馆颁发Alexander Yersin奖学金,到法国圣特拉斯堡Robert Schuman大学攻读两年制社会及政治学硕士。

社会科学院体育学系研究生刘婉茵凭研究论文获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协会(ISBNPA)颁发奖学金,成为全球五位获颁奖学金的得主之一,前往葡萄牙里斯本参加ISBNPA年会,并在会上发表该论文。

社会科学院体育学系张伟贤获选参加南极考察之旅,目睹全球暖化对南极的种种影响,立志向同学推广南北两极的保育讯息。

[NextPage]

 

二、全人教育

浸大一直坚守“全人教育”的理念。除了专业知识外,更培育同学的个人修养、理性思维、文化认知、社会意识和体能发展,使同学将来成为积极自信、关爱社群、有诚信及有承担的社会楝梁。

香港浸会大学是一所教研并重、文理互通,以实践全人教育为宗旨的大学。学校的发展和政策都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寻找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协助学生开创美好的人生为中心。

2010年10月,陈新滋校长更向传媒公布十年发展计划-“2020年愿景”,以“优质教与学”、“创新研究”和“致力服务社会”三个范畴为策略发展重点。浸大矢志在2020年成为亚洲区提供全人教育的最佳学府。陈校长表示,为达致此目标,我们将推动教职员进修、提升学生的英语和普通话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并确保毕业生具备大学订定的七项特质。这些毕业生特质包括:

知识: 对某一学术专长拥有最新和深入的知识,兼备广博的文化认知与常识
思维: 拥有批判和创意思维的能力
学习: 为人独立,终生矢志学习,思想开明,拥有寻根探究的精神
沟通: 掌握两文三语,能清晰并有条理地表达意念
技巧: 掌握必须的资讯知识和资讯科技技能,以及数理思维与解决疑难的能力,能从容应付工作和日常生活所需
公民: 成为尽责的公民,具国际视野,重道德伦理,事事以礼相待
团队: 乐意以合作精神服务和带领团队,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浸大将推动“果效为本”理念,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个人修养、理性思维、文化认知、社会意识及体能训练这六方面的全面发展。为达到此目标,浸大鼓励同学参与各类型的学术活动、通识教育及课外活动,包括人文素质课程、仆者领袖计划、大学生活、资讯管理知识及其他体验式的学习活动等。

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总监王周绮华博士认为:学习主修的专业知识,只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还需要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学习从多方面的角度,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去了解和解决问题。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成为全人,学习成为有责任感的21世纪的世界公民。

既然如此,大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设置环境与条件,让同学们可投入上述的创建性行动。换句话说,教育的目标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创建,而不只是知识碎片和零星技术的传授。要追求的是“道”,而不只是“术”,这就是“全人教育”的真正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浸会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发轫于2002年,为广大学子提供不计学分的学习空间,发展他们的“内发学习动力”,多年来同学们热切投入参与,是校内全人教育的关键环节。

浸大是全港首间提倡全人教育的高等院校,五十年前创校时已把全人教育理念融入办学目标之中,并一直为此努力不懈。2006年,大学更特别成立了“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进一步让全人教育之理念融会到校内教与学的不同角落。这所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是推动全人发展的重要枢纽,带动培育未来领袖的人文素质和服务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及活动,在设计上有意不计学分,摒除了“大棒子”与“胡萝卜”等外加动机的干扰,从同学的“兴奋点”出发,让他们曲径深入、攀援而登,从而发现学习的途程虽然艰辛,却同时充满著欢愉。

人文素质教育计划里的不同课程,虽然内容跨越科学、文艺、哲学、经济、企管、社会、新闻及现代传媒等领域,在设计上都与同学们的人生追求及他们看到的社会百态遥遥呼应─如〈读报学经济〉、〈从个人、社会、国家与世界出发:观点解码〉、〈系统思维〉、〈死亡与不朽〉、〈开麦拉寻找香港人-以记录片制作探究社会百态〉、〈骄阳似少年─边缘青少年伙伴服务计划〉等,都是例子。课程的主讲者中,不乏在不同领域有成就、富学养、多关爱的人士,例如〈老子哲学与现代管理〉便是由著名地产界俊彦施永青先生任教、〈天地变何处安心〉则是由曾任香港天文台台长的林超英先生主讲、〈流行曲词创作坊〉由著名填词人郑国江先生主讲、〈戏梦人生剧场工作坊〉则由中英剧团艺术总监古天农先生主持、〈易经与人生智慧〉则是由中华智慧管理学会创会会长彭泓基先生主讲。

本科预备课程─社会考察小习作

百多名莘莘学子在内地刚念完高三,到香港升大学,因两地学制不同,浸大便为他们设计了一年本科预备课程,以过渡到大一。

香港浸会大学在“本科预备课程”里的教与学行动,近年来已广为人称道。要说明其独特之处,或可举这一年的其中一科“基础年人文素质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香港社会考察─让同学们分成三人小组,分别在特邀的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区议员或文艺工作者的指导下,按不同的专题进行社会考察。拟定的课题有意避开了巍峨建制与表面风光,兵行险著让他们深挖社会底层及另类生态。

按照这种教学策略,考察专题便包括了香港的破落一面或底层群落如〈香港渔民生活〉、〈低收入家庭〉、〈天台屋〉、〈南亚移民〉、〈摊档小贩〉、〈街头露宿者〉等,非主流或另类生命形态如〈性工作者〉、〈边缘青少年〉等,也有如〈创意艺术中心〉、〈中英剧团〉、〈街头卖艺者〉等艺术群落。这百多位从小便习惯了学习必须按部就班的青年同学们,碰到了这些与将来主修的专业不一定直接挂钩的题目,虽然心中也萌现了莫名的兴奋,初期仍不免疑惑。于是主持课程的导师便设置“烛光圈”等活动,重唤他们对大千百态的本能响往。还在讲课时,以他们熟知的故事结合理论,让他们领悟到锻炼学习能力的最佳策略是从某些能诱发学习动机的切入点出发,步入一个朦胧的未知境域,峰回路转后走到柳暗花明。

 

多采校园生活

秉承著“全人教育”的理念,浸大锐意培育同学成为具创意、愿意承担、有多元能力和素质,以及关心社区的全才。除了在校园内积极推广关爱文化和精神健康,鼓励同学关心社区,发挥关爱精神外,浸大更希望通过多辨的校园生活、多元化的课程及课外活动,营造学习型的校园环境,使同学在品格、才能和见识上全面发挥,贯彻浸大全人发展的精神。

联通课程选择多

浸大积极拓展通识学习,通过学生事务处为同学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旨在扩阔同学的学习层面,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国际视野,提高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触觉及见解。去年大学一共举办了280多个“联通课程”活动,活动形式包括讲座、校园活动、工作坊、比赛/表演及体验式学习,并录得超过14,000人次的参与率,反映了同学对参与通识活动的积极态度。

领袖培训全方位

去年举办了23个与领袖培训有关的活动及考察团,参与率达621人次。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如:讲座、研讨、工作坊、参观及拜访,从认知、体验、反思及行动四个层面,增强对社会时事的认识,加强独立思考及多角度分析的能力、领导和情绪管理的技巧,以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自治组织遍校园

浸大鼓励同学参与各学会所举办的活动,除设有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更成立了30多个学术学会及50多个兴趣学会。同学不但可参与各学会举办的活动,更可按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成为干事会成员,负责筹划活动,各展所长。去年参与学生组织的干事人数多达800人以上,并筹办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活动,可见同学积极投入校内活动的程度。

师生携手策校务

为促进同学与校方的沟通及充分照顾同学的需要,校内提供多个学生参与校务的途径,让同学能够直接反映意见,增加归属感,例如校务议会、教务议会、院/系务议会,以及各常设委员会和特别会议等。

心理效能获发展

为提升同学的心理质素,大学提供不同模式的训练和活动,例如工作坊、小组等帮助同学提升对自我和心理效能的认知,并扩展各种实际的生活技巧,自我增值。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识、情绪智商、正向心理学、精神健康、大学生活适应、人际及助人技巧等。

此外,大学亦举办多个心理服务交流团,使同学向内地推广情绪智商及正向心理,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效能。若有需要,同学也可与辅导老师作个别或小组面谈,以致可以跨越成长的障碍,化解生活上的困难,充份发挥个人的潜能。

社区关怀亲体验

浸大一向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让他们更关心社会需要,培养同学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去年共举办了30多个与社会服务有关的活动及服务团,目的地包括本地、内地及海外,如贵州、柬埔寨及印度;服务对象多元化,部分更交由同学自主策划,发挥创意设计及推行服务计划,以实际的行动回馈社会,从中体会施比受更为有福。

 

大学舍堂教育

校园内的本科生宿舍分为四个舍堂,包括蔡元培堂、杨振宁堂、宋庆龄堂及周树人堂。舍堂作为一个培养学生成长的小社区,其独特的文化和多姿多辨的活动有助培养同学的独立处事能力,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达至全面的身心成长。

每个舍堂均有舍监主任和学长与宿生共同生活。透过各样非正规学习活动及宿生会的自治活动,同学们可学习各样“人情事理”的技巧,例如:学习自我认识,突破自我;学习尊重他人,得人尊重;学习投入参与,不冷眼旁观;学习时间管理、沟通技巧、表达技巧、建立网络、解决冲突、团队精神等。除校内宿舍外,大学还提供校外住宿的资料和介绍,让高年级同学有所选择。

[NextPage]

 

三、国际视野

浸会大学利用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汇聚大都会的优势,致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开拓及建立与各国大学和机构的合作关系,推进学术研究、学生事务等范畴的交流,丰富师生的国际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事务的认识和兴趣。

交换生计划

目前,浸大已与海外及内地大学签订了合共231张交换生协定书,定期举办学生交流计划及研究生互派活动。 2010/11学年,世界各地如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各国知名学府中,共有340多名学生获选派前来浸大就读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本科专业;而浸大派往外国及内地交流学习的学生亦超过240人;当中,内地生参加交换生计划占整体比例约25%。

浸大坚信,现今的大学生不仅应在他们的专业范畴具备一定知识,更须具有远大的眼光。跨越文化的交换生计划正好让莘莘学子有机会扩阔他们的视野,提升语文能力。曾参加交换生计划的同学都感到这份经验弥足珍贵,对他们毕业后的发展及个人成长都有莫大裨益。

我在大二的时候参加了海外交流项目,交换的学校是位于美国波士顿(Boston)的Babson College。从朋友们送我到机场去Boston,到另一群朋友送我到机场回香港,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交换中的所见所闻,可说是我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

Babson College是一所国际性学校,其中国际学生(International students)所占的比例超过50%。在这里你可以认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听他们分享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视野和思维不会再局限于中国乃至于亚洲,对于不同的文化也多了深一层的理解和尊重。再者说了,朋友多了路好走。日后周游世界时走到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去拜访拜访他们,岂不是一件美事?

参加交换生计划的另一个好处是给生活注入新的生命力。不管刚开始有多激情,一个人如果老是呆在一个地方,做著重复的事情,就会容易感到无聊,效率也会降低。当交换生可以尝试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试著做一些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比如说生活在南方的我,只有在Boston才第一次尝试滑雪;而老师的讲课方式、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这些都对我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在交换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独立。一开始觉得要自己一个人去办签证、订机票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一步步走下去,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走了很远。当你再回头看这一路经历时,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变得独立了。以后不管再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能勇敢去面对。

交换的体会还有很多很多,大部分非笔墨所能形容,这笔财富将会深深埋藏在我的记忆里。每当回想起出国交换的这段日子,我都发现自己更独立,更成熟,也许这就是这个交换生计划最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会计学三年级
万恒

 

大都会体验计划

浸会大学每年暑假均安排200多名同学参加“大都会体验计划”,分别远赴美国(亚特兰大、芝加哥、纽约、三藩市)、澳洲(悉尼、墨尔本)及中国(北京、上海、珠三角地区)各大城市,进行为期八星期的工作实习;并通过不同公司和机构的考察及专题讲座,让同学增广见闻,体验生活。

“大都会体验计划”由学生事务处事业策划中心举办,旨在提高同学对环球不同城市的商业、文化及生活的认识,并通过亲身的工作及文化体验,发展国际商贸合作理念。过去五年,已有约200名内地生把握海外实习的机会,为人生积累了宝贵难忘的经验。

2010年有150间来自不同行业的公司/机构向同学提供实习机会,包括高科技业务、银行及财务业、商贸企业、大众传播业,以及社会服务业;参与机构有美国劳工部、亚特兰大世界贸易中心、悉尼港务局、北京首都博物馆、 《上海日报》等。同学获得海外工作的宝贵经验,不仅有助将来事业发展,更对个人潜能的发挥有莫大裨益。

 

部分合作伙伴名单

Australia 澳洲
ACC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Ltd.
Atomic Human Capital Solutions
Australian Businesswomen’s Network
Australian Scholarships Foundation
Baptist Community Services
Corporate Executive Offices
Edelman Melbourne
Gymnastics Victoria
Hansens Accountants Pty Ltd.
Interaction Disability Services Ltd.
Irina Dun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ervices
Manhattan Group Pty Ltd.
McLeay Chartered Accountants
Models of Success & Sustainability
Mountain District Badminton Association
Ogilvy & Mather Sydney
Quantum Web Solutions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
Sydney Harbour Foreshore Authority
TeleResources Engineering (Aust) Pty Ltd.
The Australian Photographic Society
The Executive Centre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Art Gallery

China 中国
Angle Communications
Atomic Recruitment
Enjoy China Media & Advertising Group
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Shanghai
  (SHETO)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RPC Consulting Co. Ltd.
KCS Management &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MindSAC PR Consulting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Beijing Pico IES Group (China) Co Ltd.
Shanghai @PR Consulting Co Ltd.
Shanghai Centaline Property Consultants Ltd.
Shanghai LSC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 Ltd.
Shanghai Too Ran Certified Tax Agent Office
Waggener Edstrom Worldwide Communications Ltd.
Wing On CPA & Associates

United States 美国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merican Red Cross - Metro Atlanta Chapter
Bank of Orient
Blair Capital Management Corporation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and Study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icago Childrens Museum
City of Chicago - Alderman Moreno’s Office
City of Chicago - Office of the City Clerk
DAE Advertising
Direct Sign Outlet
Georg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eorgia Department of Labor
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
Habitat for Humanity International
Law Offices of Mary Carmen R. Madrid-Crost
Legal Services for Prisoners with Children
Metro Atlanta Chamber of Commerce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Plan Your Meetings
Playwrights Foundation
Relationship Economics
Renaissance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Residence Inn Atlanta Buckhead, Lenox Park
Sacred Land Film Project
San Franciscos Childrens Museum
Sing Tao Daily
U.S.-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United Pacific Hotel Grou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F
W3 Business & Tax Consultants, Inc
World Affairs Council of Northern California
World Chicago
World Trade Center

 

驻校总领事计划

浸会大学于2004年创办香港高等教育界首个“驻校总领事计划”,每年均邀请多位外国驻港总领事参加。

计划目的是希望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汇聚大都会的优势,促进校园国际化,丰富师生国际视野。此外,计划并强调国际合作及多元文化的交流,透过多国驻港总领事的分享演说,加强大学社群以至市民大众对世界事务的认识和兴趣。

推行至今,先后已有23个国家的驻港总领事亲临校园与师生交流,主动提供意见,促进浸大与该国的交流活动(尤其浸大与当地大学的学术交流)。此计划获得好评,更吸引了其它驻港领事主动接触大学,希望一同参与,成功可见一斑。

各国驻港总领事主讲题目一览

国家驻港总领事 主讲题目(部分讲题以官方翻译列示)
法国
美国
泰国
瑞士
意大利
奥地利
印度
德国
巴基斯坦
匈牙利
墨西哥
澳洲
日本
沙地阿拉伯
阿根廷
捷克
哈萨克斯坦
韩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南非
加拿大
尼日利亚
西班牙
中法关系
The US and Hong Kong: A History of Friendship
Thailands Diplomacy: The Way Forward, A Personal View
瑞士的中立政策
意大利追求欧陆共融上的悠久历史
奥地利的外交政策
印度:迈向未来
德国新总理默克尔的政策和挑战
巴基斯坦在全球及南亚之角色
Transformed Hungary ─ a New Partner for Hong Kong
墨西哥迈向二十一世纪
澳洲:在今日亚洲与中国融洽相处
日中及日港关系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 Force for Peace and Energy to the World
Argentina: Hong Kong''''''''s Antipode?
The Czech Republic ─ The European Journey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宗教和谐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Republic of Korea: A Korean Perspective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女性
南非与港双边经济关系
Hong Kong: Canada’s City in Asia
Nigerias Evolution to a Modern State: A Constant Work in Progress
Spain: A Crossroads of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and China: A Late Mutual Discovery

 

国际作家工作坊

大学又于2004年创办亚洲首个“国际作家工作坊”,邀请内地、台湾及世界各地如日东升的作家来港,这些作家除了会到不同老师的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外,还会主持座谈会,进行演讲。工作坊举办至今已有69位作家来港驻校,他们来自39个国家。

举办工作坊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提升香港的文化向度,因每年均有知名的国际作家在港生活,与本港文化界交流,此举可大大提升本港文化活动及国际知名度。第二是提升浸大的文学创作与校园文化气息,藉此促进浸大作家与国际作家互动交流。第三是帮助世界各国的文化精英了解香港的文化及生活,令香港经验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国际作家工作坊每年秋天会按不同主题邀请作家到访交流,每年春天更会邀请一位知名的华文作家作驻校作家,驻校三个月,作公开演讲及主持工作坊;同学可报名参加,向名作家学习写作。

国际作家工作坊主题及驻校作家一览

  访问作家主题
每年邀请七位国际作家及两位华文作家驻校一个月
驻校作家
每年邀请一位著名华文作家驻校三个月
2010年 地中海作家 张炜
2009年 太平洋作家 黄春明
2008年 来自东欧的作家 韩少功
2007年 海洋与水岸写作
2006年 大自然写作 李锐
2005年 了解伊斯兰世界及其作家 李渝
2004年 后殖民地英语国家的作家 --

 

国际哈佛模拟联合国会议

为扩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关注世界时局,浸会大学每年均派出代表团,参加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

2010年,浸大已是连续第七年派出学生往美国波士顿参加由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哈佛模拟联合国会议”(Harvard 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并第二次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会议”(World Model United Nations)和第四次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sian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浸大代表团分别模拟担任希腊、斯洛维尼亚共和国以及德国的与会代表,并出席多个模拟专责委员会会议,就不同协议与各国代表进行磋商和讨论。

“国际哈佛模拟联合国会议”是美国哈佛大学学生自行筹划的“模拟联合国”组织,目的是通过模拟联合国的会议形式,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学生有机会加深对联合国的认识,并领略国际谈判的乐趣。“国际哈佛模拟联合国会议”每年2月于美国波士顿举行,创办至今已超过55年,在全世界同类型活动中属最大型及历史最悠久。“世界模拟联合国会议”则源于1991年,由哈佛大学与世界各地不同的知名大学轮流合办。2010年度会议于3月中在台湾举行。“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则源于2001年,2010年度会议于4月初在北京举行。

[NextPage]

 

四、全人关怀

浸会大学不仅是一个培育全人、开拓同学国际视野的基地,这里更是一处温情洋溢与关爱处处的地方。在这里,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朋辈之间没有鸿沟; “施”与“受”是那么平常不过的事情,在校园里处处也可以经验得到,体会得到。内地同学来港升学,面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生活与社交习惯的不同,会忧虑适应的问题。有鉴于此,大学特别为内地新生举办各类型活动,以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尽快融入社群。

亲善家庭计划

内地同学只身来港升学,为帮助他们适应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大学学生事务处辅导中心特别推出“亲善家庭计划”,为这些学生安排接待家庭,通过不同的款待活动,让他们纵然离乡别井,也能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计划推出至今八年,已有超过440个家庭成为接待家庭,让超过880位内地同学感受到“家庭”温暖。接待家庭对同学的接纳、支持和鼓励,不仅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更令他们深刻体会到两地不同但互融的文化。

参与计划的接待家庭除有大学教职员外,还有认可教会或机构推荐的人士。他们主动热心的付出,直教一班内地新生毕生难忘。

叔叔阿姨真的很细心,当我第一次与他们见面的时候,他们问了我的邮箱、电话号码、生日日期等等。当时我感到有些诧异,好像查户口一样呀!可是,渐渐的,我明白了,阿姨常常通过那个邮箱给我发问候的话语、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快乐点滴、询问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叔叔阿姨会为每个他们照顾的孩子过生日,那就是阿姨问我生日的原因。目前,叔叔阿姨照顾八个像我一样的孩子,加上他们自己的两个,总共十个孩子。

叔叔阿姨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为了帮助我提高英语水平,他们推荐我去上英语课,送我英语的参考书;为了让我了解香港人的生活,他们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邀请我和他的兄弟姐妹吃饭;为了让我了解香港的教育,叔叔带我去参观他在职的学校,还有他曾经就读的中文大学;为了让我认识香港的商业情况,叔叔还让我一同参见他们学校与一些公司之间的洽谈…

叔叔阿姨是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是我的好朋友,与我分享喜怒哀乐;也是我的老师,教我关爱他人,教我为人要谦卑!

来浸大,我是幸运的,有了亲善家庭,我是幸福的!

应用经济学三年级
赵龙


 

 

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

内地同学除了“被动地接受”关怀外,还会“主动地付出”爱心。前者当然是指刚入学的新同学,后者则是已经融入社群,能够帮助师弟师妹适应大学生活,并投入校园活动的学长。

为了帮助新同学适应来港后的生活,一群热心的学长于2000年自发成立了一个非牟利的学生组织──“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简称“陆港青联”,英文全称为“Association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Youth”,简写为AMHKY。至今已历经十一届,现时所有就读浸会大学的内地本科生都是陆港青联会员。

陆港青联旨在维护香港浸会大学内地本科生权益,帮助内地学生更好地适应、融入在港的大学生活。陆港青联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内地同学之间以及陆港两地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广东话班、体育月、K歌大赛、电竞比赛、学术交流团等均为陆港青联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

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陆港青联也从一个会员刚及50的小组织,成为可以代表香港浸会大学内地本科生的大社团。回想当初,我们本是抱著锻炼一下自己的想法而选择成为陆港青联的庄员。但随著时间过去,我们却逐渐体会到,“为内地生服务”这一陆港青联的理念正不断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浸会大学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用如家人般的温暖抚慰每一位在港内地生不安的心,用坚定的臂膀守卫著内地生共有的权益,它也为我校内地生与本地学生以及香港其它大学内地生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在香港的内地生们不再感到彷徨与孤单,因为,在这里有另外一个家守候著你们--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

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干事会
主席 胡晓


 

香港浸会大学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对于每一个内地生都是不同凡响的存在。她是一杯迎客酒,在我们第一天踏上香港的土地,就让我们体会到浓烈的“他乡遇故知”之熟悉亲切;她也是一杯知音酒,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之余,用活动和福利的形式帮助我们适应环境,扎根香港。她懂我们,陪我们,伴我们。

我们不是要歌颂,只是在感谢,有这样一个组织执著地存在于每一个内地生的生活常态里,静默地观看和参与我们的成长,让漂泊不再是漂泊。内地生和AMHKY,正如所言“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相遇相知于港式江湖。

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干事会
副主席 唐亚男
[NextPage]

五、毕业出路

内地生修毕浸大的本科专业后,不论是升学或就业均有理想的发展。自2008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更放宽非本地学生在港工作的限制,让内地生可更有弹性地选择在港工作。

 

历年内地生毕业出路一览

大学至今已有400多位内地同学以优秀成绩毕业,当中有5%的同学以骄人成绩获英、美著名学府颁发奖学金,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另有48%同学留港或到海外升读硕士学位专业,以及47%同学留港或返回内地工作,投身金融、会计、投资、银行、顾问、传媒、广告、教育、商界等不同行业。

 

深造学府/工作机构

升学
美国 Yale University、Princeton University、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Michigan、Cornell University、Brow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New York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Texas、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Iowa State University、Idaho State University、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英国 King’s College London、University of Edinburgh、University of Warwick、University of Nottingham、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Sussex
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其他 University of Alberta、Macquari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Queensland、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Sciences Po Paris、Swiss Hotel Management School、College of Europe、Kyoto University

工作
会计、顾问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DFK International、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McCabe International Limited、CCIF CPA Limited等
传媒、广告 Cargonews Asia、Ketchum Newscan、凤凰卫视、美亚电视、上海电视台、21世纪经济报导、无线娱乐台、亚洲电视、卫星电视(香港)、香港电台、南华早报、新报、东方报业集团、亚洲博文、唯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等
金融、投资
银行、商界
中国银行、富邦银行、澳洲联邦银行(香港)、东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交银保险有限公司、友邦保险、康宏理财、英皇金融集团、广新控股、光大控股、大福证券、粤海证券、美国商会、香港总商会、香港青年联会、周生生珠宝公司、恒基兆业地产、香港实德环球集团、佐丹奴、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ASA Technology、Recruit Express、DFS Hong Kong Limited、State Street Corporation (HK)、EBA Communications Ltd 等

 

内地生于在学期间及
毕业后在港工作的措施

自2008年起,在香港就读全日制经评审本科专业或以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包括内地生),可从事暑期工作1、与学习课程有关的实习工作2,以及在校园内从事兼职工作3。此外,同学在毕业后,还可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留港一年,此项安排将有利内地同学选择留港工作4

注: 1. 同学在六月至八月期间接受聘用,工作时数和地点皆无限制。
  2. 同学须修业不少于一个学年,而实习工作必须与学科╱课程有关,并经院校安排或批准。此外,实习工作为期最长一个学年,或有关全日制学术课程正常 修业期的三分之一时间,两者之中以较短者为准。
  3.
同学可在修读期间在院校每周工作不超过20小时。
  4. 毕业生在这一年期间可以随意就业或转职,获聘用后,更可申请延续逗留期限。
  5. 以上内容当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最新消息为准。

 

2010年内地毕业生统计

于2010年毕业的内地生中,约五成的同学继续升学深造,当中以留港就读硕士学位为主。就业方面,近五成毕业生留港工作,投身社会。

毕业后出路(受访人数:106人)

刚刚收看过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一周年的电视节目,令我心潮澎湃,不由得感慨自己真是非常非常的幸运;到浸大升学,我很庆幸自己把握了这个改变个人成长轨迹的关键机会。对于培养我成长的香港浸会大学,我满怀感激之情。

跟其它学校,特别是内地大学不同的是,在浸大我们在寒暑假里有跟老师作研究的机会。老师会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课题,并从科研基金里为我们提供寒暑假的生活费。我在香港的四个暑假中,都有一部分时间留校作课题。虽然我当时并没有发表科研文章,但是这使我对科研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让我后来在美国UCLA的学习和研究,很轻松就进入状况。加上对英语教学的适应,我没有一般从内地直接到美国学习的同学对国外教学的适应期。

在浸大的四年中,我们各方面都得到了学校和老师很多的照顾。老师们还特地交代,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到办公室询问。每个学期,还会有专门的老师跟进我们的学习状况。临到毕业时,不论申请学校还是申请签证,老师们都给与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不可能现在就在美国念完博士并工作三年。作为内地生,我在浸会受到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我敢说,没有任何一间大学,包括香港的其它大学,会像浸大这样关心和照顾学生。在浸大时,我还没有体会到,到了美国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们是被浸大宠坏的小孩。也再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有像在浸大这样亲近的师生关系。

关于浸会大学,我要说的太多,想要感谢的也太多。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我想说,选择浸大,是我在目前的人生中把握得最好的一次机会。

数学专业毕业生
现任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助理教授 吴彤彤


 

我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机会来港学习,从此翻开人生的一个新篇章。我选择了香港浸会大学,更选择了“香港”。

浸大是一所有著关爱互助传统,有著开明人文校风的大学。回望在大学的时光,学生注册处、学生事务处、舍堂组、校牧处以及院系的老师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浸大所在的九龙塘正是香港的交通枢纽,无论到港岛、九龙还是新界都最为便利,为大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走进香港社会,认识香港社会,参与香港社会,在这个东西交融的环境中学习和吸收。

香港是一个竞争、包容并存的城市。这里的发展平台更高、资源更广、机遇更多。毕业后,我进入凯旋先驱公关有限公司,主力中国海洋石油、建设银行等蓝筹国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2006年,利用政府为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提供真金白银的创业基金,我选择开办自己的企业,实践理想,这是在任何一起欧美国家都很难有的机会。香港政府更加是求贤若渴:2008年5月开始,只要在香港就读之后获得全职学位的内地人才,毕业后都可以无条件获得一年签证,以后续签的手续也相对简单了很多。也就是说,大家来港就读就等同于获得了留港发展,一展拳脚的机会。

希望大家把握来港升学的机会,亲身体会到在浸大、在香港的所见、所学,对未来人生的裨益。

公关及广告专业毕业生
现任历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李欢
[NextPage]

六、入学须知

香港浸会大学独立招生,有意报读者须直接向大学递交入学申请。

申请资格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户籍属以下25个省市的应届高考生(包括复读生)可申请来浸大升学:

省: 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陕西、 山东、山西、四川、云南、浙江
市: 北京、重庆、上海、天津

备注:申请者如未符合以上资格,其申请将不获受理,申请费用概不退还。

入学面试

面试资格
申请人必须在国家统一高考中考获以下成绩,才可获邀参加面试:
1. 高考成绩达所属省市报读第一批重点高校的分数线(一本线)或以上;以及
2. 英语分数达110分(工商管理学院的英语要求为120分)。

大学将于北京、上海及广州举行面试,由于面试名额有限,各专业竞争激烈,考获一本线的合资格申请者人数众多,面试分数线将会按不同专业的情况往上调,各专业的面试分数要求将有差异。故此,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所报读专业的报名情况两者同时决定考生是否有面试的机会。惟所报专业于5月31日后将不能更改,请申请人慎重选择拟报读的专业。此外,高考成绩只达一本线的申请人不一定获邀面试。面试安排不另收费用;惟未能获邀面试者,其已缴交申请费用概不退还。

面试名单将于六月下旬于浸大招生网页内公布,请申请人密切留意网页最新消息,大学将不另函通知。

面试形式
面试以英语进行,部分专业如中医学及生物医学、中药学等辅以普通话进行。

面试形式包括“个人面谈”或“小组讨论”,主要评核考生的英语能力、个人素质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批判思维、解难技巧等。

录取标准

大学将按申请人的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及入学面试表现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国家教育部规定,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必须在7月7日完成录取;所有已确认接受录取的同学,内地高校将不再录取。

获浸大录取者必须于7月上旬招生网页内公布的指定日期前缴交留位费及递交确认文件,逾期缴交者将当作放弃论,所有已缴费用将不获退还。

申请人若于2011年7月7日仍未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则可视为落选论,大学将不再另函通知。

升学费用

2011/12学年升学费用
项目 费用(以港币计) 备注
学费 100,000元 分上、下学期缴交
学生舍堂宿费* 8,000多元至11,000多元不等(8月底至5月底) 视房间种类而定
生活费及杂费 27,000元(以9个月计) 视个人情况而定

注: 1) 2011/12学年全年学费为港币100,000元,该费用日后或会调整,大学将另行通告。
* 2)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于基础年(如适用)及一年级,将由大学提供校内宿位;由二年级开始,大学将不会提供校内住宿。详情请参阅“2009-2012年度学生住宿政策”网址:http://www.hkbu.edu.hk/~eo/housing/form/HousingPolicy.pdf
* 3) 学生舍堂设有双人间及三人间,同学最后获分配到双人间或三人间,端视乎房间的供求情况而定。
* 4) 依照现时于校外租住房屋的租金水平计算,每人每月所用于缴交租金的费用约为港币2,000元至5,000元。 实际费用视乎单位的大小、质素、地区及共同租住单位的人数等因素而定。

奖学金计划

大学每年均颁发不同等级与金额的入学奖学金予成绩优异的内地生,以减轻同学来港升学的负担。2010年,大学共颁发了总额逾港币1,400万元的奖学金予约50名成绩优异的内地生。2011年,大学将继续以高考及面试成绩为评核基础,各学院内综合表现最优秀且英语成绩达120分或以上的学生可获颁发奖学金,同学毋须另行申请。大学向申请人发出录取通知时,将一并通知申请人是否获颁奖学金及奖学金金额。

除入学奖学金外,大学更设立600多个奖学金供浸会大学本科生申请。过去几年,不少内地生均在学业上取得骄人成绩,更有个别表现卓越的学生在同一学年内个人独得多项奖学金,成绩令人鼓舞。

 

本科预备课程

大学采用学分制,大部分本科专业均修读三年毕业。应届高中毕业生经录取后,须先修读为期一年的“本科预备课程”。

“本科预备课程”安排于香港浸会大学上课,课程内容包括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广东话、认识香港、人文素质,以及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科目,同学修毕后即可正式升读本科专业一年级。

 

2011年招生日程

日期 活动
1月17日 开始接受入学申请
2月至5月 浸会大学在内地省市参加教育展及举行招生说明会
5月31日 截止接受入学申请
6月上旬 内地高考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浸会大学在内地指定城市举行入学面试
7月上旬 公布录取名单;申请人确认录取资格
9月1日 “本科预备课程”上学期开始
**有关浸大在各省市参加教育展及举行招生说明会之最新消息,请浏览教务处网页:http://www.hkbu.edu.hk/~ar/admissions/mainland

 

申请方法

递交入学申请表

申请人可到以下网址递交网上申请:
http://www.hkbu.edu.hk/~ar/admissions/mainland

缴交入学申请费

入学申请费一经缴交,恕不退回。申请人可选择以下其中一种方式缴交费用:

1. 以人民币借记卡于网上缴费,费用人民币380元。缴费详情请参阅
http://www.hkbu.edu.hk/mainland/app “申请须知”部分。
2. 以国际信用卡(VISA/MASTER Card)网上缴费,费用港币400元。缴费详情请参阅http://www.hkbu.edu.hk/mainland/app “申请须知”部分。
3. 以中国银联借记卡/信用卡**网上缴费,费用港币400元。缴费详情请参阅http://www.hkbu.edu.hk/mainland/app “申请须知”部分。
4. 到内地银行购买港币400元的汇票(Bank Draft),收款人请注明“香港浸会大学”或“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汇票背面须写上“申请人姓名”及“申请编号”。汇票原件须寄回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入学组。申请人宜自行复印汇票一份,以作存档。
5. 直接前往香港恒生银行缴付港币400元申请费。
香港恒生银行之“港币户口存款单”(HKD Account Deposit Form)各项资料须填写如下:
帐户名称:“香港浸会大学”或“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帐户号码:“283-338366-012”
转帐来自:请填上申请人姓名
支付金额:港币400 元
于最底之空行写上“XX省本科专业内地申请人”及“申请编号”

缴费后须将缴费单寄回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入学组。申请人宜自行复印缴费单一份,以作存档。

填写“港币户口存款单”之样本

备注:
1. 电汇缴费方式恕不接纳。
2. 每位申请人只需缴费一次。通过不同途径缴费多于一次者,多缴费用概不退还。
3. 除以人民币借记卡缴费外,其它缴费方法须以港币付款。

** 如欲以中国银联借记卡/信用卡网上缴费,请确保借记卡/信用卡已开通“银联网上支付业务”。现时 只有部分内地银行适用以中国银联卡付款,详情请参阅: http://www.hkbu.edu.hk/~fohome/CUPSecure.pdf

[NextPage]

 

七、专业概览

文学院


http://arts.hkbu.edu.hk/
深植文化 发挥创意
•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是一个“创意文学院”,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感受力。激发创意和想像力可以协助他们未来在事业的发展;打磨他们的感受力则可以增进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文学院各系的老师中有十多位知名作家、三位作曲家及四位演奏家。
• 本院辖下共有六个本科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英国语言文学、音乐、宗教研究、人文学及翻译学。文学院各专业所设计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扩阔知识层面,掌握中英语文技巧,以配合社会的多元发展。课程亦著重培养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创意的训练。本院英文系与社会科学院教育学系合办“英国语言文学及英语教学”专业,以培育有意从事英语教学的人才。
• 本院于2004年创办亚洲首个“国际作家工作坊”,每年邀请10位内地、台湾及世界知名作家来港,与浸大师生、本港作家及公众人士交流,举办的活动包括公开讲座、研讨会、诗词朗诵、创意写作工作坊、文学奖等,藉此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文化都会及提升校园文化气氛。
• 2005年,本院更创办“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藉以提升华文长篇小说创作的水准,并推动21世纪华文长篇小说创作。该奖每两年举办一次,得奖作家可获港币30万元奖金,为全球同类奖项中奖金最高的。奖项设立至今已举办过两届,得奖者包括贾平凹及莫言。
• 本院提供优良的艺术文化环境,吸引不少优秀的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工作者在此地灵人杰之所一同肩负起教育和培育人才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中国语言文学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著重训练同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强调广博的视野、良好的思考力和创意能力,内容涵括语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务使同学全面掌握大学水平的中文学科知识。课程强调治学方法及思考方式的训练,培养同学应付不同环境、不同工作的能力。
• 兼顾文化融通的取向,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设有跨科际的科目,著眼于开拓同学眼界,以中国文学为本位,兼涉其它文化领域,通过互相比勘,除了令中文研究的认识进至另一深度外,还可以带入国际视野,并和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重视人文研究的方向呼应。
• 重视同学的人格培养,利用学系规模较小的优势,让师生在课堂外亦能经常接触,建立亲切关系。在日渐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优良学风,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我,发挥才能。根据统计,自1998至2009的12年间,本系学生在香港以至世界性中文文学创作比赛中共获奖80多项,成为全港院校中最突出的中文创作摇篮,即为明证。
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传媒(编辑、创作等),以及其它语文、文化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 英国语言文学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为同学提供语言学和英语文学的专业知识和训练,重点在于加强他们的英语运用技巧、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其对社会及西方文化的认识,配合社会需要,以及同学毕业后的多元发展。
• 同学于二年级开始,可以选修语言学、文学或比较文学作专业科目,扩阔国际视野。
• 课程亦包括文学与电影、创意写作、文学与翻译、话语分析学等选修科目。
毕业生主要从事商管、传媒、教育、广告或翻译工作。每年约有一成的毕业同学会选择在香港或海外升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6 人文学
Humanities
• 介绍人文学跨学科及跨文化研究,包括传统及当代人文学于文学、语言、历史、哲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 通过选读人文学的主要学术文本,认识传统及当代的中国和世界文化。
• 培育擅长中英语言、具广博文化知识及人际沟通技巧的毕业生,装备他们加入不同的专业及行业。
• 训练同学的判断力、创作力、独立思考、批判思维、自我醒觉,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承担感。
毕业生投身多元化的行业,包括作家、教师、商业行政人员、政府官员、编辑、传媒工作者、人事管理者、新闻从业员及公共关系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8音乐
Music
• 全港规模最大的全日制本科音乐课程,帮助同学建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同学有机会随以下学科的专家研习:音乐理论、作曲、中国及西方音乐史、作曲分析、音乐教育、演奏(尤其著重独奏和合奏的训练)。
• 为同学提供国外演出的机会。过往同学曾到瑞士、奥地利、韩国、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台湾、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等地演出。
• 著重电脑及科技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
• 系内的电声音乐研究中心和多媒体研究实验室为同学提供先进的音乐设施和器材,以供学习。
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艺术行政、媒体(电台/电视台) ,以及其它与音乐相关的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72 宗教研究
Religious Studies
• 课程分为基督宗教研究及哲学研究两大专组。基督宗教专组以基督宗教为主,旁涉中外各大宗教;哲学专组方面,除逻辑分析外,也重视中外各大哲学传统。
• 本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生交换计划,每年都有学生申请到世界各地交换学习,几年下来,交换生足迹遍及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地。
• 本系教学方法活泼多元,除讲授之外,还设有导修课,辅助学生学习;部分老师也运用互动讨论、田野调查、参访学习、名著导读、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 学生得到充分的思维训练、并熟悉研究方法,同时写作与语文运用能力相继提升,故此毕业生都充分就业,在社会各行各业,实现理想。立志升学进修的同学们,也因学术基础丰厚,能到海内外著名学府进修。
毕业生出路广阔,在教学(宗教伦理、通识教育或其它课程)、公职、行政、文化、出版,以至宗教团体的服务机构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4 翻译学 (四年学制)
Translation
• 全港唯一的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
• 培育口、笔译专才,以及提升跨语言(英汉语)、跨文化的传意技巧。
• 实施全方位教育,拓宽就业机会。
• 独有安排同学第三学年到各大企业或机构作一年的全职受薪实习。
• 同学自组翻译工作坊,学习期间为校内外客户提供翻译及语言服务,争取更多实务经验。
毕业生大多从事与语言相关的工作,包括:公司或政府部门翻译、教学、培训、管理、行政、编辑、出版、广告、传媒、公共关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64 英国语言文学及英语教学 (四年制本科双学位专业)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 课程特别为有志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同学而设。课程涵盖两个专业范畴:英国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课程内容除了著重语言学及英语文学的专业知识训练,亦包含专业英文师资培训。修毕此课程,同学可获颁授英国语言文学文学士(荣誉)及英语教学教育学士(荣誉)学位,完全达到香港教育局对语文老师之要求。同学在第二年之暑假会被安排到海外参加英语沉浸课程,为期六至八星期。同学置身英语环境中,能进一步掌握外国文化和英语沟通技巧。
毕业生可从事英语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
注:本跨学科专业由文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合办。
 
工商管理学院


http://www.hkbu.edu.hk/~bus
环球视野 领袖培育
• 香港浸会大学自1956年成立至今,一直是本港及亚洲的商学教育先驱。数十年来,浸会大学商学院的地位不断提升,于2010年4月,更取得“国际商管学院促进会”(AACSB International)的认证,跻身全球前5%顶尖的商管名校行列。“AACSB国际认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专为世界各地工商管理及会计学位课程作认证的机构。此项荣誉标志著浸会大学商学院拥有世界认许的优质商学教育。
• 本院现时开办学士、硕士及博士专业达14个,学生约2,000人。学院有60位学术职员(助理教授及以上级别),全部持有相关的博士学位;以及14位持有相关的专业资格或博士学位的讲师。我们的学者来自世界各地,学有专精,著述丰富。透过对教学的热诚,研究心得和国际视野,培育未来的商界领袖及社会栋梁。他们在多份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均有发表文章,并为多个公共、专业及政府决策机构服务,其专业知识及对追求卓越的热诚可见一斑。
• 本院提供香港唯一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的工管本科专业,并采用较小班教学形式,以促进师生交流、加强两者关系。本科专业提供七个主修学科:会计学、应用经济学、中国商贸学、财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资讯系统及电子商贸学,以及市场学。
• 作为全球竞争力排行第二的城市,香港对商业人才的需求将有增无减。为鼓励及吸引更多内地的优秀学生就读浸大工商管理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学院去年拨款港币150万元设立“内地状元入学奖学金计划”,致力为社会培育商界领袖。合资格的内地高考生可获每年港币12万元的奖学金,每年颁发奖学金数目不限。详情请浏览http://www.hkbu.edu.hk/~bba/mainland.php。
• 本学院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方针,务求学生不但学术成绩出众,更有良好的专业及个人发展。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例如语文课程、领袖训练、海外学习、商业实习、就业发展及导师计划等,并资助学生到海外及内地交流考察,以促进他们的跨文化经验和开拓国际视野。学院设立“海外留学奖学金”及“大都会工作体验计划奖学金”,资助本科生到外地留学或进行工作实习。独有的“年青行政人员培育计划”为同学度身订造不同的营商技巧工作坊,提升他们的表达技巧、人际沟通技巧及分析与解难技巧等。
• 工商管理学士课程的学生近年在各项竞赛中均以骄人成绩力压各大院校,令人鼓舞。继2008年夺得“CFA协会全球投资分析比赛”的全球总冠军后,本年度亦取得此项比赛的亚太区赛事季军。本科生亦连续两年于“IIBD国际案例比赛”中夺冠以及囊括“全港最佳工管论文选–商业策略比赛”的亚军及观众最喜爱奖。此外,多个商业及专业团体捐款设立各项奖学金及奖项,以奖励学生的优秀学业表现及社区服务,每年获奖的学生人数逾百。
• 毕业生出路非常理想,每年有逾95%的同学(继续进修者及移民者不计算在内)于毕业后六个月内全职就业,大部分加入工商界发展,受雇于各大跨国企业、银行、会计师楼、证券行、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 会计学
Accounting
• 会计学主修专业的内容广度与深度并重,旨在培育具有综合分析能力与多方面技能的会计人才,目标为同学提供:
- 会计学的全面训练;
- 多元学科的知识与分析能力的培训;
- 资讯处理与传意技巧的培育;以及
- 广博的教育。
• 课程包括商贸核心科目(39学分)、会计学主修科目(21学分)及通识教育科目(36学分)。同学可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中选修多个科目,同时也可汲取在商贸科目上的专业知识。
• 毕业生可取得的专业认可资格包括HKICPA、ACCA、AIA、CIM、HKICS、ICSA及IIM等。
毕业生可在专业会计行、工商界及其它行业发展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0 工商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包含六个主修专业:应用经济学、中国商贸学、财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资讯系统及电子商贸学及市场学。一年级上学期后,同学将会按成绩和志愿获安排修读其中一个主修专业。
课程内容包括商贸核心科目(39学分)、专业主修科目(21学分)及通识教育科目(36学分)。同学可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中选修多个科目,同时也可汲取在商贸科目上的专业知识。
主修专业简介:
应用经济学 Applied Economics
• 应用经济学主修专业依循经济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原理的核心(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开始,逐步探讨理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定量技术(数理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经济与商贸预测)以至实证应用。
• 本专业培育学生对香港、中国、国际经济的认识,并提供与香港经济相关的学科如货币银行学、产业组织及国际经济学等。
毕业生可从事商业与经济预测,以及就政府政策对不同工业与服务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
中国商贸学 China Business Studies
• 中国商贸学主修专业为同学在中国商贸的制度、运作与行为模式等方面提供跨学科和有系统的培训。
• 本专业教授从事中国商贸活动所须具备的知识,修读的科目包括中国经济基础、中国商贸的法律事务、国际商贸、中国企业管理、中国市场学,以及中国商贸专题研讨。
毕业生可在与中国商贸有关的管理、市场营销、财经、培训、研究、谘询顾问等领域发展事业。
财务学 Finance
• 财务学主修专业为同学提供基础的财务知识,为日后的工作经验奠定根基,以便作出明智的财务决策,为所属机构作出贡献。
• 财务主修科目系统地介绍各个财务的领域,包括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公司财务、期货与期权市场、国际财务、定息债券、银行借贷、个人理财策划及风险管理等。
毕业生能担任银行、财务机构、投资公司、政府财务部门的各种职务。
人力资源管理学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人力资源管理学主修专业培育同学在管理及商贸上全面的知识基础,尤其著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训练,更会安排同学到企业实习。
• 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职能领域,包括招聘与挑选、人力资源发展、绩效评估、奖励管理,以及劳工关系与法律。
• 学生可于商科学士学位课程中,选择进修“双学士”课程或选择主修“人力资源管理学”并副修一项非商学课程。
• 毕业生可申请的专业认可资格包括HKIHRM、HKICS、HKITP及IIM。
• 学生更可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人力源管理专业协会,与历屇毕业生建立人际网络。
毕业生可在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发展事业,包括招聘、培训与发展、薪酬与福利、雇佣关系等。
资讯系统及电子商贸学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 为学生在商贸方面提供深入的资讯科技应用知识,在毕业后能有效运用资讯科技,以提高生产力、准确度与管理成效。
• 在课程编排方面,学生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汲取知识:
1)认识资讯科技在现代商业社会的角色及应用;
2)从终端用户角度去理解资讯科技应用所带来的效益及优势;
3)应用资讯科技审计及电子商贸知识等。
• 修毕资讯系统审计及控制组别的指定科目的学生,可获豁免资讯系统审计师(CISA)专业资格所要求的三年专业工作经验。
毕业生可从事资讯系统审计员、商业分析员、顾问等,亦可从事资讯系统审计、金融、市场推广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行业。
市场学 Marketing
• 培训学生对市场学的批判性思维,并发展以此思维解决实际商贸问题的能力。
• 基础科目包括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学研究与策略市场学管理。
• 其它选修科目包括国际市场学、市场学传意、电脑媒界环境中的市场学、零售、商贸对商贸的市场学、服务市场学与中国的市场学等。
毕业生可在产品管理、广告、零售、市场研究、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发展事业。
备注:
所有入读“工商管理学(2280)”的同学于一年级上学期须修读共同的科目,上学期后才会按成绩和志愿获安排修读其中一个主修专业。
学院将按同学的 i)高考成绩及“本科预备课程”成绩;ii)一年级上学期绩分点;iii)非学术及其它成就;以及 iv) 志愿选择分配同学到不同的主修专业。
    
中医药学院


http://www.hkbu.edu.hk/~scm
教学相长 育才济世
• 中医药学院于1998年9月,率先开办中医本科学位课程,是香港高等中医教育之先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唯一拥有完整的中医药教育课程体系和最具教、研、医综合实力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
• 学院现开办五年全日制“中医学学士、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双学位课程、四年全日制中药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研究型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研究计划;授课式中医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中医健康管理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以及各种类型的持续及专业教育课程。现有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研究生120多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6人。学院拥有全职教职员工250多人,其中专职从事中医药教学及研究工作者100多人。
• 学院还设有香港第一间大学中医药图书馆、中药标本中心、香港第一间中医药专题博物馆,以及“癌症炎症研究中心”和“香港中药检定中心”。学院设立11间中医临床教学诊所,能为中医药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学院也将继续推进香港中医院的早日建立,这也是学院的发展方向与重要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76 中医学及生物医学(五年学制 本科双学位专业)
Chinese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Science
• 目标是为同学提供全面且具科学及系统性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训练;同时使同学能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融合现代科技及中医原理,培养中西结合的诊症治病能力。
• 五年课程中,除了安排同学在中医各科的课间见习外,其中十二个月为医院实地的临床训练。
毕业生通过香港中医师资格考试后,可以成为独立诊症的中医师。部份毕业生会选择从事研究工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又或投身中医教育事业及与中医学相关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8 中药学(四年学制)
Pharmacy in Chinese Medicine
• 目的是为同学提供全面的现代及传统中药学科学理论知识、从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培训,涉及科目包括药用动植物学、中药方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品质分析、中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药事管理等。
• 四年全日制课程的首三年主要修读基础及专业理论科目,第四年同学需到本港和内地的医院、中医诊所、植物园、研究机构、药厂等进行实习和专题研究。
毕业生可在香港、内地和国外的医药企业、医疗、研究和政府机构从事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药政管理和中医药国际贸易,亦可就读研究生。

- 打好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学习具体及多元化的基本知识;
- 深入探讨计算机科技某些范畴的知识;
- 训练解难能力;
- 培养良好的沟通及交际技巧。
  
- 拥有数码媒体传播技术或网路智能科技的专业知识;
- 继续升学,进行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研究;
- 从毕业论文及小组研究中提升解难能力,改善沟通及交际技巧;
- 于软体发展工作坊的亲身参与开发项目,从中学习实际的信息科技应用技能;
- 参加一年实习计划,于信息科技行业工作,获得工作经验。
- 资讯系统专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资讯科技、资讯科技带来的商务发展、商贸原理等;
- 分析及批判思维能力;
- 人际、沟通及团队技巧;以及
- 自我意识及全人观念。
- 根据国际资讯系统专业团体所推荐的课程大纲而编定;
- 在教授指导下,进行系统开发的机会(集体及个人);
- 特别设计的暑期实习计划,让同学汲取实际的专业经验,有助未来事业发展;
- 参与杰出学生计划的本科生可跟随导师进行研究;以及
- 在二年级结束时可选择休学一年,在资讯科技/资讯系统界别中工作,以增加工作经验。

传理学院


http://www.comm.hkbu.edu.hk
资讯互动 面向世界
• 传理学院创立于1991年,前身为1968年成立的传理学系。传理学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专业,为本地最全面的专业之一。学院提供五个主修,包括组织传播、电影电视、数码图象传播、新闻主修(中文、国际、广播组)与公关及广告,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学院备有完善的器材及设施,以配合教学与研究的需要。除全职教授外,学院亦邀请外地杰出学者及本地资深传媒人来院讲学。至今学院已培育超过3,000名校友,大部分毕业生均从事传媒或相关的工作。
• 学院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致力拓展与业界合作的机会,共同探讨课程改革及资源管理等课题。学院并与香港数码港辖下的数码媒体中心达成合作协议,让学生有机会使用中心先进完备的数码设备及多媒体软体及硬体设施。
• 本院传理学学士课程的公关及广告专业荣获国际广告界最具影响力组织“国际广告协会”的认可,成为大中华地区(包括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首个获该会认许的专业,一再证明本院的优质课程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浸大公关广告毕业生可兼获由国际广告协会颁发的市场传播学文凭。
• 本院定期举办地区及国际大型会议和工作坊,例如,电影学院所举办的“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被喻为“华语学界奥斯卡”,每年吸引多达数十所高等院校学生参与。传播系于2008年举办香港首次大型健康传播系列活动,包括主题演讲、讨论会、展览会在内的各种活动促成了传播界与医学界的知识经验交流,会后并出版了两本健康传播专书。此外,新闻系于2007年设立普立兹新闻奖(Pulitzer Prize)得主工作坊,邀请在美国获得是项新闻界最高荣誉奖项的得主参与本港的新闻教学与实践,这在亚洲新闻教育界尚属创举。
• 本院的教育理念及成就广受社会人士肯定,屡获公众及业界捐款,以奖励优异成绩的学生,平均每年获得的奖学金项目超过7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32 新闻主修(广播组)
Broadcast Journalism
• 课程著重培训同学广播电视媒体的报导及编辑技巧。课程主要以电视、电台、广播以及网络的采写编辑为纲,著重从新闻采集到制作完整作品的过程中,让同学经历多元化的创作过程。广播新闻专业的同学拥有自己的实验电台BNN,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假期里,须到传媒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以了解现实世界,增强沟通能力及拓宽视野,并将课堂知识运用到新闻实践中。
毕业生可投身电台或电视台当记者、制作人、新闻报导员,或从事相关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44 新闻主修(中文组)
Chinese Journalism
• 旨在为致力投身中文媒体或中国报导的同学提供专业课程教育,以巩固语文能力为基础,培养同学多方面新闻触角。课程主要涉及新闻报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媒介管理、相关法律知识及伦理操守等。在校期间,同学可参与编辑实验报纸《新报人》,培养创意、思辨能力及探析问题的精神。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假期里,同学须到传媒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以了解现实世界,增强沟通能力及拓宽视野,并将课堂知识运用到新闻实践中。
毕业生大多投身大众传媒、电台或电视台,部分会专责采访中国新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6 新闻主修(国际组)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 著重为同学提供英语新闻写作的专业知识和训练,重点培养他们的英语运用技巧、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亦要求同学修读平面媒体、广播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制作课程,兼顾其毕业后多元发展。同学可加入新闻系的英文实验报纸《The Young Reporter》,熟悉业界的编采运作。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假期里,同学须到传媒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以了解现实世界,增强沟通能力及拓宽视野,并将课堂知识运用到新闻实践中。
毕业生可以加入国际传媒工作,又或到国外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8 电影电视
Cinema and Television
• 严谨地融合专业制作技巧及研究理论,培养同学对影视与新媒体的热诚与投入。
• 课程主要以电影、电视、新媒体等科目为纲,著重从构思概念到制作完整作品的过程中,让同学经历多元的创作活动。
• 制作科目包括:编剧、摄影、剪接、录音、动画、纪录片、导演等;相关的影视研究课程则有电影史、美学、批评及理论等,为同学提供广阔的艺术创作基础及高水准的审美训练。
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及广告行业,以及艺术行政和教育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70 数码图象传播
Digital Graphic Communication
• 著重培训同学使用各种媒体来进行传播设计,包括图象、摄影、动画、声音、动态图象及互动媒体。
• 课程结构建立在人类传播的理论和设计实践上,采用心智和数码合一的表现手法,力求在传播过程中保持意念和演绎的协调。
• 旨在培养同学在亚太区的创意工业中作好准备,包括创新和领导两方面,训练他们利用数码科技为适合的传播对象设计、实践和管理有效的讯息,促使他们成为现在及未来的成功传播人才。
毕业生多成为三维及二维动画设计师、互动媒体设计师、网页主管、资讯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媒体规划经理、数码传播顾问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82 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 旨在为传播领域培养全能型的未来管理者和领导人才。
•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在教学中著重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批判思维、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技能。
• 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等理论在组织层面的运用。
• 通过传播项目管理、传播培训和发展、问题解决与决策过程等一系列课程,学生获得专业的技能和本领,从而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有效驾驭组织传播。
• 现代企业、政府部门和非牟利机构日益要求传播人才发挥多项技能,本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具备满足这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适合担任管理培训生、组织培训发展专员、传播项目经理、传播评审和传播管理顾问等职位;亦同样适合进入公关、企业传讯、市场行销和广告等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4 公关及广告
Public Relations and Advertising
• 本专业于2005年荣获国际广告协会的认可,成为大中华地区(包括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首个获该会认许的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兼获国际广告协会颁发的市场传播学文凭。
• 课程设计在学术、理论与实践三方面并重,栽培同学迎接廿一世纪公关及广告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 培训同学掌握公共关系及广告的概念、过程、管理及市场宣传策略技巧。
• 同学须实践讯息创作、筹划传播活动、进行市场调查及计划媒介预算。
• 同学可参加各式各样的工作坊和比赛活动、参观企业传媒及公管机构,以及通过“新公关广告社”,为客户或机构设计整合传播计划。
毕业生可以从事公关及广告行业,例如公关主任、新闻/传媒主任、社区关系主任、广告及公关客户主任、广告文案设计、美术总监、媒介策划、市场传播专家及网络主管。


理学院


http://www.sci.hkbu.edu.hk/
创新科研 开启未来
• 理学院于1961年成立,由生物系、化学系、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系及物理系组成。本院共开办十个专业,课程设计切合香港和内地对工商业、服务业及政府机关的需求。所有专业课程除包括本科科目外,亦涵盖跨学科科目,如科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等,以奠定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本院尤其著重训练学生解疑析难的能力,故要求学生在第三学年参与一个独立专题科研项目并提交个人论文,让他们更有效掌握科研的实际经验和专业技能。
• 理学院师资优良,院内教授均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并于内地和海外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以促进学术交流,当中有教授获中国国家教育部选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更有教授获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列为五位可改变世界的农作物研究者之一;教授们亦积极参与及推动科学研究,多位学者更获国际机构颁发院士头衔(如国际模式识别学会、国际电子电机工程学会、国际数理统计学会、美国统计协会、美国光学学会等)及国际奖项(如德国洪堡研究奖、花拉子模国际大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以表扬他们在科研上的卓越成就。此外,学生的表现亦十分出色,他们除了在科学领域的竞赛中取得全国以至国际级奖誉外,更在写作、演讲、体育、舞蹈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不少学生毕业后入读海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师生共同研究的成果也成功获得专利。
• 本院一向教学与科研并重,更视科研为提高教学素质的重要元素。本院鼓励教研人员从事跨学科、跨学系以至跨院校的研究和合作,从而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公布的研究评审工作结果显示,理学院的学术研究表现出众,成绩理想,当中生物科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的研究指数更超过百分之九十。化学系与物理系合办的先进发光材料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与实用兼备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高达港币810万元的研究经费,当中727万元来自创新科技署。此外,多项研究成功取得香港、中国、美国或德国专利及商标局颁发研究专利,或获得国际机构资助,更广泛被应用于工商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6 计算机科学
Computer Science
• 计算机科学理学士(荣誉)学位课程的宗旨是培训一群计算机科技人才,我们会教导学生不同的知识及技能,让他们在电脑及信息科技市场上找到相关工作,或于本地或海外继续升学和进行研究。本系毕业生既虚心学习,且自信十足,能应付发展一日千里的信息科技世界所带来的挑战。此外,本校推行全人教育,更让本系学生能:
- 打好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学习具体及多元化的基本知识;
- 深入探讨计算机科技某些范畴的知识;
- 训练解难能力;
- 培养良好的沟通及交际技巧。
  
•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系课程是根据IEEE/ACM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建议来仔细设计的,达到国际要求。学生读毕课程后,可:
- 拥有数码媒体传播技术或网路智能科技的专业知识;
- 继续升学,进行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研究;
- 从毕业论文及小组研究中提升解难能力,改善沟通及交际技巧;
- 于软体发展工作坊的亲身参与开发项目,从中学习实际的信息科技应用技能;
- 参加一年实习计划,于信息科技行业工作,获得工作经验。
毕业生大多投身与资讯科技相关的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8 计算机科学(资讯系统)
Computing Studies (Information Systems)
• 具有全方位的目标,既满足一般的教育需要,也兼顾香港资讯科技业界的独特需求,提供专业训练及注重多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 期望学生于完成本课程后,可具备:
- 资讯系统专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资讯科技、资讯科技带来的商务发展、商贸原理等;
- 分析及批判思维能力;
- 人际、沟通及团队技巧;以及
- 自我意识及全人观念。
• 课程设计别树一格,让同学全面体验学习生活:
- 根据国际资讯系统专业团体所推荐的课程大纲而编定;
- 在教授指导下,进行系统开发的机会(集体及个人);
- 特别设计的暑期实习计划,让同学汲取实际的专业经验,有助未来事业发展;
- 参与杰出学生计划的本科生可跟随导师进行研究;以及
- 在二年级结束时可选择休学一年,在资讯科技/资讯系统界别中工作,以增加工作经验。
• 
毕业生可从事的资讯科技/资讯系统职业包括:
资讯系统开发──应用软体程式员、系统分析员、商务分析员、讯息系统审计师,以及商业、工业、公共机构中的系统统筹员;
资讯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资料库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其他与资讯科技有关的销售及管理职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2 物理学 - 应用物理
Physics - Applied Physics
2474 物理学 - 物理与电脑
Physics - Physics with Computer Science
• 应用物理:为有志于以物理及高新科技为专业的同学设置。主修科目除基础物理课程外,还包括物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科目,例如电子学、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学等。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使毕业生能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及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 物理与电脑:物理提供自然科学基础,电脑则强调实用性,两者相结合,实为一完美的搭配。主修科目包括物理及电脑核心课程,同学也可以挑选其他相关科目,作更深入的学习。
毕业生可继续在本地或国外进修,就业方面则可从事高科技开发及生产、电子器材工程/电力工程、半导体工业、工程代理及推广、网络/资讯开发、软体、教育(中学及大学)、技术及研究支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6 统计及运筹学
Statistic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 统计学与运筹学对现今大企业的管理至为重要,本专业针对统计学在广泛领域的理论及实际应用,并涵盖运筹学的重要课题。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工业机构、银行、巿场调查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等担任统计师、精算师或运筹顾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8 应用生物学 - 生物技术
Applied Biology - Biotechnology
• 提供生物科学之基础训练,以配合农业、渔业、生物科技、资源保护、环境监察、污染控制、公共卫生等工作的需要。
• 为学生提供有关植物学及动物学的基础知识。
•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各项科研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训练学生掌握资料分析的技巧。
• 使学生认识生物科技及其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
毕业生可以从事有关生物科技、环境保育、中小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亦可选择继续进修或投身科研行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3 应用生物学 - 环境科学
Applied Biolo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提供生物科学之基础训练,以配合农业、渔业、生物科技、资源保护、环境监察、污染控制、公共卫生等工作的需要。
• 为学生提供有关植物学及动物学的基础知识。
•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各项科研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训练学生掌握资料分析的技巧。
• 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污染/荒废土地的修复、其他环境问题及其控制和管理。
毕业生可以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治理和恢复,以及环境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选择继续进修或投身科研行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5 数学/应用及计算数学
Mathematical Science /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 帮助同学在数学及统计学上建立扎实根基,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及分析能力。
• 针对数学在工商业范畴上之应用,并利用有效计算方法解决真实个案之问题。
• 同学在一年级时会修读共同的科目,并在一年级结束时选择数学专业或应用及计算数学专业。
毕业生除可从事行政、电脑科技、金融、科研发展、销售等行业外,更可投身需求数学模型技巧的行业,例如政府机关、大型商业公司、工业机构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7 化学 - 环境研究
Chemistry - Environmental Studies
• 理论与应用并重,为同学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各主要化学范畴上建立稳固的基础。
• 聚焦在香港的环境问题,包括解决方法、管理策略和政府法规的研究。
• 训练同学现代的分析化学方法及其在环境监察上的应用。
• 同学在主修领域外,还须选修其它科目以扩阔知识面,以便日后能面对不同事业的挑战。
通过专题研究及其他学习活动,培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部分同学可获安排到商营化验所作暑期实习。
• 若毕业成绩达到二等荣誉及主修科目平均成绩点达2.7或以上,同学可直接入读本系之全日制分析化学理学硕士课程。
毕业生可服务于环保企业、化验所或其它工商机构,亦可从事教育工作或继续深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9 化学
Chemistry
• 理论与应用并重,为同学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各主要化学范畴上建立巩固的基础。
• 同学于本科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可按自己兴趣进修各纯化学或应用化学进阶课程,为日后从事研究或投身工业界作好准备。
• 同学在主修领域外,还须选修其它科目以扩阔知识面,以便日后能面对不同事业的挑战。
• 通过专题研究及其他学习活动,培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部分同学可获安排到商营化验所作暑期实习。
• 若毕业成绩达到二等荣誉及主修科目平均成绩点达2.7或以上,同学可直接入读本系之全日制分析化学理学硕士课程。
毕业生可服务于化学产业、化验所或其它工商机构,亦可从事教育工作或继续深造。


社会科学院


http://www.hkbu.edu.hk/sosc
扎根香港、放眼世界
教研并重、服务社群
• 社会科学院由七个学系组成,包括教育学系、地理系、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历史系、体育学系、社会工作系及社会学系。
• 本著“扎根香港、放眼世界、教研并重、服务社群”的信念及贯彻大学“全人教育”的理想,学院不断开办既崭新又多元化的专业,部分更是在香港首办,包括中国研究(1989)、体育及康乐管理(1992)、欧洲研究(1994)、本科学位及教育文凭双学历专业(2001)、教育学系与英文系合办的双学位专业(2005)等。学院提供的专业强调同学个人、才智、专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装备他们迎接瞬息多变的社会。
• 本院目前共提供16项不同类型的荣誉学位专业。大部分科目以小组形式授课,同学投入课堂研习和讨论,凝聚浓厚的学习气氛。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大部份专业都设有实习单元,安排同学到其它学府、企业公司和公共机构实习。他们通过学习实践,藉此学以致用,增广见闻。实习工作让同学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而参与实地考察则可扩阔视野,加强他们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力。为了培养同学的国际视野,部分专业更将实习和考察范围由香港伸延至内地和海外,让他们冲出香港,放眼世界。
• 本院设立13个研究及服务中心,不单促进教学和学术研究项目,更为社会各界提供顾问服务,与不少专业团体建立良好伙伴关系,为同学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4 历史
History
• 培养同学具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认识。
• 培养同学对历史事件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
• 从历史学专业的有利位置研习中国及世界其它地方,使同学有扎实基础升读历史学或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学位。
毕业生可从事教学专业、博物馆及档案馆工作、政府公职、文化事务、工商企业、大众传媒、编辑出版、新闻事业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0 体育及康乐管理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 提供全面的运动科学科目以供同学修读,包括“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技能学习与发展”、“运动生理学”等。
• 其它学科则包括“体育及康乐工作之理论与实践”,康乐管理科目如“场地设施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
• 运动技能项目则有19项,如游泳、篮球、田径等。
毕业生可投身政府机构、体育总会、学校、康乐营地、屋苑康乐体育会所、健身中心、运动器材公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09 欧洲研究 - 法文 (四年学制)
European Studies - French Stream
2711 欧洲研究 - 德文 (四年学制)
European Studies - German Stream
• 课程有系统地结合社会科学和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同学精通一种主要欧洲语言,并且了解欧洲国家及欧盟事务。
• 同学若能通过指定的语文能力考试,可于三年级留欧深造,并有机会在企业或公共机构实习。
毕业生可投身工商业、公共行政、教育或传播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3 地理
Geography
• 提供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基本训练,让同学能从地理角度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 课程旨在训练同学:
- 认识空间分布及地域关系;
- 了解香港、中国及邻近地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
- 应用地理学原理分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本专业一个独特之处,是二年班同学必须参与地理系安排的海外考察营,以扩阔国际视野。
毕业生可投身金融 / 商业、行政 / 管理、教育或社会服务。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本地或国外深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35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 提供政治学主修专业,研习内容包括政治哲学、国家结构、公共行政和政策研究、国际关系、外交、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课题。对有志投身公共行政、政策研究、社会服务、教育、传播、工商业和国际组织者十分适合。
毕业生可投身国际贸易及金融服务、教育、政策或行政工作(政府或私人机构)、社会服务、传媒工作等,部分则选择在本地或国外继续进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7 社会学
Sociology
• 以跨文化的视野解释个人、群体和宏观的社会结构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 使同学更理解社会变迁及其与社会不同制度间的关系。
• 在宏观层次解释为何社会价值和结构得以持续或会进行变迁;以微观的层次了解在不同社会状况下人类行为的意义。
毕业生可投身不同行业,包括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大使馆及领使馆、旅游业、图书馆、博物馆、市场研究、广告及公共关系、新闻及出版、社会服务、教育、警察与惩教署、零售管理、人力资源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9 中国研究(主修: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学)
China Studies (Concentrations: Economics, Geography, History and Sociology)
• 中国研究是一个包括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等多种学问的课程。本课程目的在让学生从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等角度对当代中国有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经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互关系对当代中国和香港的工作情况所带来的影响的知识;从选修专业的角度训练学生发展多元化的专业技能;还有训练学生的批评及分析能力,并促进其沟通技巧。
• 整个课程最独特的就是于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暑期实习班,学生须于二年级的暑期参加此项为期五周的实习课程,除了普通话课程外,同学们还须参加以不同专业为主题的讲座和参观。
• 所有同学入读中国研究课程后,均须于一年级首个学期修读一些基础科目,并在第二学期时才于经济、地理、历史及社会学中选修其一作为主修专业。
毕业生就业机会广泛,包括从事中国贸易、行政管理、教育、社会服务、公共服务及工商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90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 培训及发展同学在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技巧及价值观,使毕业生能成为专业社工,并能面对转变中社会的各种挑战。
• 教学重点包括:
- 结合社会科学知识、社工理论与实践;
- 提高同学对自身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反省;
- 训练同学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 关注社会的多元文化及弱势社群;以及
- 透过课堂以外活动、小组讨论及实习,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毕业生可以在香港社工注册局登记成为注册社工,并获政府或非政府部门聘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视觉艺术院


http://va.hkbu.edu.hk
创新领域 兼容并蓄
• 视觉艺术院是香港唯一获政府资助、提供视觉艺术正规学士学位专业训练的高等院校,为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培养艺术与设计人才。院址位于启德校园的古典建筑内,环境清幽,适合创作和艺术教学。大学最新扩建位于九龙塘禧福道的传理视艺大楼亦将提供予本院及传理学院使用。
• 视觉艺术院的课程设计配合时代需要,除扎实的传统美术术科训练,也提供现代科技训练、艺术文化概念及思维模式的培育,使学生的学习更多元化。本院致力协助学生培养沟通及表达的技巧、美学的观察方法、艺术的创造技巧、多元的文化视野、新科技与媒介的知识,以及对中国文化菁华与全球视觉艺术发展脉络的理解,为视觉艺术领域和创意产业培养有实力的专业人才。
• 我校致力创建声誉良好并具领先地位的全学科视觉艺术院,冀望能通过校内外合作及国际交流互动,发展高水准的课程及提升教学质量,为同学提供最佳的视觉艺术学士和硕士专业。本院老师来自多个院系及国家,均为卓然有成的艺术家或文化工作者,让学生受益于不同文化及艺术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6 视觉艺术
Visual Arts
• 同学能学习到各种艺术术科及文化与艺术观念,以及沟通和表达技巧。
• 培养有创作意念、艺术品味高及具文化素质的视觉艺术工作者。
• 培养能融合艺术技巧与电脑数码设计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以贡献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创意工业。
• 香港以其国际性闻名,为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本院藉此培养同学融汇东西方之思想,在作品中表现这种独特结合。
• 课程三分之一为通识教育,三分之二为视觉艺术专业主修。主修学分之中,百分之二十五为艺术理论科目,包括艺术评论、文化及艺术概念、中西方思想模式、艺术史、美学等;百分之七十五为涵盖多个范畴的艺术实践科目,包括陶瓷、玻璃艺术、珠宝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装置艺术、摄影、音响、油画、素描、中国艺术、书法、雕塑、版画、漫画、插画等。在艺术实践科目中,同学可在以下四个学习范畴之中任择其一:时尚工艺、设计艺术、媒体数码艺术,以及平面及空间艺术。
毕业生可从事艺术创作、设计、摄影,或任职广告业、政府艺术机构、画廊、政府及私营公司之展览部门、出版业、数码设计公司等。

[NextPage]
 

八、录像欣赏

*                         香港浸会大学介绍(更新於2010年7月)

*                          大学之路在浸大(校园生活片段,更新於2006年3月)
 
 
*                         通识教育在浸大(更新於2005年1月)
 
*                         内地同学在浸大 (校园生活片段 ,更新於2004年12月)
 
*                         五千个欢欣的笑脸 (校园生活片段,更新於2003年5月)
 
[NextPage]

九、常见问题

问︰香港浸会大学有没有参加内地的统招?申请浸大的学生,他们在内地填报高校的志愿及录取机会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浸大没有参加内地统招,大学希望能在内地统招以外向合资格的应届高考生提供多一个升学选择,所以进行独立招生。国家教育部规定,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必须在7月7日完成录取;所有已确认接受录取的同学,内地高校将不再录取。
问:请问户籍在哪些省市的同学可向浸大申请入学?
答:根据国家教育部指示,申请人的户籍应为以下指定25省市的应届高考生:
省: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
      辽宁、陕西、山东、山西、四川、云南、浙江
市:北京、重庆、上海、天津
问:浸大对各省市有没有规定的录取名额?
答:浸大对各省市不预设名额,择优录取。
问: 请问户籍在指定省市以外的同学可否递交申请表? 
答:浸大只接受户籍属指定25省市的同学递交申请。申请者如未符合资格,其申请将不获受理,申请费用概不退还。
问: 请问现于内地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可否递交申请表?
 答:户籍为内地省市但持有其它学历的非应届高考生(包括副学士学生、大学转校生等),可循香港浸会大学 “非联招计划”申请入学,入学要求及有关详情请浏览以下网页:http://buar.hkbu.edu.hk/index.php/admission/undergraduate_admissions/international_students
问: 申请人递交申请表时,是否须要一并提交雅思或托福考试成绩?
答:雅思或托福考试成绩并非入学要求,有关成绩在遴选中只作参考用途。
问:申请人需缴交多少报名费?可否以人民币缴交?
答:有关缴交申请费详情,请参阅”入学须知”申请方法内 “缴交入学申请费”一栏。
问:填写申请表时,有甚么地方需要留意?
答:申请人若在填写申请表时仍未取得高考考生号,可先留空该栏;但取得高考号后,须立刻登入网页内补填。由于浸大将以申请人的“高考号”及“身份证号碼”向有关省市招办提取高考成绩,请同学不要忘记填写。
问:申请人递交表格后,可否更改第一及第二志愿?
答:申请人可于531或之前登入网上系统更改个人资料或志愿选择。
问:递交申请表后甚么时候会接获确认收到申请的通知?

答:申请人递交网上申请后会立刻从荧幕和电子邮箱中收到确认通知和申请编号。
问:浸大的录取标准如何?
答:大学将按申请人的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及入学面试表现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问:浸大对申请人的高考英语成绩有没有特别的要求?
答:申请人的高考英语成绩须达110分(工商管理学院的英语要求为120分)。获颁奖学金的同学英语成绩须达120分或以上。
问:甚么时候会公布录取名单?
答:录取名单将于 7 月7日或之前于网上公布。
问:获得录取后是否需马上回复?

答:申請人一般须于1至2天内决定是否接受录取,并缴交留位费(即部分上学期学费)。
问:是否需一笔过缴交全年学费?

答:不需要。申請人若接受录取,只须于指定日期前缴交部分上学期学费;余下学费须于两周内缴付,下学期学费则于年底时再缴交。
问:获录取后,是否需要将内地的个人档案转到浸大?

答:浸大不需要学生在内地的个人档案。
问︰2010学年浸大录取内地学生的分布如何?
答:2010年录取内地生资料(只供参考):

学院
录取人数
申请人数
录取百分比
文学院
12
176
7%
工商管理学院
34
1,464
2%
中医药学院
8
99
8%
传理学院
26
760
3%
理学院
45
532
8%
社会科学院
20
258
8%
视觉艺术院
1
39
3%
跨学科专业
1
51
2%
总数
147
3,379
4%


问:2010年浸大录取本一线学生的分数如何?
答: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应达到其高考省市的本科一线。2010年录取分数线比例如下,以作参考:         

高出一本线
占整体录取人数 (百分比)
100分或以上
33%
50分或以上
76%
30分或以上
92%

 

高考省市
一本线
平均录取分数*
一本线
平均录取分数*
上海
464
501
465
505
山东
606
633
580
636
云南
495
567
500
615
天津
519
616
509
625
北京
524
615
494
615
四川
 
 
512
594
吉林
 
 
530
620
安徽
573
611
562
627
江苏
345
355
355
402
河北
 
 
561
603
河南
532
541
552
621
重庆
573
637
533
616
浙江
590
622
551
634
湖北
530
554
557
635
湖南
578
615
567
623
黑龙江
 
 
532
614
福建
557
581
 
 
广西
 
 
 
 
广东
595
631
621
655
贵州
514
548
481
605
辽宁
531
610
518
608
陕西
559
609
556
621

( 注:大学收生会以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面试表现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 平均录取分数为:
该省市整体录取人数高考分数总和
该省市整体录取人数

问:高考成绩优秀的内地学生是否可获浸大颁奖学金?

答:大学每年均颁发不同等级与金额的入学奖学金予成绩优异的内地生,以减轻同学来港升学的负担。2010年,大学共颁发了总额逾港币1,400万元的奖学金予约50名成绩优异的内地生。2011年,大学将继续以高考及面试成绩为评核基础,各学院内综合表现最优秀且英语成绩达120分或以上的学生可获颁发奖学金,同学毋须另行申请。大学向申请人发出录取通知时,将一并通知申请人是否获颁奖学金及奖学金金额。
除入学奖学金外,大学更设立600多个奖学金供浸会大学本科生申请。过去几年,不少内地生均在学业上取得骄人成绩,更有个别表现卓越的学生在同一学年内个人独得多项奖学金,成绩令人鼓舞。
问:内地学生可否申请香港特区政府的助学金贷款?学生入学后,若学习成绩优秀,不论是否已获得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是否仍有机会获颁奖学金?

答:内地生不可申请香港特区政府的助学金贷款。但同学若于修读期内在学业或课外活动上有杰出表现,也有机会获颁校内的其它奖学金。
问:第一年的本科预备课程,包括些甚么科目?
 答:本科预备课程安排于香港浸会大学上课,课程内容包括英语、数学、电脑、广东话、认识香港、人文素质以及与其本科有关的科目。
 问:学生入学后,可否更换专业?

答:入学后至正式升读本科一年级时均不可以更换专业;但若同学在其修读的专业内成绩良好,可与香港学生一同于本科一年级下学期申请更换专业。若经教授面试及推荐,则可于二年级时更换专业。
 问:香港浸会大学用甚么语言授课?
 答:大学以英语授课为主,但因应部份课程需要,亦会辅以广东话/普通话授课。同学来港初时可能不习惯,但根据以往数年内地生的经验,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适应。
问:到香港就读本科专业的费用如何?
 答:2010/11学年升学费用

项目
费用(以港币计)
备注
学费
100,000元
分上、下学期缴交
学生舍堂宿费*
8,000多元至11,000多元不等
(8月底至5月底)
视房间种类而定
生活费及杂费
27,000元(以9个月计)
视个人情况而定

注:       1) 2011/12学年全年学费为港币100,000元,该费用日后或会调整,大学将另行通告。
*2)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于基础年(如适用)及一年级,将由大学提供校内宿位;由二年级开始,大学将不会提供校内住宿。详情请参阅“2009-2012年度学生住宿政策”网址: 
http://www.hkbu.edu.hk/~eo/housing/form/HousingPolicy.pdf
*3) 学生舍堂设有双人间及三人间,同学最后获分配到双人间或三人间,端视乎房间的供求情况而定。
*4) 依照现时于校外租住房屋的租金水平计算,每人每月所用于缴交租金的费用约为港币2,000元至5,000元。实际费用视乎单位的大小、质素、地区及共同租住单位的人数等因素而定。
 问:内地学生修毕浸大的本科专业后,所获得的学位是否于国内获得认可?又其取得的学位及毕业证书是否与香港学生相同?
 答:内地生于我校修毕本科专业后,所获得的学位获国家教育部及世界各地认可。不论内地学生或香港本地学生,修毕本科专业后,均按其成绩获得相应的学位,毕业证书上也不会特别标示毕业生是香港学生或内地学生。

问:内地生可否于在学期间或毕业后在港工作?

答:自2008/09年度起,在香港就读全日制经评审本科专业或以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包括内地生),可从事暑期工作1、与学习课程有关的实习工作2,以及在校园内从事兼职工作3。此外,同学在毕业后,还可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留港一年,此项安排将有利内地同学选择留港工作4

注:
1)       同学在六月至八月期间接受聘用,工作时数和地点皆无限制。
2)       同学须修业不少于一个学年,而实习工作必须与学科╱课程有关,并经院校安排或批准。此外,实习工作为期最长一个学年,或有关全日制学术课程正常修业期的三分之一时间,两者之中以较短者为准。
3)       同学可在修读期间在院校每周工作不超过20小时。
4)       毕业生在这一年期间可以随意就业或转职,获聘用后,更可申请延续逗留期限。

十、联系学校

电话:(852)3411 2220

传真:(852)3411 7373 / (852)3411 7948

电邮:mainland@hkbu.edu.hk

地址:香港 九龙塘 香港浸会大学 方泉图书馆六楼 (教务处入学组)

将这篇文章一键分享到: Qzone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网易微博分享 分享到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QQ书签 Google书签 Del.icio.us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