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观察
学子为何走上绝路?
内地的学生在港出事,已不是一宗两宗,但青春年华却走上绝路,总是令人痛心,其背后的原因也更引人深思。
这些年,赴港上大学的越来越多,但能赴港读大学,无论是成绩还是各方面素质,都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内地生出现意外,外界总把原因归结于个人情绪困扰,比如无法融入集体、学业压力重等,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有时候,每个人面对的问题并不难解决,而校方、师友对其的忽视,再加上个人的不可自拔,很可能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宿舍被学校收回,自己无处住而自杀;有学生因为情感不顺自杀;还有研究生因为科研问题无法按时毕业而自杀。
这些问题看起来无甚紧要,也并非不可解决,但最终却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根据研究,人在自杀前会有异常迹象,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干预,或许就可以制止悲剧的发生,但防范于未然的机制似乎是缺失的,或者是无效的。
在内地,很多高校有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辅导员的传统,这些辅导员之于学生可谓亦师亦友,双方可以较好地沟通,并及时化解一些负面情绪。而在台湾高校,同样有类似的“学长制”对每个学生进行到位的关心。
这些制度保证了远在异乡的大学生能够有个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但这些做法,在崇尚自由的香港大学校园里并不流行。
在多起学生自杀悲剧发生之后,香港的高校应该反思,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