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一夜听春雨,大街小巷舞翩跹。放眼我们生活的小天地,凡有人迹之处,几乎都可以找到休闲的痕迹,在演绎。一块绿地上,原先只有几个老头老太在一起打打拳、劈劈腿,不知不觉间,一些中年人也参加进来,再后来,那些胖瘦各异的人等,也赶集儿似的,纷纷抢滩登陆,把个草坡舞动得风生水起,动感十足。知情者曰:这叫绿色生活。
曾几何时,人们整天盘算的是如何填饱肚皮,如何让菜篮子变得丰满起来。可如今,那些不起眼的粗粮野菜,也是施施然走上餐桌,大有取代大米白面的趋势。换言之,如果人们还停留在解决温饱就是最大满足阶段的话,也就谈不上生活的多样性,更不要奢谈生活的绿色了。
小小寰球,弹丸之地,如果你刻意搜索,也会发现许多令人神往的事宜,在我们的眼前幻化出耀眼的光泽,让我们为之欢呼,为之雀跃。
历史的一瞬,我走进了东晋末年,走到一个世外桃源,那里,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在种地。但见书生额头上沁出了热汗,锄草的手臂也是青筋暴露,侧耳细听,他在自嘲:“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别以为田园劳作是脏活累活,这实际上是归隐生活的一种手段罢了,比起那些沉溺官场伤风败俗之辈,陶渊明总算没有玷污他的生存理念。付出了未必有回报,但收获时一定最开心。有生活就有故事,有故事必然是生活的折射。
历史的一瞬,我走进了大唐盛世,看到了那个“江畔独步寻花”的杜工部,听到他在吟咏生活哲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想必是暮春时节,想必是百花齐放,所以眼前是繁花朵朵,蜂飞蝶舞,更有娇弱的黄莺,躲在树叶丛林间,发出啁啾的歌谣,惬意着。别以为杜甫是永远的乐天派,他也有牢骚,也有愤懑。当生活的重压让他无以生存时,他敲响了心灵的鼓点:“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当纷飞的战火阻隔他无法读取家乡的音信时,他写下了铿锵的乐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飘逸的春雨带给人们欢声笑语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放眼生存的狭小空间,我们不难发现,当物质层面的追求嬗变为精神层面的享受时,正是生活质量在悄然变化的风向标。它是绿色生活的信号,是绿色生活的内涵,更是诗意栖居的号角,是应当毕生加以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