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高校职称评审评委涉嫌受贿”事件受到公众广泛关注。5月4日,一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身为评委的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开房收钱”。
5月5日凌晨,湖南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对此事进行回应:已终止刘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
5月6日,湖南警察学院也在网站上说明:接到省教育厅关于请该院对刘一兵同志违纪情况进行立案调查的函,已宣布暂时停止刘一兵执行警体教学部主任职务,并对其进行谈话调查。
媒体报道,5月8日,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对记者表示,在刘一兵之后,又有一名高校职称评审的评委因收钱受到实名举报,教育厅已将其从评审组清除。
5月15日,记者致电湖南省相关部门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
湖南省警察学院宣教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院已确认刘一兵存在违纪,但学院对案件没有调查的权限,对具体调查情况并不清楚。刘一兵已经向学校请假。”
记者致电湖南省教育厅,一位媒体接待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还没有新的情况,还是原来公布的(内容)。如果有新情况将在官方网站上公布。”
评审专家为何敢于明目张胆地开房间坐等教师行贿?发生在湖南的这一事件被曝光后,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受到公众关注。
“讲师”、“副教授”、“教授”不光是写在表格里的称号,其关系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社会地位、经费申请和住房等各个方面,甚至连学生在选择硕士、博士生导师时,也很在意对方是否有响亮的“名头”。
职称本来是用以衡量专业技术人才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但有人质疑,在高校里,职称如今是否已部分成为可以沽售的“商品”。近些年,高校职称评审正面临着“公信危机”。
5月4日,网友“御史在途”在看到微博上有关“湖南高校职称评审评委收钱”的爆料后,给自己母校的一位老师打去电话。那位老师表示,“给刘教授、谢教授送了红包,蒋教授那边送礼的人太多,没送进去,他为此十分忐忑。”
“御史在途”的真实身份是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办副主任陆群。他在微博上说,随后的两三天,约有三四十位省内外高校教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私信等形式向他反映“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