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A.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B.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
C.分封建瓦解导致井田制破坏
D.东周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向
2.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说过:“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话表明他(D)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
3.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D)
A.诸侯称霸天下的欲望
B.法家思想的推动
C.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4.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D)
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物品和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5.关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西汉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已开通
B.唐朝不仅和亚洲国家频繁往来,和非洲也有往来
C.宋元时期中国四大发明开始外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D.明清时期,反侵略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
6.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在三国时称为夷洲,在隋唐。元朝。明朝前期时依次称为(D)
A.流求、小琉球、琉球
B.琉球、流求、小琉球
C.琉球、小琉球、流求
D.流求、琉球、小流球
7.南朝时期,促使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开发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D.南朝政治中心皆位于江南地区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有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②盛产青瓷 ③南京。扬州既是造纸中心,又是商业中心 ④培育出八辈之蚕(B)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9.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C)
①建筑
②雕刻
③绘画
④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0.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A)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文中的“我”指(A)
A.细君公主
B.文成公主
C.昭君公主
D.金城公主
12.今天的深圳特区在元朝时属于(C)
A.广东省
B.湖广省
C.江西省
D.江浙省
13.清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B)
A.沙俄民族压迫和奴役
B.强烈的民族意识
C.清代民族政策开明
D.清代国力强盛
14.清朝《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凡置产业,自当以田产为主,市廛次之,典马铺又次之。”产生上述思想观念的直接因素是(C)
A.农产品俏销
B.商业利润低
C.封建地租繁重
D.工商业赋税重
15.清代实行的有利于农村生产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是(B)
A.实行一条鞭法
B.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C.推行更名田
D.增加商品税收
16.1858年英国在侵华战争中所拥有的有利条件是(B)
①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②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得到法国的支持
④印度成为侵华的稳固后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7.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中都有所体现的思想是(D)
A.民主共和
B.君民共主
C.君主立宪
D.民权
18.动摇了封建统治理论基础的著作是(B)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19.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的核心是“首在立人”,这活动的深远作用是(D)
A.学习了西方独立自由精神
B.学习了西方的进取价值观
C.打击了封建旧道德体系
D.给社会以思想启蒙作用
20.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其思想本质是(D)
A.改造儒家传统道德
B.深刻揭露封建礼教
C.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
D.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
21.陈独秀以“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同封建主义作斗争,他所说的“民主”主要是指(D)
A.天赋人权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由。平等。博爱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C)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2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南京的事件有(D)
①天京变乱
②南京大屠杀
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4.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生运动又现高峰,这一时期运动的突出特点是(C)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由民族危机引发
C.走工农结合的道路
D.采取请愿与暴力斗争相结合的方式
25.“三三制”原则推行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是(A)
A.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2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不同点在于(A)
A.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D.推动民主革命的进展
2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在(B)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C)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争取国民经济的好转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29.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10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B)
A.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生产力
C.统一全国财政和平衡财政收支
D.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0.从组织成分看,下列哪一政府不能反映中共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C )
A.广东革命政府
B.陕甘宁边区政府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1.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突出表现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发挥作用
32.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史实有(A)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国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买政策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