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心理减压 - 正文
高考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考前焦虑的两种表现形式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08-5-13 9:55:42 【字体:小 大】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考前焦虑症”。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临场发挥。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二病房主任景艳玲做客心理咨询栏目,给所有考生和家长传授一下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

  高考压力,从何而来?

  景主任分析,高考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压力。学校、家庭和社会给考生造成过多干扰,无形中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二是自我施压。有的考生太过追求完美,总是强迫自己拼命再拼命。沉重的思想负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双方面席卷而来时,考生就容易出现“考前焦虑”。

  “考前焦虑”有两种表现形式:情绪表现和躯体表现。情绪上表现为害怕、忧虑、不安,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躯体上表现为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出冷汗、手脚冰凉,胃肠蠕动加快等。

  考试在即,焦虑的何止是考生!家长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据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方面透露,最近前去咨询的多是考生家长,咨询的问题如出一辙:我们该怎么做?得到的答案只有四个字:顺其自然。专家认为,家长过分的关心只会平添考生的压力和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总把自己的未酬之志强加给孩子。例如,自己没念过大学就希望孩子可以念,自己想学但没学过艺术,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速成班。其实,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自身特质。对他而言,上大学是否就一定是最好的出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累计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有很多的途径,并非上大学这一条。一味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往往适得其反。还有的家长给孩子“大补”,买来各种营养品。然而,对考生来说,心理需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增进理解,比吃什么营养品更奏效。家长要注重孩子情商的开发,情商才是孩子日后的生存资本。

  对考生自身而言,要学会自我调节。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切不要好高鹜远。不要采取“题海”战术,世界上有做不完的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两耳不闻窗外事”,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书本里反倒没有效率。学习之余,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听听轻音乐等等,让自己的大脑皮层交替兴奋,可以防止过度疲劳。

  某中学生学习勤奋刻苦,除了学习不参加任何课余活动,初中三年,体力和脑力严重透支。尽管通过中考,顺利升入我市一所重点高中。但在新的环境里,强手如云,他的成绩不再“拔尖儿”,甚至还排在初中时学习不如他的同学之后。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变得更加极端,在桌子上写道“某某去死”之类的话。半夜走到舍友的床前,一语不发,冷冷地看着同学。这都是一些不正常的表现,足以见得“一心只读舍圣贤书”的后果。

  景主任提醒考生,忙碌复习之余还要多关心时事。要有政治头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放平心态,合理调节饮食。学会自我放松,如深呼吸、冥想等。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

  宋秀 曾文超 刘希明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