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语文习题 - 正文
高考语文临考复习三要-厦门双十中学高级教师
来源:台海网 2008-5-31 9:22:51 【字体:小 大】

 要检视近期考过的试卷

  此类试卷包括省、市的质检卷和各地市的高考模拟卷。要高度重视此类试卷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它是省、市高考命题或复习行家智慧的结晶,隐含着对高考命题方向和内容的预测,具有具体的复习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如在近期各地的质检卷和模拟卷中,出现三个特征:一是文学作品阅读题多次出现赏析语言特色、分析语言技巧特点和分析表现手法对文章主旨的作用等题目;二是有的考卷中同时出现写对联和写短信等,涉及古今多种不同文化形式的题目;三是作文题虽呈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写评论、写读后感等多类型作文,但以新材料作文居多。

  这些都给考生复习以具体的启示,有利于考生明确自身优势,重新审视错题和难题,整合知识点,巩固能力点,把握各类题的解题方法和各类作文的写作要领,形成清晰的答卷思路,着力对弱点方面进行重点复习或重点突破。

要强化记诵与理解的统一

  语文记诵与理解的内容很多,有名篇名句、文学文化名著和古诗文等。临考几天,要切实提高记诵与理解的阅读效果,务必通过整合沟通、联想应用将记诵与理解统一起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整合沟通。阅读《论语》,可以把 “三省吾身”“子以四教”“君子道三”“益损三友”“益损三乐”“君子三愆、三戒、三畏、三变、九思”“古民三疾”“五美四恶”整合起来,就容易记诵和理解了。阅读《为政第二》,便可联系 《里仁第四》《雍也第六》《先进第十一》《阳货第十七》《子张第十九》和 《孟子·公孙丑》中有关章节等系统复习,全面了解子游的相关内容。

  如联想应用。阅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便可联想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庄子·天地》)。更可以从应用的角度,联想到“三人同行”,可学,可惑,可谋。“可学”,指彼此要谦虚,“三人同行,必有一智”;“可惑”,指彼此迷惑或糊涂,“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可谋”,指彼此同德同心,“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如综合理解。阅读“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尔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篇》)。要理解“兴”,是取譬引类,触景生情,因事寄兴,隐含感染、启发、激发和振奋之意;“观”,是观察、审视;“群”,是合群、团结;“怨”,是埋怨、责怪。要结合诗词鉴赏的经历和体验,彻悟《诗》,可以借助比喻等形象手法感染人,启发想象,激发情感,振奋精神;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审视各地的民情风俗以及各国的得失兴衰;可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团结;可以引导人们如何抒发悲观的情感,表达个人的哀愁心绪;可以使人懂得孝敬父母、侍奉君主;还可以让人认识鸟兽草木,掌握自然知识的本质、功能、作用和好处,增进鉴赏各类诗词的方法和要领的把握。如此,记诵和理解也容易、深刻了。

要广泛阅读新闻时文

  这是临考前拓展生活视野,积累新鲜材料,激发思维活力,形成思想见解,为高考作文清源导流的最有效的途径。

  2008年的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强震、“十七大召开”、北京奥运,无不举世瞩目。考生应以此作为生活基础、思想基础,从铺天盖地、丰富无比的新闻时文中选取最真实、最感人、最新颖、最具思考价值的材料,并以“人”为中心,分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历史、人与发展、人与未来等材料专题,由此学会从材料中抓住侧面,抓住角度,引出一个个具体的作文话题或文题,提炼出一个个富于个性化的新颖立意,引发出一系列充满理性、见解独到的思考。

  如可以把奥运圣火传递的接力与汶川强震抢救生命的接力联系起来,引出“接力”的文题,突出“奥运加油”与“汶川挺住”的中心,体现“接力”不仅象征和平和友谊,也承载爱心和奉献、勇气和希望。无论是“奥运圣火”的接力,还是汶川强震抢救生命的接力,凝聚的都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力量、最空前的团结、最美好的希望。

  又如可以把温家宝总理倡导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与有的政府官员奉行的“民之所忧,我之享受;民之所思,我行我素”联系起来思考,引出“思与行”的话题,从新的角度提出“国之所忧,我之所思;国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见解,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的角度,阐述新的“思行”观,彰显公民的法律责任和公益责任,彰显公民的大局意识和大爱精神,由此体现中国公民的理性和成熟、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

  能这样积累和思考,高考作文定能有的放矢,不管面对哪一方面或哪一类型的命题,都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透射出思想的灵气和个性的精彩。

★许序修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厦门双十中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