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默写
默写为10分,不考理解性默写,难度有所下降。其分叉形式较去年不同,去年分叉有版本要求,不能跨越版本的界限。而今年默写可能是10题选5题或者是8题选5题,无版本的沟壑,只要选择五题即可。这样对古诗文积累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对于默写古诗词,同学已驾轻就熟,不赘叙。着重谈谈文章的默写。三种版本中共同默写的文章只有三篇《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曹刿论战》,这三篇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应是默写题中的首选。
那分叉的文章如何处理呢?笔者整理一下,各版本均有一些篇幅较长,句子较难的课文,如:H版的《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除上几篇外,新教材还有《答司马谏议书》、《醉翁亭记》等;而S版相对少些,只有《登泰山记》。而分叉题的“叉”题应该相对均衡,若题目的难易度较明显,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分叉题的考虑上,命题者也格外谨慎,如有偏颇甚至宁可割爱,而另择题目。
据此,可做如下思考:背默规定的文言文时,先从初一、初二的背诵篇目入手,此后,再背上述列举“文”中的章节,特别要注意其中名言名句。
关于加点的字
加点字解释为4分,不分叉。这给我们复习带来便利。除了关注三种版本默写的共同篇目外,也要关注非默写的共同篇目,如《出师表》、《捕蛇者说》等。从16个区模拟考看,56%的区加点字的解释来自于《出师表》;43%来自于共同默写的篇目《曹刿论战》。应该说,加点的实词离不开规定的120个实词。在此基础上你再考虑一下,哪些实词出自于三个版本的共同篇目中。这样学习不就有的放矢了吗?
关于语段阅读
应该说,课内文言语段分叉的形式,其难度比去年大了些,但还是有章可循的。首先,从三个不同版本的默写中找,其次,再从不列入默写的篇目中找,三个版本,各有十来篇文言文。因此,在模拟考中有十多个区的课内文言文语段分叉采用A、B、C形式,其涉及的各版本的语段较多。相对集中的H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五个区及《童区寄传》2个区,新教材的《陈涉世家》有4个区。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对待课内文言片断,绝不能猜题、押题,所规定的篇目要认真复习为好。复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法,最近几年考过的语段了解即可。剩下的课文可做如下工作:记住文学常识,然后,对照注释,疏通句子,重点解决常见的句式,还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中心。如《捕蛇者说》,如问,蒋氏60年来的不幸遭遇,或者悍吏之来吾乡的画面,揭露怎样的现实?都可以从文章的中心来回答———苛政猛于虎。
至于课外语段,由于两考并一考,题目决计不会比去年难,但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陷入文言短文的题海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有选择地多读一点寓言、故事、小品等浅显的短文。阅读时要考虑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特别120个实词的运用,注意看短文的题目及注解,文中记叙了何事,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看看外省市2004年中考课外文言短文的考题,以拓展思路。
综上提示,只是笔者一己之见,旨在提醒考生复习文言文时有个序,不至于手忙脚乱。
作者:□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伦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