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一(3)
来源:fjsedu.com 2005-10-21 14:45:47 【字体:小 大】

今天,我们学习的高中《生物》中的内容,都是许许多多的前人(包括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这些理论可以说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经过实践证明过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去重复前人总结这些理论的全部实践过程,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知识多是间接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学习过程,就要注意这些间接的、理论性的知识,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重要问题。这牵涉到我们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的问题。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指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即感觉和印象的阶段。感性认识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所得到的是直观的、生动的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一切认识的基础。但是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判断、推理和概念的形成的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综合感性材料并加以整理和改造而成的,它是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虽然,我们学习的都是间接的知识,但也要注意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我们一定注意到了,教师总是用活的生物或标本、模型、挂图、板图或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加强直观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化教育手段也广泛应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手段,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所以要加强直观性,主要是为了使我们在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先有感性认识。我们平时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认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及生物现象,也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课内外的感性认识,是我们进一步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课堂上,教师会对各种感性材料加以分析、讲解、综合,然后,总结出理论性的内容,即上升为理性认识。有了理性认识,就增强了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并扩大了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范围。例如,我们学习原核生物时,首先要看书中的插图或教师讲课用的挂图,当然也可以看有关的电影、录像,以形成对原核生物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总结出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等理性认识。有了这一理性认识,当我们遇到放线菌、衣原体等生物的归属问题时就会解决,即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这就增强了学习能力,扩大了学习范围。

前面已经提到,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复前人的全部实践过程。但是,有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还是可以适当地重复一下,以增强我们的感性认识,这对学习理论知识,即形成理性认识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我们学习的高中《生物》的内容中,安排了几个实验,虽然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先讲理论知识,后用实验来验证理论,但是,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就采用了先实验后讲课的方式。例如,叶绿体中含有哪些色素?对此问题的解决是先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通过实验,先有了滤纸条上四个色素带的顺序、颜色、宽窄等感性认识,再来进一步认识各是什么色素,以及含量和作用等理性知识。这种做法符合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的。

当然,把实验全部按验证性实验来对待也是有意义的,虽然,感性材料是在理性认识之后出现的,但仍然起到形成感性认识和加深理性认识的作用。

总之,在我们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明确我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感性材料和教师提供的各种感性材料;注意教师是如何把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处理,而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注意抓住一切能进行实践的机会,如实验课、课外活动等,认真地动手、动眼、动脑,以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对理性认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特别是要运用各种生物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周围的生物现象,和解决一些生物方面的实际问题。一句话,要想学好生物学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两个认识上的“飞跃”。

3)系统论观点

学习一点系统论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系统”这个词,我们大家是很熟悉的,高等动物和人的身体是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构成的,在自然界还有生态系统等。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成为系统的,不成系统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至宇宙中的太阳系,小至原子都自成系统。生物体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那么,反映生物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也就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什么是系统呢?在初中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卫生知识中,曾学习过“系统”的概念: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做系统。这个概念是个狭义的概念,仅仅适用于生物学和生理卫生。现在我们还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明确广义的“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的某些部分(或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一广义的概念则适用于任何事物。下面我们以生物系统和生物知识系统为例,来分析一下系统的特征:

第一,系统都包含有两个以上的部分(或要素)。就高中《生物》所学习的内容看,重点反映的是生物的本质,而初中各门生物课重点反映的是生物的一些现象。高中《生物》的知识系统,包含了七章内容,这七章的知识,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或要素):

这五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高中《生物》知识系统的整体。构成整体的每一个部分,又可以称之为子系统,因此,我们又可以把上述的五个部分看成是五个子系统,即物质和结构系统、自我更新系统、自我复制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系统(即生态系统)。这五个生物学的知识系统,实际上也就是生命系统中的五个子系统,这五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生命物质运动的整体。

按照系统的这一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学习的高中《生物》知识,分成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或要素)组成,即又可以把每个子系统分成为更小的、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