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特点
命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突出能力考查的基础上,试卷进一步简约,总题量减少2题。
语基语用的命题力求贴近生活,改错题的材料涉及2005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辩论题涉及教育管理问题,图表题涉及“中国”的英文拼写,命题目的一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二来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加大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科学类文本的选择仍然力求具有现实性和新颖性,今年选的是有关地震的立段,作为全卷的第一大题;作文命题力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二、复习建议
从基层学校的反馈中,了解到以下些情况:
l、第I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为文言文阅读的后两题,丢分原因在于整体阅读能力不高。
2、第II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为古诗鉴赏,原因在于学生积累不够,缺乏比较分析能力。改错题得分率也不理想,原因可能在于缺乏综合训练和解题指导。
3、作文答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审题意识不强,二是思想贫乏,原因在于学生积累不丰富,思维缺乏深度与广度,也与老师指导不到位有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复习建议:
1、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高考“变”的是试题类型和试卷结构,“不变”的是对能力的要求,“变”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变”的内客。复习要全面,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要以固有的模式和题型来训练,才能以变应变。
2、要正确对待各种模拟卷和信息。所有模拟卷都可能带有某种思考和倾向,要关注其合理科学的方面,但不要追风,不要看到考什么就只复习什么,更不要迷信所谓的猜题押题。要关注高中新课程实验对高考改革的影响,要好好研究《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3、注意训练量的控制,不要做无意义的重复,学生要多读书、多思考与多积累,视野才会开阔,思维才会活跃,作文才不会空话套话连篇。
4、要控制好训练的难度,训练要有梯度,以求训练的科学性。
5、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的复习,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更要侧重实际运用。新题型要关注,但最核心的还是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可参见2OO4年市质检试题)。
6、文学常识的复习重点在中国古代,要与名旬名篇联系起来识记。名句名篇的复习范围不要放大,要注重全段与全诗的诵记,要懂得具体运用。
7、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有效使用课本,重视诵读与整理。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要以阅读能力与初步鉴赏能力的训练为重点,文本的选择要注意兼顾各种文体与不同的写作风格。
8、古诗词鉴赏的复习首先要有量的积累与感悟,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要充分利用学过的东西引导学生形成迁移能力。
9、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仍要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筛选整合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训练: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恐怕是势在必行。所以还要注意探究鉴赏能力的训练,关注个性化阅读的考查。
1O、写作的复习关键在常规教学。不要过分拔高要求。一要注意各种命题形式、各种文体的全面训练,二要美注审题意识和确立主题能力的训练,三要重视作文提纲与思路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