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历史高考复习大纲
来源: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2005-4-4 9:55:40 【字体:小 大】

  ②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

  (5)外交事业的成就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注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团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等 已考查过的内容,可能会变换命题角度、题目的题型来进行考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不同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等会是今后考查的热点。 世界近代现代史  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2)文艺复兴

  2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革命的背景与进程

  ②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2)欧洲启蒙运动

  (3)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①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

  ②革命的进程

  ③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4)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注意】  资产阶级革命部分是考查的重点。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英国工业革命

  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第一国际

  ③巴黎公社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①俄国1861年改革

  ②德意志统一

  ③意大利统一

  ④美国内战

  (4)日本明治维新

  (5)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6)亚洲革命风暴

  【注意】  材料题和问答题是考查这部分内容的常用题型。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等均为考查重点。

  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2)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①亚洲的觉醒

  ②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3)列宁主义的诞生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注意】  日本工业革命的过程,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等内容要给予重视。

  5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

  (1)俄国十月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②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②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注意】  一战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以 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大家也要做好出简答题的准备。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

  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③国际联盟的成立

  ④华盛顿会议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

  ③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①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②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③西班牙内战

  【注意】  本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巴黎和会,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等都是考查热点。

  8第二次世界大战    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①慕尼黑阴谋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③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注意】  考查内容广泛,题型全面是其在高考命题中的特点。二战的起因、 性质、特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等在复习时要给予足够重视。  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

  (1)战后的国际关系

  ①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②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

  ③两极格局的形成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①美国

  ②西欧

  ③矛盾与问题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战后初期的苏联

  ②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③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

  ④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⑤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⑥东欧的变革

  ⑦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美苏争霸

  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②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5)亚洲经济的发展

  ①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②印度经济的发展

  ③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注意】  本部分内容涉及到很多当代国际热点问题的由来,一直都是高考选 题的重要区域。雅尔塔体系的确定及其影响,美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影响等大家一定 要重视。

  10世界格局的变化    

  (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

  ②苏联解体

  (2)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

  ①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②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③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

  【注意】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等内容贴近时代 ,可以帮大家总结经验,感知未来,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较大。

  11现代科学技术    

  【注意】  中学历史知识相互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割裂为“考”与“不考”两个部分。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考查时,有可能非正面地涉及到不列入考试内容的知识。复习备考时,考生须认真研究未列入考试内容的知识与列入考试范围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要武断地割裂知识本身的体系。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一)考试形式  

  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江苏卷90分钟)。

  (二)内容比例  

  中国古代史  约25%

  中国近代、现代史  约40%

  世界近代、现代史  约35%

  (三)题型比例  

  选择题  约53%

  材料解析题  约24%

  问答题  约23%

  【注意】  本部分内容每年的变化都不会很大。大家复习时可以根据考试形式 、内容比例、题型比例,结合个人的实际来具体分配复习时间。 四、历史复习对策      

  (一)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  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般学习能力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化,它必须体现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历史学科能力最主要的是历史思维能力。现按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分述如下:

  1记忆    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包括5类:人物;事件;群体和组织、机构;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成果。

  2理解    

  (2)对重要的历史慨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

  (3)对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理解。

  (4)对基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的理解。

  关于基本历史理论:初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从文 明演进的高度看历史;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于基本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把历史事件、人物、思想观点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史论结合。

  (5)材料和图表的解读。

  3应用    

  应用是指对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中的迁移运用,对考试而言就是根据试题的特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

  (6)从材料和图表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7)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

  (8)对于一定历史事实的原因和影响进行阐释。

  (9)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10)史论结合。

  (11)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二)高三历史总复习应怎样进行  

  1融会贯通,明确主干,把握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    

  什么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集中反映了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它能起到纵览全局和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在构建较为合理和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注重对本学科主体内容的把握。举例如下:

  ①中国近代史前期80年,要从新的视角去观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主体内容。什么是中国的近代化?简言之是指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但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近代化最终未能实现。

  ②中国近代史后期30年,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为主体内容。

  从1919年1949年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解决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是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结果,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③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应以“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主体内容。

  本世纪的后50年,是建设新中国的时期。其中前30年,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严重的曲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后20年,则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20年,中国变化的根本特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成就和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人民正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胜利迈进新世纪。

  ④世界近代史部分,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统治基础的巩固的条件下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全球性的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现代化进程。长达300年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准备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长达100年的时间里,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条件下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应把现代化当成把握近现代史的总纲。  

  ⑤世界现代史部分可以把“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

  ⑦中外历史的比较与联系。

  2重视解题训练,探索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

  解题能力是解题时考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解题能力训练应包括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综合题),重点是四个环节(审题、解题思路、理论切入点、答案规范化)。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典型练习题进行有序的训练。通过练习要巩固、深化、活化所学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练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要重视近两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从中 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 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3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

  高考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热点问题、理论问题立意命题。因此,考生必须 关心时政,关注国家乃至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