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己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8)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9)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10)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11)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考生可在9(A)和9(B)中任选其一>
10.排列、组台、二项式定理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11.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4)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κ次的概率。
12.概率与统计
(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
13.极限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nbs 14.导数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5.数系的扩充———复数
(1)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2)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3)了解从自然数系到复数系的关系及扩充的基本思想。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考试要求
1———11同理科数学
12.统计
(1)了解随机抽样了解分层抽样的意义,
会用它们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抽样。(2)会用样本频率分
布估计总体分布。(3)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期望值和方差.
13.导数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3)掌握函数,y=c(c为常数)、y=xn(n∈N+)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会利用导数求某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要求
生物
考试范围
1.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2.细胞———生命活动的
基本单位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4)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5)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3.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和ATP、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植物的水分代谢,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体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3)植物的矿质代谢,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5)生物固氨,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的意义、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糖类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7)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意义
4.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生物的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2)生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5.遗传、变异和进化
(1)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2)基因工程简介,基因操作的工具、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XY型)、伴性遗传(5)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6)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7)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优生的概念和措施(8)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6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3)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5)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6)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的调节(7)免疫,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2)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4)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5)发酵工程简介,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
8、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9.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右上角是3+)的催化效率(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7)观察SO(右下角是2)对植物的影响(18)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理科综合—化学
化学
较2004年考纲要求增加部分: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新能源的开发等概念。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初步
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删除部分:
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表述变化
掌握元素周期率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改为,“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理科综合—物理
物理
与2004年考纲要求相比,
在力的说明中增加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其余同2004年考纲要求。
(请与教育部考试中心最后发布的《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核